考上重點大學真的就能改變命運嗎?

sjfsong


不一定!

2018年8月雲南曲靖村莊考生崔慶濤在建築工地上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新聞再次刷屏,感動無數人。與此一起,也有一種質疑再次泛起:高考還能否改動命運?

在這個高等教育即將邁入普及化的年代依然講高考改動命運是荒謬的,更不應該成為一個社會公正的度量器,咱們需求“去高考難以承受之重”。

高考對於國人太重要了,絕不是一個簡略的教育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民生問題。

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知識改變命運,或許說高考(大學)改變命運的說法就不絕於耳。高考,成了國人太多太多的重擔。

大學生是怎樣從精英下跌世間,高考改變命運,其實只存在於精英教育年代。1977年,康復高考第一年,570多萬考生(實踐上許多當地有預選考試,先篩掉一部分人,也就是說考生實踐更多),只招收了20餘萬人,咱們能幻想這種份額挑選出來的人的作業與發展時機。歷經10餘年如此規劃的演進,大學生確實是天之驕子。關於絕大多數人,高考也肯定能夠改變命運,乃至是翻天覆地地改變。由於當時還處於計劃方案經濟年代,80%以上的人依然是農村戶口,上了大學,就註定你進入了城市,有了幹部身份。那是階級的差異。

那時,關於中學的點評只要一個:升學率。

即使到了上一個適齡人口頂峰的1990年,全國高校招生總量也僅有60.88萬人,其間大約40萬是專科生。假如比照本年的招生總量,當年能考上專科的,今日閉著眼睛都是211;當年能考上本科的,差不多都是985了,由於咱們985高校招生總量就現已迫臨20萬。在當時,大學生依然是稀缺資源,咱們的毛入學率依然處於相對的低位,是個位數,我國高等教育依然是相對的精英教育年代。直到1998年,咱們全國高校招生總量也只有108萬,毛入學率依然是個位數,高校總數僅有1022所,其間本科院校僅有590所,我國高等教育依然處於精英教育年代。

也就是說直到上個世紀末,大學文憑根本上就是精英的代名詞,也是許多用人單位衡量人才的尺子。即使含金量現已顯著不如上世紀80年代了,但關於多數人,一個別面的作業總是有的。

而這時,對中學的點評也開始發生改變,除了升學率,開始談要點率。

1999年,高校大擴招開始。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快速向大眾化跨進。1999年全國高校招生160萬,一年新增招生總量51.32萬人,增加47.4%,超越了以前9年的總和。2003年,我國普通高校招生總量到達382.1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到達17%,跨過了15%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這條邊界。

從此,高等教育現已不再是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和1998年比較,5年時間大學招生總量已增加近4倍,普通高校總數增加500多所,大學生已開始下跌世間。

這個階段,對中學的點評已沒有了升學率,更多是一本率,清華北大有多少個。

近10年,國家開始穩定高校招生總量,但2017年,普通高校已到達2631所,招生總量也到達761萬,幾乎是1990年的12倍,其間本科招生超越410萬,毛入學率到達45.7%。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總量突破770萬應該是大概率,毛入學率也將接近50%這個普及化邊界。咱們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口大國完成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國家。2017年,許多省市高考錄取率超越90%,包含江蘇湖北等傳說中高考難考的區域,貴州的錄取率也高達87.4%,在全國遍及呈現了招生方案不能完結的現象。換句話說,有學也不上了,我國高等教育徹底進入了一個“考不上大學都很困難的”普及化階段。

2018年,國家新增勞動力缺乏1300萬,可是新增大學畢業生就高達820萬,回國留學生也將高達50萬左右,大學畢業生將佔新增勞動力65%以上。

2017年高校碩士研討生招生總量就現已超越60萬,加上博士生,總量現已超越70萬,超越1990年本專科招生總量。 

在這種佈景下,咱們依然還要談高考(大學)改變命運,並以此質疑批判高考關於社會公正的價值含義,明顯是荒謬的,更沒有可比性。

可是從別的一個維度看,高考依然能改變命運,關鍵是看你考上了什麼樣的大學。

假如你考上了一個985、211高校,那麼關於多數人,仍是能改動命運的,由於985高校招生總量大約就是咱們剛剛恢復高考時期的招生總量,211高校招生總量也大約就是90年代初期的高校招生總量。一起,這一尺子也不謀而合地成為用人單位潛在的一把尺子,就是門檻。

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地中學與家長重視的不再是升學率,而是一本率、985率,乃至清華北大率。水漲船高。

從一個更為寬廣的視點看,高考依然是能改變命運的。近20年的大擴招,給了更多人一個文憑,也等於給了更多人一個活動上升的標準途徑,當然,最終能否改變命運,只能看你的盡力了,而不應該只靠這張文憑。

寒門難出貴子嗎?高考的公正價值是否打折了?近年一向有一種觀念以為,與歷史上比較,農村或許社會底層人進名校的概率越來越低,也就是說寒門難出貴子。首要需求承認,從表面上的一些研討數據看,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也無法否定,僅僅,咱們絕不應該以此以為高考公正機制的損失,得出這個定論不只草率,也是過錯的。

現在的我國,與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已徹底不同了,沒有可比性,這種靜態比較自身就不科學。

首要,上世紀80年代初,咱們10億國人8億在農村,是農民。在高度鄉鎮化的今日,也就是2017年,我國鄉鎮化率現已超越58%,鄉鎮的人或許居住在城市的人已成為主體、幹流。

1978年,北京常住人口為871.5萬人,2016年到達2172.9萬人;1978年,上海常住人口1104萬人,2014年到達2425萬人。1978年武漢市有548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則到達了1060萬人。全國的一二線城市人口根本都翻番了。

今日的農村與昨日的農村已徹底不同了。 

第二,經過高考40年來的不斷挑選,許多優異的人經過高考這個有用的途徑,現已逐步從小城市、從農村進入省會城市,進入北京、上海,而這些人的子孫現已不再算作底層與農村的一員。

截止到2017年,經過高考現已有1.2億多人進入大學,加上其他途徑享用高等教育的人則更多。整個社會階級與結構現已發作巨大改變。不考慮這種社會結構的改變,僅僅靜態地看生源構成,並以此質疑高考自身的社會公正功用,明顯已錯得離譜。

第三,關於一個準則的公正性,咱們絕不應該簡略從成果看,更需求重視的是其是否給了公正的時機,保證時機公正,而不是成果,尤其是高考。

從這個視點來看,高考這個功用依然存在,乃至更強壯了。

近5年以來,國家連續推出了各種保證弱勢群體的招生保證方案,以保證農村基層的孩子上好大學,包含清華北大在內的名校每年都需求拿出必定的名額選取縣級以下校園的學生,許多省也配套了相關省級保證方案,如陝西還有面向村莊的醫學專項方案。

7月22日,雲南曲靖市會澤縣者海鎮五里牌村的崔慶濤在村莊的工地上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感動了無數人。這件事情再次提醒了咱們,這條通道一向存在。相同,上一年高考,甘肅考生魏詳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比如。這位來自甘肅貧困縣的殘疾學生,由於先天性脊柱裂導致重度殘疾,最終受專項方案照料如願進入清華,清華從招生教師到校長都給予了最大程度的攙扶與協助,乃至依據其懇求與實踐情況,組織了一個單間宿舍,供其母親照料他日常學習,引起言論的高度重視與讚賞。這一個個事例自身就闡明,高考這個準則所發明的途徑依然是疏通的,僅僅,你是否盡力了,是否是那些優異的人?

高考本來是高校選拔人才的一個測驗,僅僅一個教育的問題,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的的社會點評與高考對接掛鉤,導致各種利益訴求,社會對立都集合於此,教育與高考最終成為這種對立的決戰場。因而,關於高考準則的點評,咱們仍是需求“減負”,才能讓高考迴歸教育,健康前行。

在高考大軍中,有一類考生可以稱為“重點學校一族”,他們不惜放棄興趣愛好以及一切社會活動而專注於高考,這類考生非名校不填報、非重點不考慮,寧可重新復讀來年再考也不願上普通院校。學生爭先恐後上重點大學,無非就是想受到更好的教育,畢業之後能更好地就業。的確,在殘酷的就業壓力下,擁有重點大學的文憑,會起到很好的“敲門磚”作用,許多優秀的畢業生面對招聘企業時,可能就因為是非重點大學畢業而與機會擦肩而過。但切記擁有重點大學的背景只是職業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因素,並非意味著人生的命運從此改變。

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非重點大學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照樣可以闖出一片天地,而名校生如果知難而退、不思進取,同樣會被社會淘汰。要知道一個成熟的公司每年對員工的考核是靠數據說話的,公司裡只有能勝任工作和不能勝任工作這兩種員工,考核時沒人會在乎你畢業的學校是不是重點院校。所以,不管你是否報考名校、也不管你最後能否考上名校,努力付出,不斷提高自己,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LaoHuang188


還不能。

考上重點大學。就象得到了一件寶貝,寶貝能不能變現,還不確定。就像米剛下鍋,還不能吃,將未出徵,不能記功。

所以考上重點大學,並不是終點站。若不繼續前行,命運不至;若不繼續努力,一切舊樣。

因此考上重點大學,切不可貪圖安逸,切不可鬆懈自流,而應該繼續奮進,提升自我。只有在今後發揮自身的才能和價值,才能改變命運。





周小易9


當然不一定,考上重點大學只能說明你在人生的前十幾年努力有成績,但並不代表以後。以後的人生如何,還要看你努力的程度,還有機遇。當然,考上了重點大學,對於很多寒門學子來說,是改善生活品質的一塊敲門磚,只要後面勤奮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你的人生一定不會比原來差!




飄舞的風信子


肯定不可能的,所有東西都要跟能力相匹配的,以前大學生才是貨真價實的大學生,現在擴招了,到處都是大學生,但是呢,有個大學畢業證,找工作肯定要輕鬆些,改變命運這玩意,主要看你,專業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改變命運的人都是那些知識淵博的人,兩彈一勳,錢三強,錢學森,中國人都知道,他們可都是知識非常淵博的人,而且敢於嘗試,敢於挑戰,敢於面對,如果他們都不敢接受高壓狀態下挑戰,你覺得我們國家還能發展到現在這麼強大。


萬潔美食狂野派


太能了,因為起點一下子就高了,尤其對於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智商情商雙備,畢業後必定會有更多的適合自己的好職位去選擇,事業豐收了,生活也必然是以前所無法比擬的,而相比普通高校一些專業往往是畢業即是失業,找個對心的工作真的不容易,當然如果自己創業得看個人的能力和運氣咯


東來東往70


考上重點大學對改變命運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能否改變命運,還要看在學校裡是否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走向社會能否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學到了知識且能發揮所長,可以改變命運。學不到知識或沒有發揮自已之所長,則難以改變命運。因此,自身掌握知識很重要,有機遇或把握機遇也很重要。


用戶8816608353370


不在於你學什麼,但可以鍍你的經歷(學歷),另外在一個更好的平臺所獲取的資源與機遇,以及畢業之後同學資源可以轉化變現的機率……總之,越是身處好大學,對自己將來發展越有利,但本身也得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