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团和华润集团哪个更牛B?

草根看生活


朋友们好!

中信集团更牛一些。中信集团是目前行政级别最高的公司之一,属于正部级单位,中信集团资产总额比华润也大的多,华润集团属于副部级单位,资产也相差较多。

中信集团

中信集团是1979年由荣毅仁先生创办的,现在是国内行政级别最高的几家公司之一,现在属于正部级单位。中信集团是规模巨大的一家企业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有较大规模的跨国综合性企业集团。

中信集团是一家跨过经营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主要业务板块涉及金融、资源能源、制造业、工程承包、房地产、信息产业等领域。近年来,中信集团在现代农业、环保、大健康、大消费等战略新兴领域也在积极进行布局。

截止2018年12月份,中信集团公司资产规模超过了6.9万亿人民币,旗下一级子公司175家公司,参股控股公司更是很多,大概现在总共拥有16.3万名员工。

根据最新的福布斯2019年500强排行榜,中信集团营业收入实现了4674亿人民币,排名第137名。中信集团利润实现322.68亿元人民币。

华润集团

华润集团也是属于国家国资委管理的一家中央企业,从行政级别上来说,华润集团属于副部级单位。

根据2019年《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榜单,华润集团排名第80位。

华润集团主营业务板块包括大消费、大健康、能源服务、城市建设与运营、以及科技与金融等五大板块。

在五大业务板块之下,设立了7大战略业务单元、19家一级利润中心。华润拥有实体企业约2000家,在职员工42万人。

直属企业中有7家在港上市,其中华润置地位列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截止2018年底,华润集团拥有总资产1.44万亿元,较上年底增长18.4%。

根据华润集团2018年财报,华润集团2018年营业收入实现6084.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净利润451.1亿元,同比增长17.3%。

中信集团和华润的比较

中信集团整体上比华润更牛一些。如果从行政级别上比较,中信集团是正部级单位,华润是副部级单位,中信集团更牛。

如果是从总资产上面来比较,中信集团总资产达到了6.9万亿元以上,比华润的1.44万亿元总资产高了几倍。因此,如果从总资产上面来比较,也是中信集团更牛。

如果是从营业收入上面来比,华润收入更高,利润更高,华润稍微牛一些。

因此,总体上来说,中信集团行政级别更高,资产总额高的多,虽然收入和利润稍微低一些,但是可以说中信集团总体上更牛。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

睿思天下


中信集团和华润集团都是国字号企业,中信集团全称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1979年创立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现在由国务院100%持股,是一家央企,中信集团拥有全金融牌照的金融公司。华润集团全称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1938年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处,现在有国务院100%持股,和中信集团一样,是一家央视,两家公司级别一样,我们看一下营收和利润情况。

中信集团营收和利润

2018年全年中信集团实现营收5333港元,利润502亿港元,2018年港币和人民币全年平均汇率为0.84428,华润集团营收以人民币计价为4502.54亿元人民币,利润以人民币计价为423.82亿元人民币。

华润集团营收和利润

2018年全年华润集团实现营收6995港元,利润943亿港元,创历史最高水平,2018年港币和人民币全年平均汇率为0.84428,华润集团营收以人民币计价为5905.74亿元人民币,利润以人民币计价为796.16亿元人民币。

中信集团和华润集团世界500强排名

2018年华润集团世界500强排名第86名,中信集团世界500强排名第149名。

综上看,华润集团比中信集团更厉害些。




互金圈


中信集团与华润集团是中国具有不同领域的综合公司。中信集团以银行证券投资更有特色的集团公司,包括海外公司,中信集团是胜于华润集团的。华润集团是以房地产与电力工程公司与上下产业链为主的实体化公司。应该讲华润集团更侧重实体与地产电力以相关实业的管理。

中信集团以中信银行中信证券,特别是中信证券更是成为中国证券界第一实力公司。我们从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对于中信证券对于中国人保做出卖出评估。给予充分的肯定说明中信证券在行业特别是今后中介在资本市场的地位,说明中信证券给集团公司增加了实际支持。再有中信集团海外公司中信泰富澳大利亚珀斯矿业公司,成为当地最大公司之一。另外香港港龙国泰航空都是中信泰富旗下公司。包括香港通讯航空等都是中信集团资产或者控股公司。值得提出的是中信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为创始人,经过几代人的耕耘,中信集团已经实实在在成为正部级公司。

华润集团作为地产与电力工程行业及产业布局与相关产业链上的布局,极大的缩短了与整合产业布局和依托。水泥与电力,天然气城市供应更注重实体为民服务更具有群众基础性工作。作为中国电力由短缺向富裕,有火力发电核能发电技术升级,还有城市电网与充电服务华润具有抢先的天然优势。目前属于副部级公司。

总之,两大公司都有行业优势,但是从资产总量上,中信集团大于华润集团。轻资产中信占有优势,重资产华润集团占有优势。外海公司中信占有优势。希望两大集团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时刚军


当然是中信集团!原因非常简单——

中信集团是仅有的行政级别是正部级的四个央企之一,另外三个是中投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开行!

别说华润,就算是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国家电网……这些甩华润几条街的都是副部级(但这些企业中董事长有些是中组部直接任命,董事长属于正部级)!

再说企业本身业务,中信集团强在金融,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华夏基金(背后的大股东是中信),在业内都是首屈一指!



普惠stock


中信的业务实际上包含金融和实业两部分,大家一般了解到的都是金融部分,中信是全牌照金控集团,其中中信信托、中信证券、华夏基金都是业内第一,此外中信银行、中信期货、中信资管、中信租赁也排名不俗,中信系在金融方面就是保险搞得不太入流。其他都可圈可点的。中信的实业部分大部分人不怎么了解,实际上中信的实业部分也是非常牛逼的。中信重工、中信建设、中信海直、中信国安、中信书店、中信出版社都是在各自业内响当当的。至于其他那些乱七八糟的业务就太多了,不详细说啦。总之,世界五百强统计的的数字根本不是中信整个集团的数字,所以才会有中信排名不如华润的事情出现,但是论总体实力,中信远超华润,是中国财团里至少排名前三的。中信>招商局>华润>光大>保利>港中旅 保利的业务很大一块涉及军火,这个很难说明白。


故园丶


看了一遍回答可能没一个能让楼主满意的 我来说两句

就好比你问洗衣机和电动车哪个更好用 这只能请杠精来解答了

首先两家分属不同行业 按照最新一次两会后关于国有企业的说明 中信属于15家由财务部代国务院出资并行驶出资人权利的中央金融类企业 华润属于49家实业类中管企业 官方新闻中一般叫做国有骨干型企业 二者的三个一把手都是由政治局常委会讨论研究决定 而通常只有副部级以上干部交由政治局研究决定 所以才有了很多回答中大家争论的谁是正部级单位谁是副部级单位 其实关于国有企业本身从来就没有级别之分 正是因为有了一把手的任命方式 而存在的一种民间说法而已

所以理论上这两家都是副部级单位 国家对于正部级单位是有明确规定的 目前国家正部级单位是64个 其中没有一个以企业形式存在的 如果非要说有 那可能也就是三家 中国铁路总公司 国家开发银行 和中投 而这三家都是作为国家政策手段而存在的 所以可以说大家口中所谓的正部级企业根本是不存在的 而很多人说中信是正部 也就无从谈起 但是这里还要说明有很多国有企业的三个一把手(党委书记 董事长 总经理)享受正部级待遇这是肯定的 但是从人事任命上从来没有哪个正部级干部和企业三一领导进行人事交流 倒是副部级干部和这些企业一把手交流是常态 所以又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 这些企业一把手为副部级

而从企业实力来比较这两家的话 不管是从企业资产规模 营业收入 利税状况 行业影响力 地方投资 经济 就业带动能力我想更是无法比较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所谓的企业历史或者说“背景”来讲 中信顶着解放后我国最著名的红色资本家 荣家的光环 在改革开放后对孱弱的祖国金融行业气到了领头羊和开路人的作用 而华润在抗战时期为我党在战火中从境外源源不断的提供药品 军火及后勤保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更有民间戏称“润”字取自润之

所以综上两家企业都有着辉煌的过去 今天更是不同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为共和国的事业勇往无前

P.S. 后来看到很多朋友在讲所谓中信是三大正部级企业 更有甚者称是唯一正部级企业 对这个说法感到一(真)头(是)雾(什)水(么)莫(都)名(敢)其(说)妙 我的看法是 从99年国家就明文取消对国企的级别认定 现在所谓的级别简单来说是按照一把手的级别来界定 那么这里中信就不满足所谓正部级 首先上一任总经理田国立调任建行一把手 这难道是降级处理?再有老董事长孔芳为什么不能干到65而非要63岁就退休 今年刚过世的功勋董事长王军即便是65岁退下来 为什么还要特别声明是“超期服役” 这些还不够明显的说明还差半级吗


亲爱的保罗zz


中信集团和华润集团谁更牛应该分开来看,两大集团在各个领域各有千秋,中信集团业务领域涉及银行、证劵、保险、信托,实业投资涉及资源能源、地产、制造等。华润集团业务涉及大消费、大健康、城建和运营、能源服务、科技和金融等。从金融方面来分析中信集团明显比华润集团牛,因为中信集团拥有“全牌照”的金融平台,为客户提供涉及银行、证劵、信托、保险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但如果要从实业方面来对比华润集团应该更胜一筹,华润啤酒、燃气经营规模全国第一,水泥、医药销售规模也位居全国前列,两家在各个领域各有千秋。




爱电影爱生活爱大海


题主这个问题前段时间也思考过,具体的业务领域各位答主说的很清楚了,不再赘述。单从业务比较,都是庞然大物,掌控着国民经济命脉,都很牛逼。要说的是,中信和华润都是大型国有企业,都具备红色基因,在我国经济建设初期,都是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企业。但再往前溯源,华润前身“联和行”,是在1938年,为了团结香港及海外支持抗战的民主人士,接受和保管各界抗日捐款和物资,为抗日根据地采购军需物资及药品,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陈云的领导下所创立。这样来看,华润对于国家的贡献是更大的。


不懂小二


这种对比其实没有意思,术业有专攻两个公司经营的业务范围不一样,所以想要做对比就不能在业务上面做对比,只能从规模上去做比较,当然厉害的企业其实都有一定不简单的背景才可以,没有背景的企业想成为巨头企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一样,没有跟官方有一定关系你想混得好怎么行。

对于华润集团,这个是一个成立有80年的历史的公司,1938年在香港成立,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地下党的联络,也就是说最初的华润是为地下党联络而存在的,1948年更名为华润集团,1952年的关系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变为中央贸易部,也就是现在的商务部,1983年改为华润集团公司,1999年列为中央直属管理,2003年变为国务院管理下的中央企业。

2017年世界财富榜世界500强排名87位,业务主要包括日用品制造和销售,房地产业务开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三块领域,在香港有6家上市公司,包括华润燃气,华润啤酒,华润电力,华润置地,华润水泥,华润医药六家上市公司,有2300多家实体企业,总资产超过一万亿。

中信集团的来头也不小,全称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亲自倡导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公司,主要业务是金融,实业和其他服务业领域,成立的目的是打开中国改革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企业,当时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2年中信集团的总资产超过了3.5万亿,净资产2355亿,中信集团以境外子公司中信泰富增发和配售新股约3000亿港元收购母公司,中信集团同时将总部迁到香港,成为了一家名副其实的香港公司,中信国内A股上市公司有六家,香港上市公司同样有六家,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名列第149名。

当然两家公司其实都有深厚的背景,可以说两家公司并不只是普通的公司,而背景涉及到的东西其实跟国家利益有直接的关系,两家公司都背景和实力都非常的深厚,两者之间的比较其实很难的,从总资产和涉及到的业务范围来说,中信集团的总资产更多业务更广,从世界财富榜企业前景来看华润的排名更靠前,说明了一些人从另外的角度给的评估华润更有优势,两者之间的共同关系就是背后站着是国家的身影。


无法超越的足迹


都很牛,别和中信比有钱。这句话真的没吹牛,只是大家不太了解。或者不太接受这种牛逼的说话方式。

招商局也非常牛。最早可以追溯到李鸿章的轮船招商。招商局原来隶属于交通部。80年代不少部里高干子弟都想去。司局级的子弟都不一定能去。也就去和中国远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