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故事」丹陽人的住房形式


「丹陽故事」丹陽人的住房形式


解放前,丹陽民間住宅以南鄉、西鄉及蔣墅、導墅、呂城等地較為講究,多為磚木結構朝南樓庭,排列密集,村落較大;北鄉以及珥陵南部地區多為矮平瓦房、草房,村落小而散。

民居瓦房基本類型主要有一條龍、 三合頭、犁額頭、四合頭和幾落幾進的大院落以及花園式居落等。其結構基本上為穿逗式木構架建築,極少數大型住宅有用抬梁式木構架以及兼有二者特點的雙步梁構架。

民居草房是指屋面以草覆蓋的房屋,其質量比瓦房差得多。草房通常四面為土牆,屋面覆蓋蘆蓆,上抹一層粘土爛泥,再葺以蘆葦、麥草、稻草等。70年代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民居不斷改善。在鄉村普遍進行舊房改造,混凝土鋼筋結構的兩層、三層樓住宅逐步遍及每個村落,別墅樓、將軍樓在新橋、界牌、後巷一帶大量湧現;在城市和集鎮一幢幢住宅樓拔地而起,這些樓群按照建設規劃均建成了基礎設施配套的居民小區,環境優美居住舒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