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蔚来李斌领衔“崩盘”聊聊我对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观察

最近两篇文章都火了,而主角都是关于一个人。

一篇是迅速在朋友圈、车友圈成为10万+的《蔚来李斌:2019你那最惨的人》,一篇是《蔚来李斌凭什么做2019年最惨的人》。两篇文章风格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但却发人深省。前一篇介绍了李斌发家史以及多种社会因素下成为了当下最惨的人;后一篇则是关于李斌以及前篇作者的回怼。

从蔚来李斌领衔“崩盘”聊聊我对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观察

先抛开文章不谈,新能源汽车行业自诞生之日就一直备受关注。这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不仅代表着环保趋势的总体要求,也代表各种汽车行业新技术的不断释放。虽然有一些借机炒作的产品以次充好,把行业的水搞浑,甚至于被淘汰乃至死掉。但深耕行业的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一直非常专注于产品和用户,不断为这个领域带来令人可喜的变化和希望。

正如威马CEO沈晖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说的那样:威马的产品派和蔚来的品牌派,最终谁在新能源智能化这个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下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谁才能走的更长远。其实新能源汽车谁能走远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有义务去剖析一下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及威马和蔚来的差异。

【造车新势力遇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催熟与倒掉】

不可否认的是,汽车工业面临着百年一遇的大变革。我将其总结为四个趋势: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包含智能驾驶/无人驾驶)、车联网(网联化)和共享化。令人吃惊的是,这四个历史级别的变革几乎在同一时间狂野爆发。我甚至认为,这是自内燃机发明、流水线生产之后最重要的一次超级红利。于是你可以看到,在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赛道上,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贩卖情怀的人,也有靠PPT走天下的人。

实际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中国本土品牌的价格区间普遍在10万-20万元之间;高端品牌则以百万元左右的特斯拉为代表。

一些“独角兽”玩家却偏偏不信邪,明明是本土的品牌,却卖着“傲娇”的价格,各个都要做中国特斯拉,但前提得是产品过硬,而不是只有模式和营销拿得出手。

我多次说过,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是Circle曲线,即不是一下子就直接上去,而是必然经历一个反复:市场狂热—挤出泡沫—夯实发展。不信,搜索、电商、游戏、视频,你看中国互联网哪个主要领域不是如此?

今年北京等地已经陆续取消了新能源车补贴,市场需求必然出现萎缩。加上威马、小鹏等车企加速量产车的推出,以及特斯拉的价格战,这样残酷的竞争局面,领衔“崩盘”的蔚来下一步将会怎么走?

从蔚来李斌领衔“崩盘”聊聊我对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观察

【究竟是花拳绣腿还是真功夫?】

今天李斌的困局绝不是造车新势力的第一个,但也不是最后一个。还记得那篇《那些离开蔚来的年轻人》吗?

虽说新能源汽车是新技术新概念,但归根结底还是汽车,还是需要有扎实实力的掌舵人来带企业领导。而蔚来的人员多为互联网从业者,继承了互联网企业喜欢造概念、玩噱头的优势,砸重金组建蔚来车队,积极投身于Formula E并拥有自研跑车项目EP9,但其噱头大于实际的品牌效应,于2019年8月迫于资金压力,卖掉了该车队。

当然,关于“烧钱”这件事,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是在这样说的——蔚来汽车还是一家刚成立四年的公司,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四岁的孩子养家。

四岁,同样也是威马的年龄。相较于蔚来只做高端小众群体,由江淮代工生产,最后车主反而要拆掉尾部车标外,威马一直在做智能纯电动汽车的普及者,坚持同步发展、同步布局“三步走”战略,并且于2017年扎根温州,实现C2M客制化生产,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首个自主建成投产的工业4.0智能制造整车工厂。

从蔚来李斌领衔“崩盘”聊聊我对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观察

人们只看到了特斯拉的风生水起,却忽略了其所采用的钴酸锂电池技术、定制生产模式、汽车智能化系统等等,没一个不是烧钱的主。这样一个高技术标准、高准入门槛的行业,居然有一群毫无制造经验的人,指望众多富豪的投资就能做成,这不是开玩笑嘛!

我很欣赏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里的一句台词:“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倒下;对的,站着。”产品,凭的也是功夫。一个企业家无论怎样去说创业史,无论怎样讲七字诀,只能代表是过去式,而不是将来时。持续、全面的产品真功夫才是让人们信服的关键,而不是表面上的花拳绣腿。

【未来新能源思考之:威马的机会在哪里?】

我一直觉得,优秀的企业家或者说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战略。比如马云为阿里制定的履带式前进、五新战略;任正非推动华为全面AI化等,都为企业奠定了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方面,威马创始人沈晖是实战出身,拥有深厚的产业背景,应链整合能力强,熟稔汽车设计、研发、智造体系。而李斌虽贵为出行圈“教父”,但他的成功多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红利。说白了,还是互联网人,对传统造车体系不熟悉。

从蔚来李斌领衔“崩盘”聊聊我对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观察

新能源汽车本质上都是一场关于新技术新变革的渴求与突破,你除了要懂产品、懂技术(懂营销更不用说了)外,还需要懂用户。这是因为,产品是与用户交流的第一法则,技术是支撑起产品的一大基础,而这最后,都需要用户买单。

在用户策略上,威马坚持与用户共赢共创,产融结合,共建生态,让用户、参与者都受益——服务的不仅仅是车主,而是与威马出行服务相关联的每一位用户。蔚来则是聚焦非车服务,营造一个“贴心”的商业模式。比如,周末红酒课之类。

市场策略二者也不尽相同。威马主张自营+合伙人体系,共建用户服务生态圈。截至9月,威马汽车在即客行APP已有的11万根充电枪的基础上,再接入国家电网的9万个公共充电桩,囊括国内195座城市,用户只需打开即客行APP,即可快速查找附近的公共充电桩。而蔚来则是将大笔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了自营门店等营销成本之上。

换句话说,威马对于新能源汽车体系内的所有用户负责,致力于打造一个上中下游渠道共赢的局面,而蔚来的重资产模式则让其渠道渗透率低,触达用户少,间接导致了它的“崩盘”。

当然,面临着新能源汽车风口,所有公司都是公平的机遇。但无论如何变,要玩宗教营销,必须先踏实做、做好产品、做好口碑才是正道。

以上仅做分析,如果不同的言论就被定义为“蔚来黑”,那么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王冠雄,新经济观察家、意见领袖,首个竖屏科技脱口秀雄辩·科技show主讲人、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蓝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相关营销工作,参与4次IPO,横跨行业主要领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热点快评,发布于微信、微博、头条、百度,各大门户及科技博客、媒体社群、短视频等30+全部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FT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