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蔚來李斌領銜“崩盤”聊聊我對其他造車新勢力的觀察

最近兩篇文章都火了,而主角都是關於一個人。

一篇是迅速在朋友圈、車友圈成為10萬+的《蔚來李斌:2019你那最慘的人》,一篇是《蔚來李斌憑什麼做2019年最慘的人》。兩篇文章風格不同,思維方式不同,但卻發人深省。前一篇介紹了李斌發家史以及多種社會因素下成為了當下最慘的人;後一篇則是關於李斌以及前篇作者的回懟。

從蔚來李斌領銜“崩盤”聊聊我對其他造車新勢力的觀察

先拋開文章不談,新能源汽車行業自誕生之日就一直備受關注。這是因為新能源汽車不僅代表著環保趨勢的總體要求,也代表各種汽車行業新技術的不斷釋放。雖然有一些藉機炒作的產品以次充好,把行業的水搞渾,甚至於被淘汰乃至死掉。但深耕行業的主流新能源汽車品牌一直非常專注於產品和用戶,不斷為這個領域帶來令人可喜的變化和希望。

正如威馬CEO沈暉第一時間在朋友圈說的那樣:威馬的產品派和蔚來的品牌派,最終誰在新能源智能化這個不可逆轉的發展大勢下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誰才能走的更長遠。其實新能源汽車誰能走遠這個話題有點沉重,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有義務去剖析一下當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以及威馬和蔚來的差異。

【造車新勢力遇冷,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催熟與倒掉】

不可否認的是,汽車工業面臨著百年一遇的大變革。我將其總結為四個趨勢:新能源(電動化)、智能化(包含智能駕駛/無人駕駛)、車聯網(網聯化)和共享化。令人吃驚的是,這四個歷史級別的變革幾乎在同一時間狂野爆發。我甚至認為,這是自內燃機發明、流水線生產之後最重要的一次超級紅利。於是你可以看到,在國內的造車新勢力賽道上,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販賣情懷的人,也有靠PPT走天下的人。

實際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中國本土品牌的價格區間普遍在10萬-20萬元之間;高端品牌則以百萬元左右的特斯拉為代表。

一些“獨角獸”玩家卻偏偏不信邪,明明是本土的品牌,卻賣著“傲嬌”的價格,各個都要做中國特斯拉,但前提得是產品過硬,而不是隻有模式和營銷拿得出手。

我多次說過,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是Circle曲線,即不是一下子就直接上去,而是必然經歷一個反覆:市場狂熱—擠出泡沫—夯實發展。不信,搜索、電商、遊戲、視頻,你看中國互聯網哪個主要領域不是如此?

今年北京等地已經陸續取消了新能源車補貼,市場需求必然出現萎縮。加上威馬、小鵬等車企加速量產車的推出,以及特斯拉的價格戰,這樣殘酷的競爭局面,領銜“崩盤”的蔚來下一步將會怎麼走?

從蔚來李斌領銜“崩盤”聊聊我對其他造車新勢力的觀察

【究竟是花拳繡腿還是真功夫?】

今天李斌的困局絕不是造車新勢力的第一個,但也不是最後一個。還記得那篇《那些離開蔚來的年輕人》嗎?

雖說新能源汽車是新技術新概念,但歸根結底還是汽車,還是需要有紮實實力的掌舵人來帶企業領導。而蔚來的人員多為互聯網從業者,繼承了互聯網企業喜歡造概念、玩噱頭的優勢,砸重金組建蔚來車隊,積極投身於Formula E並擁有自研跑車項目EP9,但其噱頭大於實際的品牌效應,於2019年8月迫於資金壓力,賣掉了該車隊。

當然,關於“燒錢”這件事,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是在這樣說的——蔚來汽車還是一家剛成立四年的公司,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四歲的孩子養家。

四歲,同樣也是威馬的年齡。相較於蔚來只做高端小眾群體,由江淮代工生產,最後車主反而要拆掉尾部車標外,威馬一直在做智能純電動汽車的普及者,堅持同步發展、同步佈局“三步走”戰略,並且於2017年紮根溫州,實現C2M客製化生產,成為造車新勢力中首個自主建成投產的工業4.0智能製造整車工廠。

從蔚來李斌領銜“崩盤”聊聊我對其他造車新勢力的觀察

人們只看到了特斯拉的風生水起,卻忽略了其所採用的鈷酸鋰電池技術、定製生產模式、汽車智能化系統等等,沒一個不是燒錢的主。這樣一個高技術標準、高准入門檻的行業,居然有一群毫無製造經驗的人,指望眾多富豪的投資就能做成,這不是開玩笑嘛!

我很欣賞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裡的一句臺詞:“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倒下;對的,站著。”產品,憑的也是功夫。一個企業家無論怎樣去說創業史,無論怎樣講七字訣,只能代表是過去式,而不是將來時。持續、全面的產品真功夫才是讓人們信服的關鍵,而不是表面上的花拳繡腿。

【未來新能源思考之:威馬的機會在哪裡?】

我一直覺得,優秀的企業家或者說創業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戰略。比如馬雲為阿里制定的履帶式前進、五新戰略;任正非推動華為全面AI化等,都為企業奠定了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在這方面,威馬創始人沈暉是實戰出身,擁有深厚的產業背景,應鏈整合能力強,熟稔汽車設計、研發、智造體系。而李斌雖貴為出行圈“教父”,但他的成功多得益於移動互聯網紅利。說白了,還是互聯網人,對傳統造車體系不熟悉。

從蔚來李斌領銜“崩盤”聊聊我對其他造車新勢力的觀察

新能源汽車本質上都是一場關於新技術新變革的渴求與突破,你除了要懂產品、懂技術(懂營銷更不用說了)外,還需要懂用戶。這是因為,產品是與用戶交流的第一法則,技術是支撐起產品的一大基礎,而這最後,都需要用戶買單。

在用戶策略上,威馬堅持與用戶共贏共創,產融結合,共建生態,讓用戶、參與者都受益——服務的不僅僅是車主,而是與威馬出行服務相關聯的每一位用戶。蔚來則是聚焦非車服務,營造一個“貼心”的商業模式。比如,週末紅酒課之類。

市場策略二者也不盡相同。威馬主張自營+合夥人體系,共建用戶服務生態圈。截至9月,威馬汽車在即客行APP已有的11萬根充電槍的基礎上,再接入國家電網的9萬個公共充電樁,囊括國內195座城市,用戶只需打開即客行APP,即可快速查找附近的公共充電樁。而蔚來則是將大筆的資金全部投入到了自營門店等營銷成本之上。

換句話說,威馬對於新能源汽車體系內的所有用戶負責,致力於打造一個上中下游渠道共贏的局面,而蔚來的重資產模式則讓其渠道滲透率低,觸達用戶少,間接導致了它的“崩盤”。

當然,面臨著新能源汽車風口,所有公司都是公平的機遇。但無論如何變,要玩宗教營銷,必須先踏實做、做好產品、做好口碑才是正道。

以上僅做分析,如果不同的言論就被定義為“蔚來黑”,那麼我所說的都是錯的。

王冠雄,新經濟觀察家、意見領袖,首個豎屏科技脫口秀雄辯·科技show主講人、十大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藍港等著名互聯網公司負責相關營銷工作,參與4次IPO,橫跨行業主要領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熱點快評,發佈於微信、微博、頭條、百度,各大門戶及科技博客、媒體社群、短視頻等30+全部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FT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