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魏傑:我對2020年經濟形勢的四個預判

導 讀 ( 文 中騰泰戰略整理)

“本文為著名經濟學家魏傑教授在“《活法:行業領袖與隱形冠軍的崛起》——2019第七屆華夏基石十月管理高峰論壇”上的演講實錄;苦練內功,就有未來;重構能力,就有未來;做好自己,就有未來;活下去!就是未來!”

魏傑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經濟學家

在座的各位新老朋友,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論壇,劍鋒同志是我幾十年的老朋友,他的事我一般都爭取來。今天來,主要想跟大家聊聊明年,現在已經是第四季度,對明年怎麼看,這可能是在座各位關注的事情。

經濟學家魏傑:我對2020年經濟形勢的四個預判

魏傑

預判一:明年仍然是還債的高峰期

我對明年的判斷有四個方面,第一,明年可能仍然是還債的高峰期,2014-2016年的放水導致中國負債太高,所以2018-2020年是中國的還債高峰期。在還債高峰期,應該怎麼做呢?必須要做到一條:保障資金供給的正常。如果資金供給不正常,就會發生大量的債務危機,債務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所謂的金融危機。所以在明年,針對還債高峰期,我們要做的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保證資金供給的正常。

怎麼做到保證資金供給的正常?我認為有這樣幾件事要做,第一件事是要調整去槓桿政策,因為去槓桿政策直接影響到資金的供給。明年的去槓桿政策可以仍然堅持今年的提法,但要做兩個調整,一是要控制力度,力度不能太大,力度太大會導致企業的資金緊張,會導致債務危機和資金鍊斷裂,所以去槓桿的力度一定要控制好。

第二點是要結構性去槓桿,

不要籠統地講去槓桿,而是誰的槓桿高給誰去槓桿。民營企業的槓桿本來就不高,那就不要去槓桿,還是穩槓桿比較合理,對槓桿不高的對象實行穩槓桿就可以了。

為了保障資金供給要做的第二件事,是一定要調整貨幣政策,資金供給與貨幣政策的關聯度很高,明年應該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貨幣的生產和財富的生產要大致平衡,做到了大致平衡,才能保證資金的供給。[中騰泰戰略]

在中國,在座的各位都知道,衡量貨幣生產和財富生產有兩個指標,一個是M2的生產速度,即所謂貨幣的生產速度,另一個是名義GDP生產速度。名義GDP是反映財富生產情況的,它的增長與M2的增速這兩者之間必須協調,今年我們看到這兩者大致是協調的,所以資金供給上要比去年好多了。

大家看到,現在剛過了九月,今年只有三個月份的M2增速比較高——其中一月份8.4,二月份8.6,剛過去的九月份8.4,前面三個季度大致平均下來是8.3左右。那麼,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我們可以看到名義GDP前三個季度的增長是6.2,通脹率是兩個點多一點,合計算下來也是8.3左右,所以

今年財富生產和貨幣生產的增幅數值基本是平衡的,保證了資金供給的正常,同時防範了金融風險。明年要繼續堅持今年的平衡態勢,這樣才能保證明年資金供給的正常。

第三件事是必須穩定股市,股市如果不能穩定,資金供給一定會出問題。因為現在大量上市公司的股票已經質押了,如果股票跌到不該跌到的區間,就會導致大量的平倉,這樣很快就會影響到資金供給的正常運作,所以一定要穩定股市。

那麼怎麼穩呢?我看到最近提了幾個辦法,一是所謂的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加快退市審批,第二條是減少行政干預,把股市還給市場,第三條是推動中長期的資金進入股市,像保險資金、社保資金等。股市如果穩不住,公司缺錢,中國的企業就很難進一步發展。

預判二:明年仍然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

明年仍然是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產業將繼續處在調整和收縮階段。

這三大產業一個是傳統制造業,明年將繼續調整與收縮,像汽車行業今年就收縮得很厲害,導致四大整車廠壓力很大,大量的零部件供給企業都出問題了,明年將繼續收縮。第二個產業是建築業,明年繼續調整、收縮,因為隨著中國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行業的調整趨勢無法避免。第三個行業是房地產,明年也一定是較大的調整和收縮,過去它的增長速度是每年20%以上。

中國必須想辦法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把重點放在三個產業上面。這三個產業,一個是戰略型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對這一類戰略型產業必須加大發展力度,讓其中任何一個點都要有更大的進步才行。第二個是服務業,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包括消費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生產服務業等,明年應該對服務業進一步放開約束。

第三個產業是現代製造業,現在至少有六個要點,必須加快發展,一個是航天器製造與航空器製造,一個是高鐵裝備製造,一個是數控機床製造,一個核電裝備製造,一個是特高壓輸變電設備製造,一個是現代船舶製造與海洋裝備製造,這六個要點產業一定要想辦法不斷突破。

明年要保持增長,我們一定要對這三個新興產業全力推動,力求突破,否則的話,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很大的。明年仍然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三大支撐性產業繼續處在調整、收縮階段,我們必須支持三個新興產業在明年有更大的發展,要加大對它們的支持和推動。

預判三:明年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很大

對明年的第三個判斷是,明年經濟下行的壓力還很大。從今年第三季度的數據看,我們才只有6.0的增長。我原來還比較樂觀,以為明年還會是6.0,預計2021年會破6,並認為明年會保持在6以上。但現在看來,這個判斷有點過於樂觀,因為下行的壓力仍然會非常大。[中騰泰戰略]

為了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我認為中國必須要做兩件事,一是營商關係必須加速調整,國務院推出關於推進營商關係調整的條例是對的,如果不調整,不進一步放開企業的話,企業的壓力會更大。第二件事是繼續減費減稅。

今年我們減稅主要減的是增值稅,把增值稅原來的三個梯次作了調整,2018年增值稅的三個梯次中,一個是製造業16%,交通運輸業和建設業是10%,服務業是6%,今年所作的調整主要是四個要點,一個是把製造業增值稅16%降為13%,一個是把10%降到9%,服務業的6%不動,但是增加了抵扣,由過去20%增加到抵扣40%。

另一個要點是把微小企業的增值稅起徵點提高了,原來是一個月3萬營業額、一年達到36萬就要交稅,現在起徵點提高到一個月營業額10萬、一年120萬才交稅。我們國家微小企業一年營業額達到120萬的很少,所以這等於把從事各個產業微小企業的增值稅都取消了。

對於今年的減稅,我們從拿到的數據推算下來,今年減去的稅額在1.5萬億左右,這是什麼概念呢?去年我們的增值稅稅收是6.1萬億,今年等於減去了四分之一的增值稅。這個減稅幅度對於那些因為成本上升而面臨困難的企業還是有點作用的。

我們拿到的數據是4-7月這4個月的,推算下來,今年減稅的數額在5千億左右,今年的減稅和減費加在一起大概是2萬億左右,它對企業的經營應該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我認為力度還不夠。我建議明年繼續減稅減費,而且建議把增值稅現在的三個檔次合併為兩個檔次。現在我們在慢慢地向中央不斷地提建議,希望能把三檔增值稅率降為兩檔,不斷增加企業的活力。

預判四:明年中國將繼續進行開放格局的調整

中國開放格局會繼續調整。我推測中國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繼續強化中國的優勢,中國的優勢就兩條,一個是製造,一個是市場,這兩個是我們的主要優勢,會繼續得到強化。[中騰泰戰略]

最近我去美國調研,我發現好多“made in China”都沒了,比如T恤衫現在基本上是洪都拉斯的,沒有中國的,但美國消費者告訴我質量太差,與你們中國相比,至少落後15年。美國消費者非常有意見,特朗普應該也瞭解到此,實際情況是隻有中國製造業才能滿足它的市場需求。

我們是製造業大國,但不是製造業強國,我們有五個短板,一個是材料技術不行,有很多材料我們搞不出來,第二個是航空製造業不行,大飛機做不好,第三個我們的醫藥不行。最近我們對美國加關稅,美國對我們的總體出口是1300億美金,其中300億美金沒法加稅,因為這部分關係著中國老百姓的健康,我們自己的醫藥不行。第四個我們的數控機床不行,第五個是信息產業的硬件不行,芯片產業我們是落後的。

我估計明年中國會針對這五個短板進行調整,推動中國從製造業大國變成製造業強國,如果變成製造業強國,我們的話語權就更多了。

另一個優勢是我們的市場,中國有巨大的市場優勢,有比例可觀的中產階層,但市場優勢如果要開發出來,就需要開放市場。大家看到,我們今年全面開放市場,明年繼續開放,開放三個市場,一個是物資產品市場,一個是服務業市場,一個是投資市場,這三個市場要全面開放,讓中國成為世界市場大國。當我們成為了世界市場大國,其他國家的命運就會和中國連在一起。

我們朝著開放格局要去做的第二件事,是儘快補上技術落後的短板。中國一定要爭取在三五年內,在技術能力上有一個較大的、明顯的改變。要達此目標,需要做三件事,一個加大技術投資力度,今年國家對技術創新的投資接近1萬億,另外放開科創板,打開了社會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的通道,其目的都是為了解決扶持技術進步的資金問題。

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構建技術創新的物質基礎,科學城就是技術創新的物質基礎,

比如北京的懷柔科學城,我去看了一下,五大自然學科裡最新的實驗室都在那裡,這要是真的搞起來,對企業開放——企業自己沒有力量做這個事,技術創新會得到有力的推動。

要做的第三件事情是調動人的積極性,修改知識產權制度,讓有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能力的人獲得創新發明帶來的經濟收益,要打通技術創新可產生富翁的通道,進一步推動技術造富運動。過去知識產權都是國家和機構的,與個人無關,現在與個人有關係了,這樣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我認為中國會產生第三次造富運動,第二次是產業造富裕,這一次是技術造富。

我們的技術確實不行,近代的五大技術創新——家電、汽車、飛機、高鐵、信息,我們都不是原創國,中國要儘快改變技術落後的狀態,全力推動技術創新,否則我們怎麼能有話語權?

走向開放格局要做的第三件事,搞好“一帶一路”。6年的時間中,“一帶一路”消化的我們的物資量價值在6萬億以上,相形之下,現在美國成了我們的第三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夥伴是歐盟,第二大夥伴是東盟。

所以,明年中國一定會繼續經營好“一帶一路”,從而減少在開放格局中我們對美國的依賴,實現真正的崛起。

做好“一帶一路”,我們要做三件事,一是做好“一帶一路”的金融服務,成立亞投行就是為了做“一帶一路”金融服務,但做得太窄了,應該把證券、基金等都放開,讓它們都進入金融服務才行。第二件事是做好基礎設施服務,基礎設施不做好,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就輸不出去。

第三條是做好法律服務,中國企業出去會產生法律方面的糾紛,我們要為企業和產品做好法律服務。所以我們現在一致建議,能不能成立“一帶一路”法院?要進一步造就國際化的律師團隊。把這三種服務做好了,中國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真正走出去,才能在美國的打壓中持有更大的話語權。

2008年以前,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出口一直是排在第一位的,結果,美國的金融危機導致我們的出口受到重創,使我們意識到中國這樣的大國光靠出口是不行的,要啟動內需,所以開始啟動國內的投資與消費。

2008年以後,拉動中國增長的主要是投資,但從去年開始,拉動增長的主要是消費,消費已經取代投資,成了拉動增長的第一位要素。中國的下一步應該繼續調整開放格局,穩健地牽引經濟的發展。

以上就是我向大家彙報的對2020年中國宏觀形勢的四個判斷,以及針對每一個判斷,相應地帶出來我們應該採取的應對之策。給我的時間也正好到了,謝謝大家!

經濟學家魏傑:我對2020年經濟形勢的四個預判

經濟學家魏傑:我對2020年經濟形勢的四個預判

關 於 中 騰 泰

中騰泰戰略是一家專注於為金融機構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服務商。為企業提供定製化、有深度、一站式的海外研修項目及企業上市和管理諮詢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