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中國央行降準絕不是走刺激放水老路

有分析指出,中國央行“持續降準”恰恰才是真正的“穩健中性”貨幣政策。

經濟學家:中國央行降準絕不是走刺激放水老路

北京時間6月24日下午,中國央行宣佈——從2018年7月5日起,下 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 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文章稱,從我們在2017年提出的“結構貨幣主義”的角度出發,當前中國正處於打破剛性兌付的關鍵時期,信用風險正 在由過去的不明顯變得顯著,信用利率和無風險利率之間正在分化。中國過去“非標”、“銀行理財”、“國 企”、“上市公司”等均被投資者認為是無風險投資,導致中國真正的無風險利率——國債收益率被迫上行,而在當前 剛性兌付打破之後,無風險利率應當出現下行。在剛性兌付打破過程中“持續降準”,同樣是“結構貨幣主義”的應有 之義。

文章強調,2018年中國央行“新型降準”絕不是重蹈“刺激放水穩增長”的老路,在史無前例的“嚴監管”大背景下, 2018年進行“寬貨幣”絕不會導致2015年至2016年的“金融亂象”重演;在MPA等約束之下,“加槓桿”絕不可能卷 土重來;在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下,同樣絕不可能再次出現房地產泡沫,市場需要對此有清醒認識,拋棄舊思維。

此次定向降準本來就是“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相機抉擇的應有之義,“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內涵應當是跟隨經濟形勢的變化,採取相應的貨幣政策。在中國目前的經濟條件下,“持續降準”應當是光明正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