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詩》:七步詩原來不存在?我們都被騙了數百年

七步詩

兩漢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七步詩原來不存在?我們都被騙了數百年

前言

鍋裡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一)

鍋裡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過後,留下豆汁來做成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二)

曹植的《七步詩》情采並茂,語言精練,用語淺顯。原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來《漫叟詩話》和《三國演義》把它改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關於這首詩,關於曹植的故事我們都爛熟於心,說是整個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也不為過,但這首詩人人皆知的《七步詩》卻僅為《世說新語》所錄,並未見於曹植詩集中。曹丕已被這黑鍋壓倒,黑鍋上鐫刻著“殘害同胞骨肉”幾個大字……

《七步詩》:七步詩原來不存在?我們都被騙了數百年

《七步詩》真的不存在嗎?

既然曹丕要謀曹植性命,乾脆就以曹植未能及時弔唁先父(《世說新語》載),給曹植帶上“大不孝”這麼硬的帽子,殺他便可,為什麼還要節外生枝,搞個七步詩?

真要害曹植,曹丕大可陰險地笑著說:“賢弟,限你七步之內作首七言詩,否則…...

此外,傳說中的七步詩,到底是哪幾首詩呢?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

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

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還有一首,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相煎何太急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我們所熟知的《七步詩》,是二首五言詩。漢末魏初,五言詩成熟不久,是最流行的詩體。曹植善做五言詩,而七言詩是曹丕首創,曹植從未嘗試過。直接要求必須作七言詩,來為難曹植,豈不更能迫害曹植?

若不限詩體,曹植完全還可以作首三言詩:“燃豆萁,豆釜泣,同根生,煎何急。”

或者,曹丕再陰險些,“賢弟,限你一步之內作首七言詩,否則……

漢魏時“六尺為一步”,六尺大概是一米四,七步則將近十米。曹丕有那麼傻嗎?讓十歲就已誦讀詩論辭賦數十萬言,出口成章,落筆生花的曹植悠悠地走十米之遠來做首詩,以決定曹植的生死?

無論是從古籍中,還是從邏輯上,曹植因為一首《七步詩》才僥倖活下來的故事都太過荒謬。更何況曹丕曹植的關係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糟。曹丕上位之後,曹植乖巧的不得了,還把曹操賞給他的許多寶物都獻給了曹丕。曹丕也對曹植分外照顧,東征孫權回來路過曹植封地,也賞錢賞馬給曹植,兄弟兩人“欣笑和樂”,氣氛上十分融洽。

那麼現在問題又來了,這首並不存在的《七步詩》究竟是為何傳名盛遠的呢?

《七步詩》:七步詩原來不存在?我們都被騙了數百年

《七步詩》流傳盛廣的原因

許多從《三國演義》瞭解三國曆史的人可能在接觸史料後發現,曹操其實不是陰險狡詐的啊,這就和反曹風波有關了,《七步詩》也是一樣。

第一次反曹高峰是在劉宋時期,也就是南朝。有個叫習鑿齒的人,寫了本《漢晉春秋》,首次提出了曹操是“篡逆”的說法,他把蜀國列為正統,把魏國列為反賊。而劉宋王朝自稱是漢王的後裔,曹操奪了漢朝的權,那就相當於打了他祖宗,自然是各種不開心。《世說新語》 的作者是劉義慶,算起來是劉宋開朝皇帝劉裕的侄子,他寫書,對曹操父子肯定是不會有什麼好話的。除了《七步詩》描寫曹植曹丕的矛盾,他還寫了曹操曹丕爭奪甄姬的事兒,但這些實際上都是不太準確的。

而到了宋朝,曹操的反賊形象更加清晰。官府牽頭大肆貶低曹氏,後來的《三國演義》裡,羅貫中把《七步詩》也就給寫了進去,放在了第七十九回。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曹操的形象及《七步詩》就越來越深入人心,於是假的便成了真的。

回頭來看,《七步詩》 的創作流傳其實也是政治需求,真真假假,人們想要的或許也只是個態度,心裡覺得帝王爭權,恰好有這麼個感人的詩,附和著說幾句也就心滿意足了。但事實就是事實,假的還就是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