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銘:跌破2700不可能 當前重要的是選未來龍頭

“A股大盤未來6個月的走勢就一句話——橫盤震盪,逐級向上。”

10月31日,國泰君安證券召開策略會,研究所所長黃燕銘開門見山,在演講中不僅講了對未來6個月的市場研判,更回顧了2019年龍頭股行情的由來,以及如何在目前處於分散狀態的行業中,尋找十年後的龍頭。

跌破2700不可能,年底或站上3000點

“我們對A股大盤未來6個月的判斷就一句話——市場風險偏好將逐級抬升,大盤指數在未來6個月跌破2700的可能性是沒有的。”

對此,黃燕銘給出了三方面的理由:

一是國際國內大的宏觀環境是比較平穩的。

二是未來一個季度,整個宏觀經濟沒有大家之前想象的那麼低迷。

三是預計在未來6個月時間內,在國際貿易方面也會較為平穩。

上述“相對不錯”的外圍環境,將使投資者風險偏好略微提升,但不是大幅提升。黃燕銘認為,大盤指數年底之前可能站上3000點,之後在明年一季度,會在3000點到3300之間運行。

這種情況下應該買什麼股票?

黃燕銘表示,2018年至今,市場風險偏好處於極低的區間,所以投資者買的是有EPS(每股盈利)、不講故事的股票,典型代表如貴州茅臺。

“當前投資人喜歡的是EPS。這和2015年不同,那時候大家都講故事,問的是十年後的EPS多少?每一輪的市場波動,是和人心有關的,人心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什麼樣風格的股票就會有相應的表現。”他認為,A股投資者未來一段時間不僅要講EPS,也會講一點故事。“下一階段,我們重點看好科技股,主要是電子、通信。至於計算機研究員,市場的風還未吹到。”

為什麼看好未來的成長呢,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和上市公司的業績有很大關係。“我們認為,未來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是會提高的,特別是龍頭公司。他們業績上升,將使得指數保持平穩抬升。”

目前GDP增速並不高,所以有一種認識是,宏觀經濟不好,上市公司的業績又怎麼會好呢。

這是簡單的線性外推,GDP本身是產出的概念,跟上市公司收入掛鉤,投資是看企業利潤,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的確,很多產業的收入將不再快速增長,但是好公司的利潤在增長,那是因為企業處於市場從分散走向集中、從價格戰到依靠競爭優勢獲得利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龍頭公司業績還會有很好的表現。所以目前階段是很好的投資時間。

在分散的行業中尋找今後10年的龍頭

“回溯過去20年中國傳統行業的變遷,是個有意思的事。”

黃燕銘表示,很多人不知道,24年前他入行的時候是個水泥行業研究員。“那時候,有人說水泥是夕陽行業,要擁抱計算機等朝陽產業。”當年,海螺水泥H股的股價最低只有3毛多錢。

當時,水泥行業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和計算機、通訊的快速發展差遠了。而且,水泥行業價格戰打到昏天黑地,行業前十的企業總產量佔整個行業產量的比例也就在30%,處於分散狀態。

而經過20年左右的發展,通過價格戰,水泥行業的部分企業提高了經營管理效率,把競爭對手擠出,出現了大量的市場出清。相對應地,海螺水泥的市場佔有率從當時的不到3%提高到了現在的接近50%。當龍頭企業牢牢掌握了市場份額,價格戰就消失了。

所以,一個看似夕陽的行業,誕生了非常優秀的公司。類似的,家電行業20多年前同樣也是價格戰硝煙瀰漫,現在看到格力、美的過得不錯,但有誰還記得它們曾經艱辛的成長之路。

這些明星龍頭公司都有哪些特質?

黃燕銘總結道:一是所處行業增速減緩、二是市場極端分散、三是價格戰激烈、四是企業能不斷提效並在競爭中勝出。

下一階段要以管理學思維做投資

“以前,大家都是用經濟學思維做投資。但我說以後就不同了,投資是涉及人性和企業管理的。我們處於一個特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要想做好投資,你得懂管理。”

“我們處於一個特殊時期,GDP從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在高速增長期,企業數量是越來越多,但是中速增長期間,企業的價格戰不可避免。有企業的董事長跟我說,不喜歡價格戰,希望用研發新品來競爭。但是,我跟他說,價格戰不可避免。你一定要打,還要打贏。未來企業尤其要提高管理水平,這是一個企業的生產力。現在水泥、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就是靠管理的極度精細化走出來的。”

“曾經有人問我,今年一線白酒股炒高了,是不是接下來會炒二線白酒?顯然,今年是沒有二三線標的的行情的,因為現在的經濟環境和過去有很大不同。”他分析道,今年之所以是龍頭股行情,就是因為在行業增速放緩的時候,龍頭公司利用自己的競爭優勢不斷搶佔市場份額,而二三線企業打不過它們,只得不斷退出市場乃至消失。

“所以未來重點可看的是什麼?是具有整合行業能力的龍頭公司!它們有幾個特徵:一是行業從高速增長走向中速增長,但沒有衰退萎縮。二是目前行業分散,但未來能走向集中。有些行業永遠是分散的,不可能集中化。未來10年到20年,還會有很多分散型的行業走出過去水泥、家電的發展道路。”

“我們說,企業價值三部曲是競爭優勢、價值創造、管理能力。其中,競爭優勢包括產品力,醬香型白酒為何在20年後的今天成為市場主流了?主要是茅臺進行了消費者教育,不是消費者偏好自己改變了,而是企業改變了人們的消費偏好。所以茅臺不是酒的成功,而是企業管理的成功。”

“關鍵一點,企業管理做得好不好,可以看企業管理層持股、公司治理、公司戰略,具體如內部經營管理,物流、營銷渠道等。這些都構成了企業的整體管理能力,會帶來核心競爭優勢。”黃燕銘認為,與其說華為的研發強,不如說是華為的管理能力更強。

就像證券公司研究所比拼的是什麼?“重金挖角”後,研究所看上去一下子變得很強大,但骨子裡比拼的還是研究管理水平。所以,研究所所長不是做研究的,是做研究管理的。當然,所長的研究水平不行,也是當不了所長的。

黃燕銘說道,“今天我講的東西其他都可以忘記,就記住未來能勝出的公司一定是看:一管理水平、二競爭優勢、三價值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