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迅速上涨的房价,使得房子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从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到居委会的大妈,关心房产已是常态。

各种中介公司遍地开花,就连修锁师傅也顺带倒腾起了房子。

买房吗?

目前各地房价都是蹭蹭的上涨,动辄一两百万的首付款不是谁都能拿的出来,许多人为了房子放弃自己的梦想,做了房奴。

租房吗?

中国人传统的居家观念对房子有种执着,又房子才有安全感。

没房子,哪个丈母娘肯把女儿嫁给你。所以……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年轻人买房还是租房,如何做出选择?

看似矛盾的天秤两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而对于年轻人该不该买房。

之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中就“年轻人应该租房还是买房”问题的回答火了。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樊纲回答说

“这要取决于你自己的很多因素,比如说年轻人如果工作还不是很稳定,还在变化、迁移过程当中,就不如租一个小房子住。但是如果说要结婚了,并且小夫妻俩上面的六个钱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个钱包,爷爷奶奶一个钱包,姥姥姥爷一个钱包,爱人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父母,这六个钱包凑在一块儿能够帮着支付首付的话,樊纲说:“我建议还是买房好。买房子每个月要交一笔钱还房贷,但是交够20年或者30年这个房子就归你了。”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注意,只是付首付,还不是全款,加上小夫妻的存款,准确说是7个钱包。

如果还买不起,那就是你没有掏空这几个钱包。

一套房子,困住了3代人,甚至父母老一辈的养老钱都得砸进去。

这个视频放在网络上,网友评论炸开了锅: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有人焦虑,被戳中痛点,感慨年轻人人人啃老、全家三代绑定一套房,悲哀。

@次男旺鑫:年轻人你们看见了吗?人家惦记的是六个钱包,不是两个,感情得把所有人都掏空了,还得按揭

@写真集子:两家三代人供一套房子,这是不是我们的悲哀……

@爱喝酸奶的猴纸:哈哈,说的好像全中国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有退休费一样。

@Combo只剩這個號了:听出了两个字:“吃人”

@胜者天行:制定政策的人鼓励年轻人啃老,鼓励中国房地产掏空父母子女两代人的钱包,太阴毒了!

@木木羊---:看到这视频,心里真是一阵悲凉,别人是提倡18岁独立,我们是提倡28岁啃老,还是啃3代的老。这样的人内心丑陋到何等地步?

@言者石流:六个“钱包”,还说的这么理直气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工作个五六年年轻人就能自己买房!公开鼓励啃老,不仅啃父母,连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带上了,还是面带微笑的啃老,出自专家之口,真是不可思议

@溘隱:牛逼!给我们指了一条啃老的明路。六个钱包买房,几个钱包养老呢?

这个理论说的好像中国的爷爷奶奶都挺有钱似的,现实却是,很多人连自己的养老问题都没法解决。

所以想不想是一个问题,能不能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年轻人为买房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从此之后“生活只有眼前的房贷,没有诗和远方”。

想起来,心里就一阵悲凉,别人提倡18岁独立,我们倡导28岁啃老,还是啃3代。

啃老是什么意思?

百度百科释义啃老:传统上人们以经济独立作为长大成人的标志,但啃老族生活的主要来源是父母,“长大不成人”是这些人及社会面临的共同尴尬。

啃老族”年龄都在23-4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

借父母钱买房算啃老吗?

可能倒退10年,啃老还是令人鄙视的贬义词,如今已经没谁去批判了。

我们父母一辈往往不会理财,观念落后点的要么存银行贬值,要么被人骗去买e租宝类,血本无归;能跟上潮流的要么跟风炒股,要么跟风投一些乱七八糟的项目。

买房可以靠长辈的尽量靠长辈,做到有借有还就行。

借长辈钱买房不是啃老,而是更会理财的年轻人为家庭做更合理的资产配置。

年轻人不啃老,根本买不了房,买不了房就结不了婚,父母没办法坐视不管,子女不伸手也没别的办法……

既然普遍存在,谁还笑话谁呢?

财君虽然支持啃老买房的,但央行领导建议的这种啃法,啃得彻底,啃得干净,令人惊叹。

蹊跷的是,不到三年前,樊纲对年轻人买房还是另外一个态度。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在2015年的一个电视节目上,有年轻人提问,自己是应该拿父母的钱买房,还是投资自己出国留学?

樊纲是这样回答的:“你还要父母给你付首付,我们的父母真是太好了……作为教授我很有感触,国外那些人上研究生啊,博士生啊,都是自己挣钱的。自己要打工的,父母不给钱的,如果父母现在给你出钱,你现在不要买房,你要努力奋斗,才能够回报父母。”

我们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但财君还是更喜欢鼓励年轻人努力奋斗的那一个。

有人猜测,以樊纲的身份讲这话,是否暗示楼市平稳价格将有变化,大家应该尽快买房: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高房价问题历来是舆论G点。

看多楼市的专家被骂多年“房产商的走狗”,导致很多本来看多楼市的公众人物不敢多言,只谨慎提醒“买得起还是要买”。

然而现实中,房价仍旧一路高歌,交易量也是有增无减。

对比舆论空间多年不停的抱怨,令人感叹“刘项原来不读书”:卖房的人,不会在舆论空间抱怨。

如果找来樊纲先生演讲的原视频看一遍,就会了解他的原意:“六个钱包”是衡量家庭条件的重要指标,如果财力允许,应利用好按揭贷款的机制,若财力不允许,则应考虑租房,不要勉强“上车”。

类似的话,无数人说过,比如李嘉诚:

如果想炒楼,不要搞,现在这个时候楼价挺高的了;但是如果要住的,自己应付得来,收入和支出应付得来的,应该买楼来自住,因为我看不出楼价这一两年会跌,我看不出来,因为购买力实在是很强的;自住的话,不管便宜和贵都应该买,现在买贵点,算上通货膨胀,过几年你会发现也没有买错。

翻译下樊纲和李嘉诚两位先生的话:

房价现在高不高,跟以后比不算高要不要买房?能买当然要贷款买

这两条简单的道理,问问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大概率是认同的。

至于要不要动用六个钱包、家里有没有六个钱包,则牵扯到更大的问题:家庭关系、生活态度、投资理念的认同,远非一句轻飘飘“是否啃老”所能解释。

现实点看,京沪等城市年轻人买第一套房,很少能完全自己负担,满足一定的条件向家人借钱,不能算啃老。

这个条件是什么,专栏作家连岳给出过: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对照一下,你是否认同?你和你的家庭做不做得到?

想起前阵子经济学家管清友喊话“现在买不起房就多买两套,不然以后就更加买不起”,一样被炮轰。

樊纲也好,管清友也罢,不管他们要年轻人如何加杠杆买房,表达的意思就一点:房价还会涨,但凡能借钱上车就要买!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在国内买房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说投资,每个人都至少要有一套合适的房子居住,房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情结,除非你永远不结婚不生小孩,不然,买房永远是你逃不开躲不过的一道坎。

任大炮说过这样一句话:

“最穷的人不需要讨论房价,过去投资了房产今天都是富人,过去没投资房产的人,舍不得买的人活该,该你穷!”

平心而论,我们国家对于刚需买房确实用心了,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都被严格限制不让涨,很多城市摇号也优先首套刚需。

大多数想投资房产的有钱人全款都买不到,真正的首套刚需却还在观望,还在愤愤不平……

对于房子,很多人都是从买得起房到不敢买房到买不起房的过程。

新房价格已经帮你压了,优先让你买了,上面也喊话让你买房了,你不买,以后买不起了怨谁?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以上图片均剪切自网络

就在前几天,北京西城一地下室以1050万价格成交,是家长为了孩子买的学区房。

有钱人的世界。。。

又有多少人是加上六个钱包x2也买不到一个北京的地下室呢?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马云曾在之前说过,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去考虑买房,现在租房更适合。

八年之后最廉价的可能就是房子,车子,现金。最珍贵的是干净的空气,水,食物,医院的病床是最贵重的东西!

事实上,中国的住房问题非常复杂,国家也一直在推动各种政策,实现“房住不炒”的终极目标。


普通人不知道当下该不该买房,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继续当个网络喷子,继续观望,我们的国家也不会让你住不上房,国家现在大力推出保障房、共享产权、长租房等长效租房机制。

欧美等西方国家繁荣的租赁市场大抵是我们未来的写照。

如果你对房价深感绝望,不妨去邻近的香港看看,大多数人都住着40平米的普通房和30平米的公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