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尋找供應商的完整流程分析

新供應商的評估與選擇

採購尋找供應商的完整流程分析

(1)首先進行市場分析,評估該材料的供需狀況,瞭解主要供應商的市場定位及特點等。

(2)供應商的初步篩選。一旦確立了挑選準則,就應該建立一個潛在的第三方物流候選人名單,即供應庫。這些候選人應該擁有相似的商業優勢,且通常都被專業機構、企業廠商和顧客所確認。一些有長期合作關係的客戶,和有持續改良記錄的供應商都可能成為企業的選擇範圍。評價的指標主要有:產品質量、技術服務能力、信譽、產品價格、能否對用戶的需求作出快速反映、延期付款期限、員工關係等。

(3)對供應商實地考察。企業應組建一支由來自諸如銷售、市場、生產、財務和物流等重要部門的成員組成的多功能工作組去完成這個任務。在實地考察中對供應商管理體系、合約執行能力、財務狀況及穩定性、設計開發、生產運作、測量控制和員工素質等方面進行現場評審和綜合分析評分,甚至對其是否符合環境標準也要進行考察。

(4)供應商審核完成後,那些通過最終審核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應該收到一份企業的REP。一般包括規格、樣品、數量、大致採購週期、要求交付日期等細節,並要求供應商在指定的日期內完成報價。如果可能的話,要求供應商提供成本清單,列出材料成本、人工及管理費用等,並將利潤率明示。

(5)價格談判之前,應充分準備並設定合理的日標價格。不同的產品分類,如戰略產品、槓桿產品、瓶頸產品、一般產品,都會對企業設定目標價格有重大影響。關於價格,這裡指的並非單純的交易價格,而是商品的總購置成本,是購買商品和服務所支付的實際總價,包括通訊費、稅、存貨運輸成本、檢驗費、不合格品的維修和更換費用等。低的交易價格可能導致高的總購置成本,雖然是個很明顯的事實,但卻常常被忽視。

(6)供應商的最終選擇。無論是比較採購成本還是計算供應商的總成本,選擇供應商都是對企業輸入物資或使用服務的適當品質、期限、數量與價格的總體進行選擇的起點與歸宿。最後成功入圍的供應商將由採購部進行合格供應商的髓錄和設置,包括設置分配的採購額度比率、採購提前期等。

更多供應商知識,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採購乾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