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可以保持统一?

炮打北洋海军


北洋军阀指的是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人组成的一股控制政府的力量,在这股力量的支持下,袁世凯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并在后来成为了正式的大总统,甚至于终身大总统。后来之所以北洋军阀会混战,是因为袁世凯去世后没有一个强力权威人物来统领骄横的北洋将领。这种军阀混战的局面,从1916年袁世凯去世开始一直持续到1928年张学良实行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为止。在这样一个中国内部混战的时期,西方列强不仅没有削弱对中国的掠夺,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严重的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了国家统一的局面。不得不说时令人非常惊奇的一件事情。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件惊奇的事情呢?近代中国为什么能够保持统一呢?



经过具体分析,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从权力过度上说。中华民国与清政府的权力交接还算比较平稳,并没有发生遍及全国的大规模战乱,使得西方列强没有插手的机会。1911年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熊炳坤和金兆龙领领导了武昌起义,占领了武汉三镇,资产阶级革命获得了成功;这种革命的成功迅速扩大到整个中国南方。不仅如此,统一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南北议和也迅速取得成功。从武昌起义到清政府灭亡这段历史是发生于1911年10月到1912年2月,前后也就5个月的时间。西方列强完全想不到中国能够这么快的实现从封建专制国家到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转变,等到西方列强反应过来再想插手中国内政的时候,时机已经过去了。

从社会群体的反应上说。在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过程中,西方列强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把瓜分中国的策略改为以华制华。西方列强想分裂中国吗?当然是想的,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以后。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也革命以后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市场,这就使他们萌生了瓜分中国的念头;特别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以后。当时德国和英国等国家都在中国建立了大量的租界,妄图直接控制中国;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甚至陷入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在这种国家危亡的情况下,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以山东人民为主进行了义和团运动,西方侵略力量受到严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列强认识到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不可能单独控制中国。因此,西方列强出台了以华制华的策略。这个策略的核心内容就是,保留中国的中央政府,以中国的中央政府控制中国人民,而列强只需要控制中国的中央政府就可以。受到这种公认的策略的影响,西方列强不会在名义上分裂已经为他们实际控制的中国。



从思想解放方面说。思想解放并觉醒的中国人民不允许中国的分裂和中华民族的沉沦。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吸取了西方文明的优秀成分,使中国人民被儒家文化禁锢的思想得到了解放。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编订的《四洲制》和魏源书写的《海国图志》,使中国人民开阔了眼界;1898年的戊戌变法使中国人民初步认识到了自由和民主,思想开始解放;1915年以陈独秀为领导的文化运动,不仅宣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科学思想,还宣传了从苏联传入中国的马列主义,不仅使中国人民的思想更加的解放,还提高了人民的素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真正的思想大解放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又把这种思想的解放深入到全国人民心中,并加入了爱国主义的因素。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已经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不允许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爱国观念从此深深的烙印在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血脉里。军阀再混战,军阀再混蛋,也有爱国思想。

从政治和思想的结合方面说。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就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在中国人民和中国的政治家心中,统一才是正常状态,分裂是逆反天势,老天爷是绝对不会允许的,毕竟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的观点,这实际上是把现实的统一与思想的统一紧密结合起来。神秘的天人合一与君权神授的思想使大一统成为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民族习惯。当一种政治习惯成为一个民族的习惯的时候,统一就是大势所趋。统领北洋军阀的各将领虽然进行混战,但他们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不能违背几千年来的民族习惯和政治习惯。



梁启超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提出:“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从此中华民族逐渐变成一个正式的称呼。

从民族融合的方面说。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任何民族都处于同一个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中央政府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就必须缓和民族矛盾;怎么缓和呢?利用儒家思想。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内容是仁者爱人,说白了就是要人民和平共处,实际上就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战国时期的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仁政思想,这就使得儒家思想可以调节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到了唐太宗时期,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甚至提出了民族平等的观念。此后,中国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各民族在儒家思想的调和下,都在不断的融合。融和的过程中,人们的国家观念逐渐趋于一致。国家统一成为中国各民族的共识,国家统一成为中华民族的必然性格。毛泽东明确提出:“在政治上不要去区别哪个是民族,哪个是部族或部落”。军阀的确考虑利益,但他们的行为必然受到民族性格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方面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史,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下,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洋务运动,建立了机器大工业;受西方列强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在19世纪70年代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并且这种民族工业不断的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很多的条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统一的市场。也就是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中国市场统一,而分裂的中国是不能提供统一的市场的,能提供统一市场的必然是统一的中国。也就是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要求中国必须统一。


从民族自救和民族生存方面说。西方列强通过《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的特权和利益,使中国处于亡国灭种的边缘。中国人民有了深深的生存危机,在这种生存危机的压力下,中国人民就会自发的抱团取暖。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只有国家生存下来,个人才能生存下来。中国人民不仅有生存危机,还有文明危机。中华文明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工业文明想要消灭中国的农业文明;如果我们的文明消亡了,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民族失去了前途,要想有光明的前途,必须进行民族自救。在这种认证和文明的生存压力下,中国人民力求保持国家的统一。北洋军阀也知道,西方列强看上的是中国,而不是他们本身。有中国才有北洋军阀,没有中国北洋军阀也将不复存在。

从以上各条可以看出,中国统一是必然的历史趋势,任何分裂中国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任何分裂中国的目的都是不能达到的!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都是会受到中国人民反击的!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是中国的黑暗时期,虽然中国领土大致完整,国家基本保持了统一,但中国的各项主权被西方列强严重损害,中国的利益比大量掠夺。因此,我们不仅要保持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还要不断的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才能真正的长久的保持国家统一。我们要真正的统一,不是名义上的统一!


历史纬度


国民党引来日本侵华!

北洋军伐混战期间,日本豢养的同盟会国民党倭狗,还在吃奶没养大,孙中山蒋介石的最大本事,也就是带着日本正规军在山东一带袭扰占地和屠杀抢劫,翻不起大浪。

所以军伐之间,只有地盘和利益争斗,但在戌边守土上有一致对外,共同应敌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操守。

孙中山投俄后就不一样,苏俄从对国民党政党重新组建,到人财物全方位殖民武装顶力协助,开始了殖民灭亡中国步聚,甚至连指挥作战指挥人员,也是苏方派出,让日俄战争取胜的日本深感不安,倍受威协。

对于国民党蒋介石的北伐,蒋与日本旧主子在中国未来方向上意见分歧大,蒋日之间暗中结下梁子,埋伏下矛盾。

在蒋介石做掉张作霖,张学良被迫移帜后,蒋为了灭掉东北军有生力量,煽动鼓励张学良与苏作战,以此消耗掉东北军。

上了蒋介石当的张学良,被苏军包饺子吃掉,任凭张学良怎么求助,蒋背信弁义,自食全力支援张学良的承诺,让张哑巴吃了黄莲。

国民党的联俄,张学良的投蒋,也打破了日本平衡中国力量的设想,更加剧日本对蒋介石的矛盾。

终于,伴随着美国引发的华尔街世界经济危机,也传递到了日本,蒋日矛盾,在儿皇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中国的第三个年头爆发,日本发动918,开始了实施上千年的侵华大战略行动。



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北洋军阀成了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他们继承了清朝遗留下来的一切,包括领土,领海,领空,民族,人口,以及不平等条约,债务和租界。

北洋军阀统治了中国十六年,国家是一盘散沙,除了北洋军阀的中央政府外,还有各派系的军阀分裂割据,有陆荣廷为首的西南系军阀,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军阀,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阀,还有依附直系的江苏军阀齐燮元,依附皖系的浙江军阀卢永祥,陕西军阀陈树藩等。


这些地方军阀相对北洋军阀力量要弱小的多,只能分裂割据,以求自保,所以自始至终表面上遵从中央的领导,而中央政府一时无能力用武力统一,只能暂时听之任之,但绝不允许自行独立的,这样就在形式上还是统一的局面。

袁世凯统治了四年病逝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皖系,直系,奉系,三大系军阀又各领风骚四年,相继爆发了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他们之间的争斗是为了行使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并不是为了搞独立王国,你说他们想不想独立?,就是想独立也独立不成,一个是外部条件不允许,一个是内部基础不具备。

自清朝后期,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同中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还有需要几十年才能还清的战争赔款,如果都搞独立了,那么条约谁去履行?战争赔款又谁去偿付?,维持统一的中国,维系一个合法的中央政府是各帝国主义国家获取在华即得利益的先绝条件。

除了外部因素外,搞独立还必须具备军队,地盘和经济三大条件,即使你有了军队和地盘,没有经济的支撑,也是独立不了的,要维系一支强大的军队来抵御外来的干涉,没有资金做后盾是不行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是可以的,但当时中国己经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经济是机器化大生产,资源需要全国范围内调配,产品的销售也需要统一的市场,搞独立就是要放弃这些,放弃了这些还谈什么资本主义经济,没有了经济来源,就维持不了军队,也就谈不上独立了,事实上张作霖的奉系在关外就有很有利的建国条件,不是说他思想好,有爱国心,想要祖国统一局面,而是因为东北即需要内地的资源,又需要内地的市场,使他不能,不敢,也不想独立建国。



以上我从外部和内部论述了不能独立的原因,如果单从军事,经济,文化来分折也是不具备独立建国的。当时皖系,直系,奉系三大军阀势均力敌,谁要想独立,谁就会成为众人打击的对象,谁就会最先灭亡。经济也不允许,起码要有稳定的赋税来源,海关的关税都掌据在外国的银行家手里,段祺瑞的崛起完全是依靠日本的支持,结果直皖战争一败涂地,日本的投资打了水漂,所以必须要有稳固的资金来源,文化层面就更不允许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己经开始觉醒,国家意识也逐渐增强,各系军阀就更别想搞所谓的独立了,如果真搞,除了能招些吃饭,领军饷的兵,真正能战斗的兵是招不到的了。



综合全部观点,我认为北洋军阀再怎么混战,即使打的更持久些,中国也一定会保持统一的,三国演义开头那句,天下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明清,自民国以来是完全失效的,中华民族的统一,是中国发展和强大的根本保证,大家说对不对?敬请各位评论区留言,如果认可别忘了点个赞,谢谢了。


雪上长留马行处


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国仇大于内斗!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从来没有摆脱过这一历史规律。正是这样的历史规律使得中国的文明历久弥新。然而中国即使再分裂,再动乱,都能够保持着统一的态势,尤其是中国在分裂时期,遭遇外国入侵。往往都会选择同仇敌忾,先御外敌,再来解决国家内部的动乱。

袁世凯死后,中国在北洋政府统治下一度陷入军阀混战的动乱时期。而此时的中国却有着一个十分复杂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周围被西方列强环视着。

张作霖的铁骨铮铮

东北是日本和沙俄争夺的盘中餐,然而一代枭雄张作霖,纵使在直奉战争中失败了,也没有跟日本人或者沙俄人妥协,以换取日本和沙俄人的支持来攻打直系军阀。尤其是日本,张作霖的态度十分坚决,坚持不与日本人做任何交换和出卖国家主权的事情。

徐树铮收复外蒙古

外蒙古在清朝灭亡之后,一度在沙俄的扶植下想要独立,然而随着1917年的一声炮响,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趁此时机北洋政府在段祺瑞的统治下决定借机收复外蒙古,不让中国的领土丢失。不得令外蒙这片土地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于是前清秀才徐树铮以一个文人将军的身份,于1919年,率领军队进入外蒙古的首府乌兰巴托。外蒙古在徐树铮的恩,威并施的作用下,宣布废除与沙俄签订的一切条约,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请求回归。至此外蒙古全境回到中国的怀抱。



从以上两个事件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即使当时的中国已经陷入军阀混战的动乱时局,但是面对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狼子野心。中国各地的军阀均选择了抵抗外辱,尽可能保全中国领土不受列强侵犯。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回到了开头,我们讲了那句话里,因为这些军阀虽说能力参差不齐,文化水平有高有低,甚至有文盲。但是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尤其是从小就听着西方列强欺辱中国的种种劣迹和种种不平等条约。他们内心都有一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们都坚定着自己生是中国人,手下领着一帮同胞兄弟。手中又握着枪杆子,自然不会做出出卖祖国利益的事情!因此,在中华民国早期,即使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反而能够在动乱中保持着一种形势上的统一。


正是由于100多年前这些军阀的民族自尊心,以及他们内心坚守着自己身为中国人的底线。才有了我们今天幅员辽阔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有着白雪皑皑的东北;有的苍山洱海的云南;有着风景秀丽的海南;有着瓜果飘香的新疆;有着令人神往的西藏。


珞珈山的猫


因为混战正是列强之中无一国能够独吞中国所造成的必然局面。



列强对于中国未尝没有独吞的念头,但中国毕竟太大,利益也多,谁若想独吞,首先统治不了,其次也独占了其他国列强的利益,其他国列强也不答应。比如甲午战争时,日本企图占领辽东,便遭到英、俄、德三国干涉。

八国联军侵华时,列强曾想就此占领中国,并通过瓜分来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但最终未能成功,还是重新扶持慈禧作为代理人,因为当时也只有慈禧能够控制局面,给列强一个稳定的中国,以方便它们继续牟取利益。



后来列强放弃清廷,选择袁世凯作为它们的代理人,清朝灭亡,民国建立。但很快袁世凯便去世,中国顿时陷入军阀混战。列强再也无法找到一个共同的代理人去稳定局面,就只好各自扶持军阀成为其利益的代理人。

列强在一战前后逐渐紧张的关系也投射到它们对中国利益的争夺。尤其以日本为代表,在巴黎和会上赤裸裸地掠夺中国山东主权,引来美国的不满。1922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列强签署《九国公约》,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废除二十一条,并将山东主权完整交还中国。这实际上粉碎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可能性,使得中国再次被控制在列强共管的局面下。



所以,中国之所以在军阀混战的局面下仍没有被各个击破,还保持着统一,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列强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并将中国当成各自代理人角逐的竞技场,但这也使得一国独占或各国瓜分中国的可能性在一段时间内不复存在。


达摩说


这个问题必须分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才能把问题说清楚,当然,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外因。


内因很简单,清朝的灭亡和之前的明朝、元朝、宋朝都不一样,在清朝灭亡之前并没有经历一个混乱了几十年的阶段。


尽管清朝在最后几十年时间里先后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以及义和团事件,但是清朝在这一系列战争中整个体系并没有真正的崩溃,中央对地方依然保持了绝对的优势。


许多人都爱说晚清时中央权威涣散,这话不算错,但是也只对了一半。


经历了义和团事件后清政府权威确实涣散,但是这不等于清政府权利也涣散了。事实上1900年一直到1911年这11年时间里,就制度层面而言,是清政府重塑权威的十年。


地方督抚对新军的控制权被剥夺,改为陆军部统一管辖。


地方财政权也被清政府收归了户部。


在义和团事件中闹出“东南互保”的长江三督全部调职,张之洞从湖广总督调入清政府担任军机大臣。


这一系列的集权举措并没有给人感觉“旧秩序”在崩坏。


事实上清朝虽然在1911年就已经灭亡了,但是清朝所代表的那套“旧秩序”彻底崩溃要到1926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打败曹锟建立安国军政府,那时大家才普遍觉得世道太乱了。


说起来,晚清到辛亥革命再到1927年北伐这段时间特别像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后人看起来是藩镇割据,但是唐朝人自己并不觉得,相反觉得“国家稍安”。


这一点从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历届领导人和军队亲密程度就能看出来,袁世凯、段祺瑞至少从不以军人自居,到了曹锟和吴佩孚的时代,至少军政还是分开的,曹锟心目中依然认为总统大过大帅,而等到张作霖成立安国军政府时,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职务不再是总统,而是大帅了。


所以,从内因上说,之所以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还能保持形式上的统一,是因为清朝所代表的旧秩序是慢慢崩溃的过程,而不是立刻就崩塌了,等到旧秩序彻底崩塌以后,南方国民党所建立的新秩序就随之递补上了。


当然,内因只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外因才是必要条件。


为什么1911年看上去还行的清朝会突然崩溃?就是因为欧洲列强在欧洲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不愿意在远东地区维持一个虚弱的大国,所以辛亥革命能成功。


如果当时列强决定支持清政府,不用多做什么,只需要把1910年谈好的1100万英镑的贷款提前支付给清政府,让清政府拿着这笔钱驱使北洋新军就行了。


同样,为什么北洋军阀混战,还没有外国势力敢于明目张胆的伸手?


就是因为列强在1921年,在华盛顿开了一个会,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在规定了列强在华利益的前提下,也保证了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这才是民国当时能维持名义上统一的真正原因。


在九国公约的约束下,即使是日本也没办法明目张胆入侵民国,只能通过扶持张作霖这样的地方军阀来达到他们侵吞民国的目的。


兰台


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别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没人分裂,就连蒋介石跑去台湾,还是要坚持只有一个中国,除了一些客观的原因,最主要做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家国天下的思想情怀,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汉武帝思想上的大一统,就注定了世界分分合合,最终还是要统一的,和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很大关系。

一、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汉武帝实施思想的大一统,最关键的就是把治国的理念给确立下来。董仲舒推崇儒家,不仅因为是孔子门生,而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孔子最伟大的贡献不止是为《周易》作传和他的《论语》,而是他提出了“伦理道德”的思想。伦理道德主要意思就是要尊卑有序,长幼有序。国君对应大臣就是尊卑有序,这就是孔子讲的治国;治家对应的就是长幼有序,这就是孔子讲的齐家。

二、伦理道德的作用

独尊儒术以后,“伦理道德”思想就在中国确立了下来,思想上的统一,就形成了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治国方略,是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国家。

不要小看“伦理道德”的影响,世界所有的古代文明都是断代的,只有中国的文明是连续的,尊卑有序和长幼有序是国家结构稳定、家庭结构稳定的基础,主张和睦相处,主张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分的,所以无论古代中国如何分裂,都是要统一的,分分合合,就连民国的北洋军阀时期,也没有一个军阀是要分裂国家的,只是谁来统一的问题,就连蒋介石出走台湾也是这种思想。

因为我们中国人这种“伦理道德”的国家统一的思想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也是孔子的理想世界大同(统一)。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中博士的世界论


如今都强调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民国时根本没戏,民主共和以后,中央政府政令不出中门,地方各行其是,地方与中央动不动就拔枪相向,政府无法上通下达,政令往往形同一纸空文。

这就如同你的大脑控制不住你身体的各部位,全身筋脉阻塞甚至断裂,精血不能全身流动,病理上这就叫瘫痪。

民国看似像个国家,实则是被切成块的集合体,内部筋脉断裂,全身瘫痪,九一八日本侵占东北,中国人干瞪眼没咒念,都恨老蒋老张不抵抗,问题是他怎么抵抗?一场中原大战,各路军阀都打的元气大伤,中国被这内耗耗的只剩半口气,况且全国各地的兵马钱粮老蒋他根本就调不动,各地军阀都在等着盼着他倒霉好收拾他,这状态,老蒋怎么抵抗,和日本死磕,他自己都会成为其他军阀上位的垫脚石。

民主成了无主,共和成了共灭,同室操戈,自相残杀,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虎狼都已登堂入室,要上炕了,中国人还在那儿掐的鲜血淋漓,死去活来。

为什么这样的民主共和中国人会喜欢?而且这不就是给日本侵吞中国制造机会吗?一个完整团结的中国日本是吞不下,然一个撕裂且自相残杀的中国,日本可未必吃不下。


暴雨狂风一片海


因为各路军阀虽然尔虞我诈,寡廉鲜耻,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但本质上他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所以才在国家面临分裂的极端危险时刻,这些割据一方的军阀愤然而起,为维护祖国统一前赴后继,至死不渝。

当然,这都是扯淡。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家意识公认的形成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正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对中华民族亡国灭种,才彻底唤醒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民族意识,才使他们团结起来奋起抗争,最终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而在抗日战争前的北洋军阀时期,这些军阀固然有钱有枪有女人,但不代表他们的意识比其他人更先进。说他们是爱国人士,就好比说秦桧是维护民族统一的大功臣一样,这不是褒奖,而是赤裸裸的嘲讽。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多次分析,民国时期的军阀,尤其是北洋军阀,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工具。北洋军阀的刀光剑影,本质上是在华帝国主义势力的纵横捭阖,通过操纵自己的提线木偶,来实现列强在华利益的最大化。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服从帝国主义操纵的北洋军阀就只剩下灭亡一途,比如张作霖。

因为列强的在华利益从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因此,北洋军阀时期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大分裂时代,连名义上的都不算。

而名义上的统一,最早起源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此时的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我国彻底失去实质上的统一局面。

不过这种一仆N主的“和谐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列强之间的既有矛盾加上各列强实力的此消彼长。更重要的是,即便沦为列强的在华工具,清政府也在尽最大可能左推右挡维护国家主权,这让列强越来越不满意。

不温不火的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彻底终结帝制,与其说是资产阶级给力,广大民众觉醒,倒不如说列强彻底抛弃了清政府。从清朝到北洋政府的转变,本质上是列强利益再平衡的结果。毕竟相比而言,袁世凯比清政府更有统筹协调能力。

但1916年袁世凯的去世让北洋政府再度陷入风雨飘摇的尴尬局面,因为没有强有力的人物镇场,美国、英国、日本、俄国等列强开始纷纷扶持自己的代理人,皖系、直系和奉系军阀相继粉墨登场。

虽然这些军阀轮流执政,但都从未彻底控制全国,尤其是奉系军阀长期盘踞在东三省,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王国。

而这些军阀心照不宣地“维护统一”,除了没有形成现代国家意识,最重要的是他们身后的列强即便扶持了各自的代理人,也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的梦想,尤其是虎视眈眈的日本。

从东方会议开始,日本就制定了先吞并东北,再侵占满蒙,最后占领全中国的野蛮计划,根据这样的计划,无论直系还是奉系宣布独立,都不利于日本的独霸中国。

而除了日本,美英和俄国也一直有鲸吞中华的梦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走独立这一步,就相当于给自己留足了后路,各列强当然乐见其成。

所以,还是美国的策略技高一筹,虽然是列强序列中的后期之秀,但美国在1899年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就充分暴露了美国侵略政策的前瞻性,他不仅让各国列强满意,同时也使作为受害国的我们对美国维持我国版图完整的做法充满好感。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走在其他列强前面的先进思维,才帮助美国在二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所以1916年到1928年北洋军阀时期的国家统一局面,固然有北洋军阀前赴后继、呕心沥血的结果,例如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的海参崴,1919年收回蒙古及唐努乌梁海,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但本质上说,积贫积弱时期的国家统一,不是国富民强的前奏,恰恰是列强想要独霸中国的热身。

而历史也不止一次地证明:

军阀尤其是近代军阀,本质上是反动反人民的,指望他们的力量统一全国甚至摆脱屈辱挨打的局面是极其不现实的。所以孙文才在晚年立志建立自己的军队,亿万国民富国强兵的愿望终于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这个问题是有必要认真地回答一下的。

北洋军阀期间的军阀混战,袁世凯在时的头几年,还是很消停的。打了一场“二次革命”,是因为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解散国会,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引起的。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决定武力讨袁,袁世凯遂派兵镇压,主要战场在南京。这个从严格意义上讲,算不上是军阀混战吧?

袁世凯称帝,蔡锷从云南起兵,讨袁护国,各地响应,这也不算军阀混战吧?

真正军阀混战,是从段祺瑞开始的,这只北洋虎飞扬跋扈,动不动就要动用武力解决问题。先是讨逆,出兵打败张勋,这是他标榜的“三造共和”,还说得过去。之后强力解决护法运动,引发北洋军与西南军阀的战争,再往后想用武力解决直系势力引发直皖战争。在这些战争中,各地方势力与北洋政府之间,动不动就以“自治”、“独立”相要胁,国家实际是处于分裂状态。特别是东三省,第一次直奉大战,奉系大败,回去张作霖就宣布东北自治。所以网上一些人狂吹张作霖,是不了解历史,或故意为之。张作霖是分裂国家的人,是史实。第二次直奉大战,奉系赢了,他又跑回来,觊觎全国。

从辛亥革命,四川荣县第一个宣布脱离满清,独自自治起,民国期间各种原因,各种借口,全国各地宣布独立的地区和各派系,不下几百次。直到西安事变后,外敌入侵,国家才在各方有识之士呼吁下,团结起来,共御外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