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行走羅田,美麗鄉村入畫來

美麗鄉村|行走羅田,美麗鄉村入畫來

美麗鄉村|行走羅田,美麗鄉村入畫來

前言

5月9日,中共湖北省委機關報《湖北日報》第3版——《喜迎黨代會 荊楚新跨越》大型主題報道特別版,重點報道了湖北省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專題《行走羅田,美麗鄉村入畫來》。堅持“群眾為本、產業為要、生態為基、文化為魂”的“四位一體”現代鄉村可持續發展理念建設家園的羅田張家衝,成為第一個“入畫”的美麗鄉村被率先報導,也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探索了一條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實現路徑。

美麗鄉村怎麼建,全國各地有不同模式和範本,那麼“四位一體”美麗鄉村建設湖北模式為何引起湖北省政府、省住建廳的高度重視,並作為一種典型樣本推出呢?

今天,鄉儂全文刊發這篇關於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湖北模式的稿件,與所有關注、關心湖北美麗鄉村建設的廣大讀者分享。

美麗鄉村|行走羅田,美麗鄉村入畫來


美麗鄉村|行走羅田,美麗鄉村入畫來


美麗羅田鄉村

春夏之交,行走在羅田縣,記者感嘆一個個貧困山村驚人變化之餘,更感受到來自鄉村內部爆發的鄉建力量。

2016年,該縣63個貧困村通過省市驗收,22077戶、71965人成功脫貧。

張家衝:打造“荊楚家學第一村”

見識“荊楚家學第一村”的風采,是鄂州章平一家上週末的主要安排。

“上月這裡剛舉行了首屆蒼葭鄉村論壇。”循著微信圈提示,6日章平來到三里畈鎮新鋪村張家衝。

“這裡的家學淵源深厚,田園風光清新秀麗,真不虛此行!”章平讚道。

美麗鄉村|行走羅田,美麗鄉村入畫來

張家衝

張家衝古稱蒼葭衝,始建於明代中葉,至今仍保存完好多座古祠堂、古民居,百年以上樹48棵,最長樹齡近500年。然而,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這裡也和全國諸多農村一樣進入“留守模式”,壪內無人管理,垃圾遍地,汙水橫流……

“髒亂差”深深刺痛了該壪走出去的老黨員、原羅田縣統計局局長丁汗平的心。2008年,退休的丁汗平回到張家衝幹起小組長。

群眾的事情群眾幹。丁汗平決定從“面子”做起,舉全組之力開展壪落環境整治。沒有錢,他把目光瞄向組集體的800多畝山林,以租賃承包形式為集體掘得“第一桶金”。按照事先確定好的統一規劃建設原則,全壪開始拆旱廁、豬圈等建沼氣。

2015年2月,張家衝在省村鎮建設協會等單位的精心規劃設計下,全壪定位“荊楚家學第一村”,通過現金、房屋、田地、大小工形式入股合作社,村民變股民,抱團發展。

“堅持群眾為本、產業為要、生態為基、文化為魂‘四位一體’,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張家衝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探索了一條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實現路徑。”4月21日,首屆蒼葭鄉村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主任溫鐵軍高度評價這一模式。

今年,張家衝被列為全省200個美麗宜居村莊中10個重點打造的村莊之一。

燕窩垸:燕兒歸來春滿園

“這是香樟,這是羅漢果,這是紫薇……”5月5日一大早,伴著導遊的講解,駱駝坳鎮燕窩垸村燕兒谷,迎來了新一天的客人。

美麗鄉村|行走羅田,美麗鄉村入畫來

圖為:5月5日一大早,來自武漢的銀髮旅遊團在燕兒谷合影留念。

這是一群來自武漢的銀髮族。“這兩天,受沙塵影響,武漢的空氣質量不好;來到這裡,空氣清新,漫山遍野都是花卉苗木,心情舒爽得很!”78歲的王爹爹是個自拍達人,挽著老伴對眼前的美景拍個不停。

“6年前這裡還是一個人見人厭的‘厭人垸’,村級負債近百萬元,人均純收入不足千元。”燕兒谷“谷主”、燕窩垸現任“第一書記”徐志新介紹。

美麗鄉村|行走羅田,美麗鄉村入畫來

燕兒谷

徐志新早年下海,在北京、深圳都有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儘管在外過得很優渥,但每當夜深人靜時,老家清新的空氣和青山綠水,就闖進我的夢裡,深情地召喚我歸來。”2011年,徐志新回鄉成立了燕兒谷生態農莊,計劃投資1.5億元,打造鄉村休閒遊、高端養生養老之所。

徐志新發揮職業優勢,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確立村企共建機制,村委會佔股10%。

在村企聯合決策下,全村明確綠色發展方向,先後關停了採石場和養雞場,拆除了豬圈和旱廁,在所有通村通組的路旁都栽上了樹。

目前,公司投資1.02億元改造的5000畝山水田林,每逢節假日,吸引賞玩的遊人數以千計。燕窩垸村由此被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全國旅遊扶貧試點村,燕兒谷也於2015年被評為3A景區。

“省裡有綠滿荊楚行動,我這裡更有‘花滿羅田’的計劃。”如今,以“谷哥”自稱的徐志新又把目光投向全縣,志在將“燕兒谷”打造成國家4A景區,通過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養老服務“三駕馬車”,帶領燕窩垸及周邊村民三產融合發展,在羅田率先實現全面小康。

潘家垸:村規民約助脫貧

累計接待遊客1000餘人次,直接經濟收入超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87.5%和82.6%。這是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羅田縣白廟河鎮潘家垸村的鄉村遊“成績單”。

“雲似雪,霧迷幻,主簿寨上有神仙……農家飯菜香噴噴,夢裡潘家垸。”5月5日,記者走進潘家垸村,鄉村大舞臺上村民們正在練習迎客壪曲——《夢裡潘家垸》。不遠處的300畝古梯田已經灌滿水,活生生一幅山水畫。

美麗鄉村|行走羅田,美麗鄉村入畫來

潘家垸村梯田

“以前哪像這樣,鄰里不和睦、吵嘴常有發生,打牌賭博、好吃懶做的人也不在少數。”村支書潘道升回憶,全村183戶766人,貧困戶佔到54戶103人。

改變從兩年前開始。是年,黃岡市委組織部扶貧工作隊“結親”潘家垸。工作隊從思想政治入手。經過半年努力,涉及鄰里和睦、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32條村規民約,在村民大會上表決通過,成了潘家垸的“村法”。

有了“村法”約束,工作隊把產業發展同步激活。藉助大別山生態畫廊集聚效應,扶貧工作隊引導村民們大力發展鄉村遊,今年初又引進一個投資過億元的鄉村文化生態旅遊項目。目前,全村各類農莊達25家。

記者手記:欣喜內生的力量

雞蛋從外打破,只是一道菜;從內而生,卻能孕育出新的生命。

輸血式扶貧,不如造血性脫貧,核心是可持續發展。

面對鄉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農民分散化等凸顯問題,2015年以來,全省提出以群眾為本、產業為要、生態為基、文化為魂“四位一體”,建設湖北美麗鄉村,迄今已帶動600多個村行動起來,其中絕大多數是貧困村。

行動中,他們或鄉賢帶動,或村企聯建,或組織化推動,取得不錯成效,也為全省精準扶貧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