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的互換,靈魂的救贖——電影《綠皮書》簡評

價值的互換,靈魂的救贖

——電影《綠皮書》簡評

《Green book》是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標註了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在種族隔離嚴重的時期,它是每個黑人旅行者的必備。沒有它,黑人出行就意味著羞辱與危險,以此為片名,帶有很深的寓意。

劇情很簡單,講的是白人司機託尼受僱送黑人音樂家唐從紐約出發去南方巡演的故事,兩個人從互相牴觸到互相欣賞,最後成為好朋友。影片沒有激烈的劇情衝突,都是平平淡淡的日常,在平淡中戳中笑點與淚點,在笑聲與淚光中,告訴我們人需要接受自我,個人價值需要在互換中體現。

價值的互換,靈魂的救贖——電影《綠皮書》簡評

託尼是意大利裔白人,粗俗簡單。唐是個黑人,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較高的修養。初次見面,一直歧視黑人的託尼雖然極力剋制,但依然表現出對唐的輕慢。坐在高高椅子上的唐,說話時下巴微微抬起,感覺象個王者,但內心卻很虛弱,託尼的態度令他很受傷。但為了巡演能夠順利進行,自尊心極強的他一直剋制著。他需要託尼的幫助,因為很多人向他推薦了託尼,並且告訴他,聘用託尼可以幫他解決巡演中的很多麻煩。

在後面的情節中,託尼確實不負所托,無論是在酒吧裡被一群白人圍毆,還是在公共浴室裡因為行為不檢點被警方扣押。靠著託尼的膽識和與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他對社會上各類潛規則的精通與對人心的精準把握。一次次幫助唐免於遭受更大的傷害,這就是託尼的個人價值所在。

價值的互換,靈魂的救贖——電影《綠皮書》簡評

人的價值是相互的,託尼的價值通過唐的僱傭來體現,而唐的價值則體現在他對託尼的影響上。旅行中,託尼的不良習慣令唐反感,但他簡單陽光的性格卻感染著唐。唐的音樂令託尼著迷與沉醉,在他寫給妻子的信中,說唐完全不象個黑人,就象自由女神,是個天才。由於文化水平低,託尼寫給妻子的信總是塗塗改改,還盡是錯別字,內容也似在記流水帳。有一次,他又在改來改去的寫信,被唐看見了,他就教託尼先用華美的語言來描繪自己看到的景色,再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思念與愛意,最後又表達出對孩子們的掛念。這樣一封充滿愛意的信寄回家之後,妻子感動的一塌糊塗,並讀給朋友們聽,在他們面前賺足了面子。在他的影響與教導下,託尼變得越來越會寫信了。

價值的互換,靈魂的救贖——電影《綠皮書》簡評

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博士,寫一封充滿愛意的信輕而易舉。教給託尼,卻可以改變他的一生。跟他演奏美妙的音樂,獲得大家的讚頌與尊重一樣,他用自己的所長去幫助他人,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唐的影響改變著託尼,而託尼對唐的救贖將影片推向了高潮,因大雨兩人誤入不準黑人活動的日不落鎮。因檢查人員出言不遜,託尼出手打人,兩人被關進了警局。為了不影響之後的演出,唐通過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的關係,走出了警局。託尼為此十分得意,唐卻認為很丟人,兩人因此發生了激烈的爭執。託尼說自己與家人生活在最低層,比他更象個黑人,而他雖然高高在上,卻對自己的同胞一點兒也不瞭解。這些話戳到了唐的痛處,他衝進雨裡,對著託尼喊出了自己的心聲。不管他的音樂在臺上受到怎樣的擁戴,得到多少掌聲,下了舞臺,依然是被歧視的黑人,永遠融入不了白人的生活。他不夠黑,也不夠白,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為了爭得公平待遇,他獨自受苦,卻得不到認可。他的這些話令託尼震驚,也就是在這一夜之後,兩個人徹底交心。唐也在今晚完成了個人蛻變,既從心底接納了自己的膚色,也接受了自己的同胞。

價值的互換,靈魂的救贖——電影《綠皮書》簡評

因為膚色,不讓試穿西服;不讓在酒吧裡喝酒;日落後不允許出現在城市的馬路上;不能使用洗手間;不允許在餐廳裡吃飯等等,這些之前他一直忍受著,從未做過反抗,但從今晚開始,一切都不同了。

在伯明翰的演出中,由於經理不同意唐在餐廳吃飯,他毅然放棄演出,讓我們看到一個全新的唐。在橘鳥酒吧裡,託尼稱讚了唐的行為,認為他維護了自己的尊嚴。這時的唐已完全放開了自我,當黑人女侍者因衣著置疑他的身份時,他直接告訴她不要憑衣著判斷一個人,還與黑人一起合奏音樂。他燦爛的笑容告訴我們,放下心中的負累,讓他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快樂。

價值的互換,靈魂的救贖——電影《綠皮書》簡評

影片最後,兩人在風雪中互換著開車,終於在聖誕夜趕回了家,看著受邀到託尼家過聖誕的唐,大家心裡都暖暖的。兩個膚色,階層,文化與性格完全不同的男人,通過這場汽車旅行,徹底發生了改變,一個從嫌棄的丟掉黑人用過的水杯,變得摒棄偏見,與黑人成為好朋友;一個從不願面對自我與同胞,變得放開自我,勇敢的面對一切。兩個人既通過價值的互換認識了自己,也通過靈魂的碰撞,完成了救贖,蛻變為全新的自我。

影片中種族歧視主題的設定也完全跳出了同類影片的套路。白人司機為黑人僱主服務既刷新了大眾的認知,也打了種族歧視者的臉,動搖了根深蒂固的偏見。主題的表現也很平淡,既沒有激烈的衝突,也沒有苦大仇深的情節。但就是這些平淡日常中的隔離與歧視,更令人沉痛與憤慨,發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