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国际大科学计划中,中国正从“参与者”走向“发起者”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今天继续在临港滴水湖畔开展思想碰撞。上午举行的“未来国际大科学”论坛,国内外战略科学家们的话题聚焦于人类基因组、脑科学、深空探测等一系列基础前沿领域。在这些国际大科学计划中,中国科学家正从“参与者”变成“牵头人”。请听上海电台记者胡旻珏、孙萍、李雪梅发来的报道:

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这些“国际大科学计划”,是人类解决全球关键科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去年启动的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被称作“生物学登月计划”。科学家们准备耗资47亿美元,用10年绘制出地球上所有150万种已知复杂生命物种的遗传密码图谱。2011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哈里斯·李文介绍,中国团队正积极参与其中。 哈里斯·李文说:“在中国有超过4个相关项目在进行,各方的投资超过1亿美元,比如,华大基因要对1万种植物基因组进行测序,而中国科学院会测一万种鱼类。” “全球病毒组项目”则是一场人类主动出击“围猎病毒“的大战,计划在未来10年内确定仍未“现身”的约百万种病毒,以便预防下一次病毒大流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是发布这一大科学计划首批研究结果的论文作者之一。

高福院士说:“我们需要基础科学家,基础研究员,从小处入手解决大的公共健康的问题,这就会成为大科学,整个计划将提供大量可公开访问的数据,这些数据有望帮助人们鉴定出导致癌症、精神疾病或行为障碍的病毒。” 作为国际大科学计划牵头人、发起者,不仅要有“出题目的能力”,还要有统筹全球资源的底气。正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进军”的上海,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一批世界级科技设施迅速集聚。不断增长的”内功“给了上海参与乃至发起大科学计划的底气。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介绍,中国科学家发起的“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合作计划,将为脑疾病治疗探路。 蒲慕明院士说:“我们希望做这样的图谱,能让我们看到大脑各个区域当中所有的细胞类型,并且对于所有神经元之间的联接,也就是称为神经联接图谱进行确定。这个计划最终是希望开发出有效方法来早期诊断和干预脑部疾病。” 发起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可以在学术竞争中占据先机,提升创新策源力。与会的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强调,科学成果难以预知,但政府依托大科学计划,推进大科学设施建设,可以为更广泛的原始创新提供支撑。 罗杰·科恩伯格说:“科学本来就是不可能计划的,有些耗费了巨资的大科学工程,最后也许并没有得到多少有意义的成果,而X射线、抗生素、基因工程这些为生物医疗领域带来巨大发展的科学发现,都来自科学家的自主探索。因此政府应该搭建一些大科学设施平台,为科学家产生新发现提供支撑,这是我们未来可能的方向。” 作者:上海记者胡旻珏、孙萍、李雪梅

「听」国际大科学计划中,中国正从“参与者”走向“发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