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房子会变成“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孙宏斌给出答案

今天看到一个消息,让人哭笑不得。

虽说楼市入冬已成共识,深圳一高端楼盘却吸引了市场的目光,前500号摇号中签客户能进场选房,且选房时间不能超过2分钟,500万元诚意金、1508万元入场费,500号人争夺192户房源。

数据显示,该项目的备案均价13.1万元/㎡,单价区间为10.8万元/㎡-19.67万元/㎡,其中,价格最高的预售价达7787.66万元。

看来,土豪们对房子的热情,丝毫没有随着天气转冷而消退。

但是,一个高端楼盘绝对代表不了目前的深圳房地产市场,同样的,深圳也绝不是全国楼市的风向标。

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我国破产房企达到了378家,其中广东数量最多,高达60家,占比15.87%,浙江、江苏所占比例也都将近10%。

江浙粤的杠杆率最高,房价最高,房企破产也最多,连这些热度极高的城市,房企的生存状态都日益变差,中西部诸多中小城市的处境可以想象。

20年后,房子会变成“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孙宏斌给出答案

这就是目前的楼市,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房子,人们的态度可以说是“爱恨交织”,有的地方,有的楼盘能够畅销,有的房子却只能被打入冷宫。

那么,20年后,房子会变成“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个分析。

第一,新增货币与楼市之间的关系。

过去这些年,M2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从2008年至今,货币总量从40万亿增至167万亿,算上银行理财、信托,真实的流通中货币应该增加了5倍左右。

这些新增货币,都流入到了房地产之中,房价自然会水涨船高。

但是,今年10月份开始实行房贷利率换锚LPR,以后买房子,要参考5年期LPR的水平,央行规定首套房不低于这个水平,二套房至少要加60个基点。

这就给各地的银行提供了非常大的自主空间,从目前已经平稳换锚的城市来看,整体利率没有什么变化,但未来必然会逐步向刚需倾斜。

LPR的报价,创造性的把1年期和5年期的LPR分离开来,以10月21日LPR(贷款报价利率)第三次报价为例,据央行官网显示,1年期LPR为4.20%,5年期以上LPR为4.85%。

20年后,房子会变成“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孙宏斌给出答案

1年期是实实在在的降低,5年期一直按兵不动,这就引导资金去融资利率更低的实体经济领域,去工厂,去新经济制造业,去港口,去小微企业,唯独房贷利率,依然高高在上。

长期来看,新增货币优先会向实体经济流动,而不会选择房地产。

第二,人口流动格局的变化。

人口流动,是决定房价最基础的因素。

为什么说深圳的豪宅无法代表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因为京沪广深是极特殊的几个城市,无法代表数百个三线以下的城市.

大城市因为学区、医院、商业、工作需求等因素,太过稀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中小城市的持续流出现象却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2018年长三角经济区的总人口达到了2.25亿人,据预测,到2030年长三角地区将会有4座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

目前,长三角已经是中国发展最为成功的城市群之一,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集聚的人口达到了15401万,占全国人口的11%。

珠三角也是如此,2017年珠三角经济区常住人口达到了6150万,GDP总值达到了75710亿元,人均GDP则达到了12.46万元。

20年后,房子会变成“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孙宏斌给出答案

可以预见的是,人口流动呈现出“孔雀东南飞”的特征,依然会在未来持续,大城市的房产,依旧是“香饽饽”。

第三,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

近20年来,房地产市场崛起的秘密,就在于人口红利,说得更具体一些,其实是劳动力红利。

北大教授苏剑在10月20日举办的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称,我国的人口峰值可能出现在2017年,大概是12.813亿,峰值劳动力人口出现在2013年,大概是8.557亿,去年可能已经开始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

2013年,恰恰是房地产每千人开工面积的巅峰,也恰恰是劳动力人口开始走下坡路的起点。

国际上,一般把15-64岁这个年龄段称之为劳动力人口,6年前已经出现了回落的趋势,未来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民生证券研究所此前发布报告指出,2015至2025年,劳动力每年减少375万人,2025到2030年,每年减少500万人。2030到2035年,每年减少960万人。

劳动力红利越小,人们改善置业,刚需首套房的需求也会越少,那些学区房、远郊楼盘、洋房,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买家。

20年后,房子会变成“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孙宏斌给出答案

此外,我国老年抚养比加速上升,预计在2030年会达到25%,较2010年增长一倍;2050年达到46%(相当于日本2018年的水平),2080年将会达到69%。

总抚养比越高,说明人群中劳动人口占比越低;配合持续下降的出生率,表明社会老龄化程度在加深。而年轻劳动人口,正是登记结婚的主力人群。

因此,在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的双重作用下,房地产将面临巨大的需求下行压力。

综上所述,20年后,绝大部分城市的房子都是“烫手山芋”,只有极少数的热点大城市的房产,因为教育、医疗资源的稀缺性,依然会是“香饽饽”。

关于这个问题,地产大佬孙宏斌就给出了答案。

10月30日,2019年胡润房地产企业家榜单出炉,首富许家印以及曾经的首富王健林均财富大幅缩水,融创老板孙宏斌则财富增长225亿,表现十分抢眼。

孙宏斌曾说过:我一直说这个行业分成两块,一块是投资,一块是盖房子,投错了盖什么房子都亏钱,投对了,你地买对了盖什么房子都挣钱,这是房地产行业最难的。

20年后,房子会变成“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孙宏斌给出答案

他的未来的判断很明确:虽然谁也无法判断将来,但是房地产这个行业我感觉绝对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存在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它在今后五年都是波动的,甚至是十年里,都是在波动里面。当然,每个城市都会不太一样。

所谓“波动”,指的就是不上不下,平稳过渡,三四线楼市稳中有降,少数一二线城市稳中微涨,这就是孙宏斌的答案。

专家也给出了“结论”。

年初,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盛松成在“2019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表示,未来我国房价将总体平稳,只要长期房价平稳,人均收入和GDP超过房价增速,十年、十五年以后,我们的房价收入比就砍掉一半,只有这样我们的房地产才可以平稳健康发展。

盛松成今年已经63岁了,老教授的结论很明确:只有让房价保持平稳,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才能超过房价的上涨速度,最终使高高在上的房价收入比回归合理,平稳,就是未来楼市发展的趋势。不管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买房就能增值的那个年代已经不会再出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