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贷款形式遍地开花

网络贷款形式遍地开花

网络贷款形式遍地开花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

网络贷款形式遍地开花

但在这个诈骗重灾区

更新迭代的骗术总令群众防不胜防

近日,警方梳理警情

揭秘今年以来网贷诈骗的“三宗最”

以便市民群众了解骗术的新动向

网络贷款形式遍地开花

最直接的骗局:交钱放款?收钱走人

厦门周先生因资金周转困难,在几个网上贷款平台填写了个人贷款申请。9月27日,周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小额贷款公司“客服”电话,以推荐贷款为由,让周先生添加其微信。随后,对方给周先生发来一个银行账号,称要先缴纳“保证金”15000元,并承诺等贷款办下后会把钱返还。周先生觉得对方说得合理,便给对方转账15000元。

网络贷款形式遍地开花

不一会儿,对方又称,为了验证周先生的还款能力,要提供“银行资金流水”,让周先生再次转账30000元。可令周先生没想到的是,他刚转完30000元就被对方给拉黑了,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遂报警。

警方揭秘:

在此类骗局中,当受害者开始办理网上贷款时,骗子会以缴纳一定“保证金”“银行流水”等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汇款,否则不放款;而一旦受害者把钱打过去,立即就会被对方拉黑。这种贷款诈骗被称作“纯骗贷”,即以低门槛发放贷款的名义收取“保险费”“保证金”“激活费”“服务费”等,但受害者最后一分钱也不会拿到。

最仿真的骗局:假网站假APP博取信任

10月7日,厦门市民罗先生接到一个自称“网易速贷客服”的电话,对方询问罗先生是否需要贷款。罗先生想到自己确实在不少网贷平台上填写过贷款申请,便按对方要求添加了“客服”的QQ号,并与对方商量好具体贷款细节。随后,“客服”便给罗先生发送一个“网易速贷”APP链接,让其下载并完成注册。

网络贷款形式遍地开花

当天下午,“客服”联系罗先生,称其贷款审核已通过,但公司需收取贷款额度的16%作为“包装费”,这样不仅会提高贷款额度,放款速度也会加快。于是,罗先生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了1600元,“客服”随后发来写着罗先生个人信息的“贷款合同”。

没多久,“客服”称罗先生贷款申请成功,可以自行到APP上先行提现5000元。可当罗先生要提现时,APP上却显示“无法识别正确卡号,请联系客服处理”。罗先生联系“客服”,对方称因罗先生注册用户名时填错了个人信息,公司后台怀疑其“骗贷”,必须缴纳2000元“保证金”才可以放款。可罗先生依言转账后,仍没能成功提现。两次三番后,罗先生意识到被骗,赶紧报警。

警方揭秘:

这起案件中,骗子事先制作出的“网易速贷”APP应该是虚假APP,包括所谓的贷款合同等都是为了增加欺骗性。按照骗子的套路,即使罗先生按“客服”要求缴纳所有“款项”,对方承诺的10000元额度也不可能提现到罗先生的银行卡中。而目前网上充斥着不少贷款APP,很多情况下都是借着APP的名号,从后台获取申请人的个人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最憋屈的骗局:正规平台借钱转给骗子

10月9日,有贷款需求的徐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有信贷款业务员”的电话,对方称徐女士之前在网上提交的贷款申请没有获得通过,询问她是否有考虑申请自己公司的贷款,徐女士便向对方提出贷款20000元的申请。

随后,“业务员”让徐女士添加“操作员”的微信,进行具体贷款业务申请,并让其下载一款贷款APP,让其直接在上面申请贷款。当徐女士按APP上的指示成功贷款到8000元后,“操作员”却称:“是我们公司的后台操作,才让你这么快就贷到款的,所以你要交10%的返点费给公司。”

网络贷款形式遍地开花

随后,徐女士又收到“操作员”的信息,称为了后续贷款操作,徐女士要把8000元转给自己。想到自己还需要12000元的资金,徐女士便把刚提现的8000元转给“操作员”。转完不久,徐女士便发现自己被“操作员”拉黑了。

警方揭秘:

该案件中,徐女士申请贷款的App其实是正规网贷平台,是依据其身份材料向其放款的,根本不存在“后台操作”的情况。这类骗术比较新颖,受害者在平台成功贷款之后,骗子便谎称是自己公司“后台操作”才能成功、快速贷款,并以此为由向受害者收取“返点费”。接着骗子便利用受害者想贷更多钱款的心理,编造“走程序、做流水”等借口让受害者把自己贷款所得转到骗子的银行卡中。

从“广撒网”到“点对点”诈骗

警方揭秘骗术共同点:

据厦门警方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接报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网络贷款诈骗占到总案件数的24.9%。

从性别上看,

受害者以男性居多,占到近七成;

从年龄上看,

20-40岁的年轻人群占79.7%;

从职业上看,

个体户、无业人员占到近半数。

警方分析,以往此类骗术中,骗子多以能提供无抵押贷款为名在网上弹窗广告、QQ群发布虚假信息,寻找急需用钱的人群作为目标实施诈骗。而今年以来,骗子从“广撒网”式诈骗变为“点对点”式诈骗,即主动联系那些有资金需求的受害者。

警方在梳理网络诈骗警情时发现,

此类骗术出现了两个共同点:

1、大多数受害者均有主动申请贷款经历。经回访大量此类案件受害者发现,现今的网络贷款诈骗警情中,多数受害者接到网络贷款诈骗电话之前均有主动在平台、APP填写贷款申请。据警方推测,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到网贷申请人的个人信息,从而拨打受害者电话实施“点对点”式诈骗;

2、“放款前缴款”的款都转到个人账号。据民警统计,此类案件中,除了受害者在骗子的“引导”下,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短信报给骗子从而导致个人银行账户内资金被转走的情况,其余骗子向受害者提供的银行账号均为个人账号。如果骗子自称的贷款公司确有贷款资质,也不存在将资金转到个人账号的情况。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群众

确实需要贷款

尽量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降低贷款的风险

办理贷款时

当对方要求事先支付任何形式的资金时

要特别警惕,防止受骗

否则越“贷”越缺钱

网络贷款形式遍地开花

↓↓↓期待您的品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