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赏四川|德阳:农业小县到装备重镇,一座移民城市的进化论


【老东门口】新中国成立70年,德阳建市36年。从一个农业小县到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从“以粮为纲”到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科技并举,城市的内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德阳这座与我们休戚与共的城市,以它大无畏的包容,承载了太多的沧桑与变化,真实地折射出新时代人们的奋斗与激情。

【纵贯德阳老县城的川陕公路上的牌坊】德阳置县于唐代,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县城却是在明代。在此之前,不过是两街夹一道的场镇而已,近似于一个驿站的功能。明末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境内连年战乱,加上灾荒、瘟疫肆虐,至清康熙二十四年,四川总人口仅剩9万余人。康熙皇帝适时颁布《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湖广填四川移民潮随之席卷而来。

【东街老井旁洗涤】依赖这一波移民潮,德阳开始人丁兴旺。城外田地有所耕,沟渠有所治;城内官署复修,会馆兴建、宅第再造。整个老城以南、北街为中轴,再依次散开而形成会馆、宫庙、铺面、杂院的县城格局。更重要的是修葺了城墙和城楼,这是德阳成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县城的标志。


【县城北街 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大规模的工业内迁,是大量职工的内迁。这些职工全部来自上海和东北大城市,他们不自觉地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将海派文化、东北文化带到德阳。而进厂上班的德阳当地人,充当了“厂里人”和“当地人”生活习尚、文化生活相互影响

【北外的“狗屎街”】上世纪60年代初,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拉开帷幕。四川是三线建设的重点,而德阳又成为重中之重。二重、东电,及后来的上海新业电工厂,开始雄踞在德阳老城的南、北、西门。

【县城西街】1983年德阳建市,离不开三线建设;作为德阳今日的显著标签,“中国重大技术装备之都”,亦是三线建设的成果。

【今日的庐山路】如今,德阳正全力打造装备智造之都、改革开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四张名片,打拼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