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年入1000萬,我月薪3千:“窮”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

李佳琦年入1000萬,我月薪3千:“窮”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

前幾天,網上的一篇爆文,揭密了年入百萬的網紅李佳琦的開掛人生。

看完文章的我,默默點了個贊,羨慕的說了一句:“臥槽~”

然後幻想一下,如果我也能年入千萬的時候我會幹嘛,不到一分鐘工資短信叫醒了我,房間裡又多了一句:“臥槽!”

你是不是也會,每個月在看到手裡的工資的時候,心裡哀嘆一聲:窮。

我也是,真揪心。

李佳琦年入1000萬,我月薪3千:“窮”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

好像我們大多數人都一樣,在最年輕,慾望最強的時候,渾身都是一個樣,窮。

等年齡大一點的時候,依舊入不敷出,全身上下還是一個字,窮。

所以,這有個殘酷的現實是:

“有錢”是李佳琦那些作為分子的人才有的標籤,“窮”才是大多數分母的“常態”。

1

有人說,我們這一代人可能是最慘的一代,上有四位老人要照顧,下有至少一個小孩要撫養。

每個月末總結的時候,才發現整個月的收入,幾乎全部支出,一時間“窮”態盡顯。

可是,本來就很慘了吧,卻還要擔憂人工智能迭代的威脅,以及隨時被公司請走的可能,更糟心的是,生活有時還喜歡開玩笑,認真的扎你一刀的那種。

所以就有了一句話,萬物皆有裂痕,那意外擠進來的地方。

李佳琦年入1000萬,我月薪3千:“窮”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

我朋友李立,從農村考大學一路打拼來,畢業後,找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

然而剛畢業兩個月的時候,十多年來含辛茹苦供他讀書的父親,卻因為意外去世了。

李立悲痛欲絕,卻沒有任何辦法,現在家裡沒了父親,他必須挑起大梁,家裡誰都能倒下,唯獨他不能。

前幾天晚上我和李立一起吃飯的時候,我才知道,每天睡六個小時的他,到底有多拼。

他用業餘時間去滴滴公司租車跑滴滴,或者下班時間去送快遞、擺地攤,幾乎所有能業餘賺錢的方法他都在嘗試,除此以外,他還要擠時間學習。

但是生活,並不會因為你很拼、很努力,就會給你滿意的嘉獎。

李立跟我講,他時常感覺,生活就像溺水一樣,每一次以為是救命稻草一樣的機會,其實只不過是讓你稍微喘口氣而已。

李立還說,有時候覺得活著真的好累,披著一張滿是笑臉的麵皮,四處兜售,像是行走的乾屍,像是徒步的臘肉。

這種感受我也有過,每當我一個人加班到深夜,孤身一人走在大街上,看著這個城市燈紅酒綠,人來人往,疲倦和無助就會從最深處爬出來,攛掇我的情緒。

李立還說買房買車的事,想都不敢想,因為每當看到手中四五千塊的月薪,就會像一條夾著尾巴逃路的流浪狗一樣清醒。

李佳琦年入1000萬,我月薪3千:“窮”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

2

除了窮,有時候,我們還會被這樣的事情搞得更加焦慮。

比如我們卻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消息,有誰靠寫作,月入三萬,有誰一頁PPT一千,又有誰靠出書,年入百萬。

或者又有誰,利用下班時間,接私活,已經買了一套房了,甚至有的已經創業成功,然後媒體渲染“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等回頭看看自己的銀行卡,餘額1080,下個月房租都夠嗆,那時候,真的有一種,同齡人正在拋棄我的感覺。

看看別人的收入,再看看自己的錢包,為什麼,錢都往人家的口袋裡掉?漸漸的,我們開始焦慮,開始找原因,想辦法。

一定是自己以前太浪費時間,所以很多剛畢業,開始工作的人,開始暗暗較勁,告訴自己要努力,要奮鬥。

李佳琦年入1000萬,我月薪3千:“窮”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

久而久之,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一個感受:

畢業了,比沒畢業,還要努力。

尤其是每次加班到深夜,被報表上一個數字或符號,折騰到想放棄,卻又寧願從頭再來一遍,也要死磕到底的時候。

另外,除了本職工作認真,還挖空心思,苦練辦公軟件,學習專業新知識,撿起一度被自己看不起的課本。

為了延緩心中的焦慮,我們只好憑藉“頑強”的意志,開啟“學霸模式”,開始死磕自己。

可死磕自己就一定成功麼?我不知道。

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對於一個想努力的“窮”人來說,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

李佳琦年入1000萬,我月薪3千:“窮”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

3

想要翻身,據說不僅需要努力,還需要持續努力,但是,持續做一件事,從來都不輕鬆。

當簡單的事,重複做,重複的事情,持續做的時候,就會變得格外艱難。

我同事何追,是一個自尊心很高的人,他總是給自己提一些高標準。

寫作一直以來是他的夢想,他便利用自己的下班時間,去學習寫作,為了讓自己學得更好,他還購買了寫作培訓課。

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寫作可以變現,於是他開始做自媒體。

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練習,去研究,過了一段時間,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遠遠達不到他想要的。

他有時就抱怨,說那誰寫的文章還沒他好,粉絲卻比自己多,他說他不明白為什麼,直到有一天,他自己認輸了。

原來那個人,能夠做到保質保量的日更,逢年過節都不落下,而且每日定時定點從不拖延,極其自律。

而何追的狀態是,想寫那天,熬夜到兩三點,不想動那天,一個字都不碰,極其自虐。

所以,儘管他有一些更好的文章,但是粉絲漸漸拋棄了他。

何追還說,別人是把勤奮當成習慣,勤奮不過是別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事情。

而我把勤奮當任務,一次兩次還很興奮,可是天天勤奮,就像是在搬大山,根本堅持不下來。

原來,再簡單的事情,只要加上了天天二字,便有了完全不同的分量

李佳琦年入1000萬,我月薪3千:“窮”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

4

處於分母的大多數“窮人”有出路麼?

我也不知道。

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向牛人學習,使用牛人的方法論。

但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我們大多數人是以下的狀態:

有時心血來潮了,嚷嚷著努力,呼籲持續性自律,可漸漸的,就成了自我安慰的間歇性自虐。

所以,錢都在別人包裡,不是沒有道理的,完全是因為別人更牛啊。

邏輯思維的羅胖,每天早上六點,一條60秒的語音,更新在他的公眾號上,一直堅持好幾年,持續到改版。

小事能做到如此地步,其他事就不用說了,羅胖從脫口秀節目做起,再到即將上市的公司,把高端的知識付費做到業內頂尖。

李佳琦年入1000萬,我月薪3千:“窮”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

不過,往另一個方向說,當所有分母都成為分子,分母變成零的時候,一切就沒有意義了,所以註定有“窮”人做一輩子的分母。

你願意相信自己是那個永不翻身的分母麼?

很多人都不願意,至少從大多數人還在間歇性自虐來看,每個普通人都為自己有一天能翻盤而努力著。

但問題是,翻盤是個概率問題。

所以,“牛人一定能夠堅持,堅持的人卻不一定能成為牛人”,這樣的定理一定成立。

那你會因為有概率失敗,而放棄不幹麼?

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直覺上,你我都不會輕易放棄,所以有人說,“不試過怎麼知道。”

概率具有不確定性,這也給我們帶來了轉機,因為有概率失敗,那就有概率成功。

所以,感謝概率提供的不確定性,這個世界總為我們留下幾道通往成功的暗門,也證明了“不試過怎麼知道”的合理性。

李佳琦年入1000萬,我月薪3千:“窮”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

那麼你能找到這個世界的暗門麼?

換句話說,你敢賭自己能把握住那個成功的小概率,並且願意賠上一輩子的時間麼?

我願意。

因為小概率事件在時間的作用下會積累成奇蹟,這是概率的複利效應。

比如,賭場在每次賭局中贏過賭客的概率僅高了2.7%,最後卻是賭場一直在賺錢。

還比如,明朝的青花瓷每年破碎一個的概率只有3%,卻在數百年之後稀有得見到真貨的概率僅有千分之二。

平時我從不賭博,但在博成功概率的這件事情上,我願做一個窮盡一生的賭徒。

你願意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