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全國第一的養老護理員:老人不是“老小孩”

新京報訊(記者 馬瑾倩)在上週末剛剛結束的第九屆全國養老護理員職業競賽中,北京選手任靜面對新增加的“老人嘆氣”細節考核,她選擇現場即興給“老人”哼唱歌曲,緩解老人焦慮情緒,給裁判和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來自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的任靜今年27歲,雖然在入圍國賽的選手中年齡不大,卻也是從事養老護理工作7年的“老將”。經過三天的角逐,順利從來自全國31支參賽隊共計122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總成績排名全國第一,並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对话全国第一的养老护理员:老人不是“老小孩”

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養老護理員職業競賽中,北京選手任靜(中)總成績排名全國第一。北京養老行業協會供圖

決賽現場老人嘆氣,臨時放棄口述動作改唱歌

新京報:第一次參加全國性大賽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嗎?

任靜:(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手氣挺差的。初賽122個參賽選手,我抽到了101號,輪到我上場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了。26號早晨八點開始比賽,候場選手集中在教室“待命”。教室裡只有桌椅,手機也被沒收,只能在腦子裡一遍遍過實操要點。

第二個感受就是“冷”。初賽實操考核6項,每項計時6分鐘,平均一個選手需要40分鐘時間。所以在教室坐著偶爾也休息一下,讓自己保持精力體力充沛。但北京這兩天開始降溫了,屋裡還沒通暖氣,比完賽回去就趕緊用熱水泡腳“解凍”。

对话全国第一的养老护理员:老人不是“老小孩”

賽前,任靜與隊友練習繃帶包紮。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決賽臨場增加了“老人嘆氣”的細節考核,你怎麼會想到給老人唱歌呢?

任靜:完全是臨場發揮的。決賽考核有三項:燙傷處理、換床單以及輪椅轉運,每項結束都要填工作記錄。換完床單後,正在記錄工作內容,聽到老人模特嘆了口氣,我還以為是幻聽,繼續填記錄。結果老人又嘆了聲氣,我趕忙過去詢問情況。

老人出現異常反應時,要先確認是不是疾病問題。我過去問:奶奶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接著問:是不是燙傷的地方疼?模特做完規定動作後,其實不會再給更多的反應了。我就接著問:是不是到週末想兒子了?那一會兒我給他打個電話,讓他抽空來看您。剛好引出下一項,使用輪椅轉運老人的考核,帶老人“出門”散心。

全國性大賽比到最後大家技術水平差不多,其實重在人文。所以我就放棄了在實操過程中口述動作要領,想唱首歌舒緩老人的情緒。但我會的老歌不多,《我和我的祖國》就脫口而出了。

照顧老人不是“冷了給暖水袋,餓了餵飯吃”

新京報:決賽有30多個裁判、各地參賽團隊同時圍觀,有沒有緊張?

任靜:剛上場其實還在抖,但開始操作後就把觀眾和裁判拋諸腦後了。其實更緊張的是時間問題,3項操作只有15分鐘時間,現場我們看不到倒計時,很容易出現結束得匆忙、慌亂的情況。但我們護理部辛主任培訓時經常說,即便是比賽,也不能為了操作而操作。所以把老人推回來之後,我又跟她聊了會兒天,去給她切一盤水果。我也很走運,在工作記錄上寫下自己的號碼牌時,時間剛好結束。

对话全国第一的养老护理员:老人不是“老小孩”

決賽現場。北京養老行業協會供圖

新京報:相比之下,初賽有一項考核是為老人放熱水袋,6分鐘是不是太長了?

任靜:這就是比賽考核的意義吧。很多人可能會以為照顧老人非常簡單,冷了放個熱水袋,餓了餵飯吃。其實不是的。

考核題目是老人夜間主訴發冷,使用暖水袋為老人保暖。那麼首先要排除其他異常的可能,老人發冷是不是有發燒等生病的原因,要給老人測一下體溫是否正常。還可以徵詢老人意見把房間溫度調高,給老人多蓋一條小毛毯。最後排除其他原因,可以把熱水袋放到老人腳底。

放在腳底之前,要先檢查老人足底皮膚情況,以防燙傷。賽後技術點評時,裁判指出很多選手其實沒有給老人模特脫下襪子。需要真的去檢查而不是演,放在腳下之後,還要做很多其他檢查。

老人需要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

新京報:大家照顧老人常會用“老小孩”這個詞,你照護老人是不是也會像對待孩子一樣?

任靜:其實這是個非常大的誤區。老人是有成熟的思維和認知的,不是像孩子一樣,你給塊糖哄一鬨,就能把他心裡的結給解開。所以需要跟老人真正的交流,對待老人要有平等的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

比如,我們初賽考核中有拄拐康復和穿衣訓練兩項內容。你可以開始時說,“奶奶我們今天要練習用柺杖做康復訓練”;結束時說,“今天的訓練就到這兒了,奶奶真棒”。但其實,老人需要的是希望,你需要告訴他,通過這項訓練,他說不定日後就可以站起來了,就可以自己走路了。

我們還可以為老人的訓練康復增加一些動力。比如穿衣訓練考核時,我跟老人說,“您的女兒打來電話說要給您買一件新衣服,我們現在練習穿衣,等女兒來看到您自己就能完成,肯定特別驕傲”。

新京報:你一開始從事養老護理工作就有對待老人的同理心嗎?

任靜:剛開始總覺得,老人要配合我們的工作,所以經常因為一些瑣事心裡彆扭,但其實是需要我們設身處地去理解老人。就像此前,老人打車在我眼裡從來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直到有一天,我們福利院的老人外出和同事聚會,回來跟我說,在冷風中站了半個多小時,沒有出租車司機願意停下來拉他。打那時起,我們福利院開始聯繫出租車愛心車隊,教老人使用打車軟件。

对话全国第一的养老护理员:老人不是“老小孩”

任靜工作照。受訪者供圖

養老護理是全科照料,同樣要求專業

新京報:你本專業學的是什麼?為什麼會從事養老護理工作?

任靜:我學的是護理專業。有人會說,你學的護士,做了養老護理員,是屈才浪費了,但我有不一樣的看法。護士在科室病房,面對的是同一類病症的患者,但面對老人時,他可能有心腦血管疾病,可能跌倒扭傷涉及骨科,還有心理慰藉精神照護,更是一個全科護理,對於專業要求更高。現在養老院也要求,膳食、康復、醫藥、護理所有科目都要配備專業人才。

新京報:養老護理總歸作為一項服務工作,還是會有很多委屈吧?

任靜:大多時候我們的老人和家屬都是非常暖心客氣的。偶爾會遇到家屬的不理解,或者因為我年輕質疑我的專業程度。委屈甚至流淚的時候也有,但更多時候,我們感受到的是來自老人的溫暖。我的年紀跟老人的孫子、孫女差不多,老人會稱呼我們“孩子”,或者有的爺爺叫我“小鬼”,都特別可愛。

有次一位老人吃飯出現噎食現象,我趕過去用急救手法幫老人解除噎食情況,當時老人說了句“謝謝”,我也沒覺得幹了啥大事,結果過了兩天老人還寫了封感謝信。每年5月12日護士節,我們進老人房間照料時,老人會說,“今天是你們的節日,節日快樂啊”。那一刻覺得特別溫暖。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