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6月18日,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發佈了一個叫做“Libra”的數字貨幣的白皮書。
所謂白皮書,就是類似商業計劃書的東西,通常每種加密資產的發佈都會有一個白皮書,Libra也不例外。
請注意,我這裡用到的是加密資產,而不是數字貨幣,這是因為很多國際組織都已經將私人的數字貨幣定義為加密資產了。
全世界這些年對數字貨幣的關注,你可能隱約已經感覺到了,一開始的比特幣、以太幣,到最近,像摩根、高盛這樣傳統的大機構也開始佈局自己的數字貨幣了。
但是,沒有哪一種數字貨幣像Libra這樣,能夠引起整個貨幣和金融世界的緊張。
Libra的白皮書發佈後,有人說它能成為全球流通的數字貨幣,也有人說它要跟支付寶和微信進行競爭。各國的監管機構和央行,有人旗幟鮮明地反對,也有人開始試圖去研究它,包括法國、日本在內,還都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去研究該怎麼應對這件事。
如果你已經感受到這種關注和緊張,那麼我想說,你的感覺是對的,全世界對Libra的這種緊張,不是杞人憂天,是有它真實理由和背景的。
作為一個數字貨幣或者加密資產的研究者,同時作為一個央行職員,我也認為這個事情非常的重要。在Libra白皮書發佈不久,我就和得到很快地決定,要推出講Libra的這麼一個課。
我先來向你介紹,所謂的Libra,到底是什麼。
我們來看它的白皮書是怎麼說的。
白皮書首先講,Libra的使命,是要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這套金融基礎設施能夠讓人“無論居住在哪裡,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或收入怎樣,在全球範圍內轉移資金的時候,應該像發短信或分享照片一樣輕鬆、划算,甚至更安全。”
然後,這套金融基礎設施,可以說是由三個體系共同搭建而成:
一是技術體系,按照白皮書的原話講:“建立在安全的、可擴展的區塊鏈基礎上”。
也就是說,它的基礎技術是區塊鏈。區塊鏈這個概念你一定不陌生,像比特幣、以太幣,都是建立在區塊鏈技術上的加密資產。
二是價值體系,白皮書說:“以賦予其內在價值的資產儲備作為後盾”。也就是你要兌換多少這種貨幣,要用相應的資產儲備進行抵押,這些資產包括一籃子主權貨幣,也包括政府債券。
也就是說,它是有儲備資產的,這跟比特幣的發行機制就很不一樣了。
三是它的治理體系:“它會建立一個獨立的協會進行管理,這個協會由28家機構組成,這28家都是Libra的創始成員”。
包括哪些機構呢?除了Facebook自己,還包括eBay、Uber這些大的互聯網公司,也包括Mastercard、Visa這樣的銀行卡清算組織,還包括PayPal這樣的支付機構,還有電信公司、投資機構、非營利組織,等等等等。
總之,是一個由各個領域的頭部企業,以及其他多邊組織、學術機構、非營利組織組成的一個聯合體。
聽到這裡,不知道你感覺到沒有,Libra是一項非常有野心的計劃,它樹起了一杆普惠金融的大旗,還搞了一套治理機制。
有幾點,尤其值得注意:
第一,先不說其他機構,光是Facebook,加上它旗下的WhatsApp,一共有27億用戶。這意味著它的用戶基礎、它的社會動員能力,都巨大無比。
第二,Libra有價值支撐,這意味著它跟以前作為投機工具的加密資產很不一樣,它有潛力成為通常意義上的貨幣。
第三,它針對的不僅僅是美國本土,而是全球各個國家。
好,關於Libra的基本情況,我先介紹到這。關於Libra,它現在發佈了一份白皮書,後來還到美國國會進行了幾場聽證會,Facebook的高管都參加了,白皮書和聽證會,都可以作為了解Libra的重要參考。你在聽完我這堂課之後,如果還有進一步的興趣,可以再去找這些資料來看。
我們今天為什麼這麼關注Libra,是因為它的能量足夠巨大,能夠攪動整個國際貨幣體系。
這裡插一句,關於Libra這個詞,用Facebook自己的話來講,在拉丁文中是“磅”的概念,取的是計量單位的意思,大概相當於12盎司。但Libra同時也有“秤”的意思,國內現在普遍都翻譯成天平幣或者天秤幣,有人就從陰謀論的角度來說,天平也好、天秤也好,就是一個校準工具,引申一下也就是說Libra的野心是要來校準國際貨幣體系。
當然我們不是要去宣揚陰謀論,但是我認為,把Libra看作一個潛在的世界級的貨幣變革,並不過分,但這個變革如果沒有處理好,很可能會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為什麼這麼說?這就是我在接下來的幾節課裡會展開的。
閱讀更多 洞見思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