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夏县有哪些旅游景点?

小小少年多才子


1 夏县动物园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南大里乡小王村农场

夏县动物园是运城市规模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园区山峦起伏,溪水潺潺,植被茂盛,依托原有地形地貌设有动物居住区和大型综合表演场。青山绿水间徜徉着来自不同地区几十种珍禽异兽。如老虎、狮子、黑熊、骆驼、梅花鹿、猕猴、孔雀、火鸡、野猪、野鸡、蟒蛇、狐狸、狼等

上次去夏县动物园还要追溯到小学时代,当时对我来说夏县动物园给我的印象就是大而全,整整一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是在跑和惊呼中度过的,这回带着女儿来玩,可能时间不太对,动物们还懒洋洋的,小家伙也没有预想中的兴奋,不过我觉得动物园还是不错的

2堆云洞

2 堆云洞

山西夏县堆云洞位于夏县城西25公里稷王山上牛存土岗上,两侧沟壑深近百米,蛇虎、石健二涧环绕,涧水东流入涑水河。因雨后岗上积云缭绕,雾霭长存,洞门云封,故称“堆云洞”

布局严谨,亭台楼阁,层迭有致,气势颇为壮丽,由于地势高凸,环境幽邃,雨后云雾萦回于此,故名,洞为明代的建筑,清时增修,现存北极台、笔峰、三皇阁、三圣殿、真武殿、三王祠(牛王、马王、药王)、白衣大士祠等主要建筑,形成一组殿阁庭院相连的道观建筑群

庙内有石刻“堆云洞图”,描述兴盛时期的洞景,清人慕其景色幽雅与建筑壮丽,有诗八首,题为双涧合流、石穴隐云、路盘晚霞、笔峰留月、高台孤耸,是堆云洞的真实写照

3 瑶台山

地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县城2公里的中条山前沿

瑶台山为夏县古八景之首,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而且其自然形状也格外特殊,它那突兀而起的身姿几乎是一个十分规整的圆锥体

瑶台山又称巫咸山,孤峰峭拔,苍翠摩空,一衣带水,景色宜人,为夏县古 八景之首。明清时期,这里庙宇林立,是游人拜遏游赏的最佳去处,中秋尤盛。瑶台山顶太虚观中建有九层佛塔,塔高43.69米,塔中供奉有三世佛及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弥勒等五大菩萨,道教 建有:三清、三官、文昌、药王、雷神等殿阁

论海拔 它其实不高,也就是六七百米的样子,然而若论其锥体的相对高度,却高至千米,与身后其它山峰相比,它不但显得挺拔孤傲,而且还真的表露出一种神圣与非凡

山底圆,山顶也圆,据有关部门勘测,山底的直径约为500余米,而山顶的直径则是51米,后者刚好是前者的十分之一

4 司马光祠

地址:夏县城西12公里水头镇小晁村

司马光茔祠占地百余亩,平方旷达,规模宏丽,分四大部分: 茔地:占地面积约50亩,司马光本人及其先祖多人均归葬于此。古冢垒垒,树木森森,石刻遍布,气象肃穆雄浑。每逢深秋季节,松柏翠拥,秋柿尽染,红绿相映,景色极丽

5 东下冯遗

地址:位于山西省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青龙河南北两岸的台地上

东下冯遗是夏商时期晋南地区的典型遗址,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以东下冯类型遗存和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遗存最为重要,东下冯类型时期发现有里外两层沟槽,平面呈回字形,沟壁上发现有窑洞式房子和储藏室等

东下冯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于探讨夏时期晋南地区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与发展、夏商文化变迁的研究

6 德兰度假村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南大里乡小王村

德兰度假村东临中条山,依旁青龙河,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是以原生态禽类养殖,水面养殖,餐饮、住宿、马术俱乐部、野生动物园、KTV、棋牌、儿童游乐园、旱冰场、垂钓园、等综合性休闲为一体的度假村

2016年更是引进了运城市区游乐园罕见的十二级台风体验馆,八级地震体验馆、玻璃迷宫、绮丽小屋、时空隧道、万丈深渊、颠倒小屋、等个性化游玩项目,建成省内手工陶艺馆、世界名人蜡像馆、儿童淘气堡、智能高科的虚幻VR体验馆


地大物博花里胡哨


夏县大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继唐回漂流之后 ,隆重推出的又一旅游盛宴-泗交滑雪场,泗交滑雪场占地面积为6万平方米,景区配备有大型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滑雪练习区及滑雪道。可同时容纳5000人进行滑雪运动。游客服务中心内设雪具教练区、观光区、嬉雪区、餐饮区等服务设施。滑雪道分为滑雪圈、初级道、中级道等娱乐项目,是冬季旅游休闲的美好乐园。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夏县涑水乡人,世人都称之为“涑水先生”。他是北宋宝元年间的进士,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重要的文献。

  墓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东倚太岳余脉,西临同蒲铁路。司马光祖族多人都葬于此处,明、清及民国曾多次修葺。陵园的中部是祠堂,左边是茔地,右边为余庆禅寺。墓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猪、石羊等二十多件石雕。墓园的院墙以红砖垒砌,环绕在墓的周围。

  祠堂建于金皇统九年(1149年),祠堂的正中原来塑有司马光像,周围立碑,今天塑像已毁弃不存。祠堂前有五座碑亭,碑亭内保存有司马光神道碑四块,俗称“杏花碑”,原碑为苏武撰文并书,宋哲宗御篆额,曾没于土中,后在杏树下掘出,因此得名,但是已经剥蚀的十分厉害,漫漶不清。现碑为金代所刻,明嘉靖间选巨石,依照宋碑的模样,重刻碑文并建立了碑亭。明碑高7.33米,龟趺、碑首为宋代的原物,碑额御篆“忠清粹德之碑”六个大字,中间小字为“元佑戊辰崇庆殿书”,字体苍劲雄厚。碑楼是砖塔结构,重檐歇山顶,雕梁画栋,装饰秀丽。

  祠堂的左侧为茔地,茔地内有五座大墓,东西向成一轴线,两侧侍立着十几对石人、石兽。茔地现在还保存着三块石碑,其中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诸、熙宁八年(1075年)司马浩碑的碑文都是司马光撰写的。

  余庆禅寺是司马光祖坟的香火院,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是司马光奏请守护祖茔而建的。元丰元年(1078年)敕牒建香火寺余庆禅院,牒文刻石仍保存在寺院的后边。元丰八年(1085年)敕赐“余庆禅院”额。殿内现保存有释迦、燃灯、弥勒三尊大佛,佛像端庄凝重,塑工细腻,不愧为宋代的佳作之一。佛像的两侧有二胁侍、二金刚,沿山墙两侧塑有十六弟子。

  1988年1月,司马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 (1019~1086)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