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做好“五不要”“五要”,孩子将来更优秀

男,48岁,同济大学毕业,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的工程硕士,妥妥的一名优质“海龟”。

在外人看来,他肯定会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满意的薪资,过着不错的生活吧?事实却令人惊讶。

这个48岁的海归硕士,从2012年回国后就一直窝在家里啃老,天天在家打游戏,而母亲丁阿婆已是82岁高龄,身患尿毒症,经济拮据,还要养儿子,无奈之下,将儿子告上了法庭,想让儿子去工作。

没想儿子却说:“都怪你!要不是你从小什么都给我准备好,是你毁了我的前途!”

面对这样的结果,82岁的丁阿婆垂头懊悔地说:“是我教育的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做好“五不要”“五要”,孩子将来更优秀

还有另外一个男孩,他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学完初中的课程,8岁连跳几级,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令人赞叹的学习经历,完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最后他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劝退了,到底是哪儿出了差错,会这种结局?

差错就出在他的家庭教育上,他母亲为了他的学习,家里的任何事情都不让他插手,洗衣服、端饭、洗脸,一 一送到孩子面前,从不允许儿子出去玩,一路陪读,生活一手包办的,以至于离了母亲后,他冷暖不知,考试也忘记了,最终被退学。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心想让孩子学习好一点,走得顺利一点,却忘记了“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做好“五不要”“五要”,孩子将来更优秀

孩子具备独立的能力很重要

父母很注重孩子知识的培养,从胎教到识字启蒙,再到各种兴趣班,唱歌学琴画画,投资也是巨大的,三万五万不眨眼就付款了,为了学习啥都不让碰,却轻视了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

而独立却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生存技能那些长大了可以慢慢培养的品质,一定不包括独立!

如果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剥夺了获得独立的机会,他就一直会依赖父母,容易变得懒惰、缺乏责任感、自私冷漠、不懂得感恩,缺乏独立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发育。

饿死家中的杨锁,陨落的神童魏永康,留学儿子机场刺伤母亲、48岁名校硕士宅家啃老等等,无数血淋淋的事实也告诉我们这一事实。

相反,如果孩子早已经具备独立的能力,他的行动会更为自律,在生活和学习上能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容易获取更高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的转变!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做好“五不要”“五要”,孩子将来更优秀

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是家长的必修课

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呢?

1)不要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孩子“不会做”“做得慢”“做不好”,即使有时候孩子想要自己来,父母也会阻止孩子“让他一边儿去”,家长也可能认为不就是吃饭穿衣,有什么难的?长大了不就会了?有什么可培养的?

可事实与之相反,有句老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即便是被称之为“神童”的魏永康,长大后也不会,直到魏永康被退学以后,他母亲才幡然悔悟“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

所以父母别因为孩子小就替他包揽一切,而是要为他创造更多的自理机会,其实,2~4岁的孩子已经能听懂爸爸妈妈的指令,手脚协调能力也足够了,完全有独立自理的客观条件,所以像吃饭、穿衣、收拾玩具等,可以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和思考,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家里给孩子一片属于他的空间是一个好途径,可以是一顶帐篷,一张书桌,一个书架角落,这个空间所有的摆设、收拾都由孩子自己负责,会让他有一种小主人的成就感。

父母要学会充分尊重孩子空间的独立自主权,因为咱们当父母会陷入“孩子是自己的,他没什么隐私可言”的观念中,边界不明,就很容易去包办孩子。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做好“五不要”“五要”,孩子将来更优秀

2)不要总是给孩子背锅;要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后果

最经典的一句话“他还是个孩子啊!”有木有?!有时候听到这话是真气啊!

“他还是个孩子”就什么都不管了?骂人不管了?摸人家屁股不管了?破坏公物不管了?以至于杀人放火就不管了?

独立,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独立,还有思想上的独立,而思想独立很重要的一点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一个死刑犯在临刑前对刽子手说:“请让我再跟我妈妈说几句话”,刽子手同意了。

他妈妈把耳朵凑上去,死刑犯却张开嘴,狠狠把她的一只耳朵咬下来,愤恨地说:“当初我偷写字板的时候,你要是揍我一顿,让我改正,我会到今天这地步吗?!”他妈妈在一旁泪流满面。

这个故事来自伊索寓言《小偷和他的母亲》,这个死刑犯第一次偷了同学的写字板,他很害怕慌张,可母亲说“没什么大不”,他就放心了,第二次他偷了件外衣,母亲夸他能干,后来他胆子越来越大,成了惯偷,直到偷窃了国王的金库,抓到后,直接被判处死刑。

3)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多给孩子话语权,鼓励他们表达自我

“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

“闭嘴!”

“好了,我已经知道了!”

“听爸爸妈妈的就行了!小孩儿懂什么?”

这几句话在你家里出现的频率高吗?如果经常出现的话,家长可要注意了:你可能正在侵蚀孩子独立的思维能力,造就他自卑的性格。

“说”孩子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也是孩子表达自我想法最主要的途径,如果孩子在家里说的话被忽视被否定,想法不断被压制,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变得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活成自己人生的配角。

当然,给孩子话语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有困难,因为父母一方面要压抑自己心底的控制欲,让孩子多表达自己,同时还要学会倾听,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我儿子不是一个话痨,只有感兴趣的东西他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一次晚上快睡觉了,他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我正在给他关窗户,他问我:“妈妈,你在做什么?”

“我在关窗户”。

“不关窗户会有声音吗?妈妈,晚上外面灯也挺亮的,我想我会睡不着的”,一直小声的叨叨叨。

我心里就想平时他就闭眼睡了,今天咋这么多话?我拉好窗帘,又听见他说:“妈妈,你弄好了吗?”

我耐着性子又回答,“弄好了,快睡觉吧,明天你要上课”,然后他小心的把头钻出来,说“妈妈,我其实我睡不着,你可以给我讲一个故事吗?”原来如此,他不停的问我,是在表达“我睡不着,你来安慰安慰我”。

孩子有时很难懂,他会想说的话藏起来,期望爸爸妈妈能听见他们内心的声音,这就要考验父母的功力了。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做好“五不要”“五要”,孩子将来更优秀

4)不要用太多“否定”限制孩子;要多把选择的“机会”留给孩子

咱们家长经常容易对孩子说“你不准看手机”“你不准跑”“你不许”,这使得孩子的行为举止受限较大,总感觉在父母的压迫之下,完全没有自由,试着用另一种方法引导孩子。

比如孩子想看iPad,你可以把“不准!”换成“如果你把作业做完了就可以玩一会儿,而且一周只能玩两次”,把每一个“否定”变成可以选择的“机会”,主动权就在孩子的身上了,让他自己学会做选择。

5)不要惩罚孩子的失败;要信任孩子,给予他充分的支持;

咱们家长总是对于孩子的失败很介意,害怕孩子犯错,不接受孩子的失败,如果孩子犯错了,得到的只是一顿责骂,会导致孩子变得畏惧失败,逃避失败,不敢挑战,这是很可惜的。

让孩子独立并不意味着什么帮助都不需要,恰恰相反,人要变得强大独立,并非来自外界的鼓励和挫折,而是来自内心坚强的力量,无论跌倒失败多少次,如果都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孩子才会有信心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做好“五不要”“五要”,孩子将来更优秀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希望我们在做父母这堂课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与诸君共勉!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做好“五不要”“五要”,孩子将来更优秀

*本文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