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传 生生不息 甬上中医名科焕发新光彩

代代相传 生生不息 甬上中医名科焕发新光彩

宋氏妇科、陆氏伤科、董氏儿科、范氏内科……宁波中医发展史上,涌现出不少特色名科,它们都是宁波中医的瑰宝。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不少中医专科至今仍焕发光彩,造福甬城百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有赖一代代传人的传承创新,总结前辈的经验,领会前人的医家精髓,才使得甬上中医名科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范氏内科

门生遍布宁波

崇尚从医者以德为先

始于清末民国时期的范氏内科,是宁波著名的中医名科之一。范氏内科创始人范文虎,是何许人?据宁波市卫生志记载,范文虎出生于清末民国时,早年得中秀才,名列贡生。后因触犯封建法制而被斥责,遂专心攻研医术。初善疡科,继专精内科,尤致力于《伤寒》《金匮》的研究,终以伤寒专家名重一时。范文虎治疗主古方,好用峻剂,执医四十余年,为近代著名医学家。

如今,范氏内科的传人们遍布宁波,除了在浙东地区悬壶济世,还扬名上海滩。

宁波市第一医院退休老中医王明如,是浙江省名中医,范氏中医内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范文虎的再传弟子。从1954年开始,他先后师从范文虎的弟子张百川和王庆澜。

范文虎是民国时期中医界的一个标杆,他的医德医术也深刻地影响了王明如。范文虎行医向来扶贫济弱,当时浙江一带中医挂号都收六角,他只收四角加6个铜板,遇到贫病者,还与药铺约定免费给药。“范文虎医馆有一幅他亲撰的对联:‘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王明如说,范氏内科的精髓是,从医者德为先,一定要把劳苦大众放在心上;看病要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读书要博,除了四大中医经典外,什么书都要看。

悬壶济世58年来,王明如深得范氏内科医家学派的精髓。他在注重范氏经典的传承、汲取前人学术的基础上,不生搬硬套,而是力求范先生单方及古人成方在实践处方临床上的运用和创新。

王明如擅治各种内科疑难杂病,如治疗肝、乳房、甲状腺、胃恶性肿瘤等肿瘤患者,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方面有较好效果;作为治疗肾病、脾胃病的名家,对难活性狼疮性肾病治疗,形成了独有的中医治疗方式,并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提倡未病先治,治在病先的“治未病”养生方式,全国各地许多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王明如两次支援非洲马里。马里总统穆萨达拉奥雷,被失眠症困扰已久,慕名找到王明如,吃了王明如配制的“归脾丸”,当晚很久没有好好睡觉的马里总统安然入睡。

如今,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范氏中医的传承基地,以宁波市名中医孙建红等为代表的第四代传承人,仍然受着范文虎先生等历代中医名家的影响,活跃在中医的舞台上。

●董氏儿科

一家七代悬壶济世

妙手回春福系婴童

传承了200多年的董氏儿科,在宁波、上海可谓家喻户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董氏儿科的起源,要从200多年前宁波鄞南董家跳村的董氏中医世家说起。

董氏儿科第一代董云岩医师,生于清嘉庆年间。幼承庭训,祖传亲授,轮到董氏儿科第四代传人董廷瑶,因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救治危重病儿万数,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被业界尊称为“当代中医儿科泰斗”。

董廷瑶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儿科理论体系,其主要学术论点可概括为九要: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变,环环相扣。他的“轻、巧、简、活、廉、效”小儿用药六字诀,至今仍是董氏儿科的精髓。

“爷爷一生从事中医儿科事业,号‘幼幼庐主’。案头上放着自己书写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字幅,作为行医的座右铭。”董氏儿科第六代传人、宁波市中医院原副院长董幼祺,回忆起早年跟随爷爷学医的情景,历历在目。

董幼祺说,传承董氏儿科的根本,就是要先吃透前辈创立的学术思想精华和临床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病例去分析和把握病情,从中找到有效的治疗路径。比如,对于普通的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董幼祺主张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和“治从根本”三方面入手。“未病先防”,小儿要随着气候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饮食上要做到有节、适时、适量,少吃或勿吃油腻、刺激食品,多吃水果蔬菜,使脾健胃和;起居要有规律,适量运动。“有病早治”,患儿出现感冒等症状后,应及时予以治疗,根据感邪的寒热不同,分别予以疏风散热或疏风散寒等药物。“治从根本”,对于平素体质薄弱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必须在疾病的稳定期予以一定的中药调理,根据不同原因、体质,采取不同的调理方法……

一家七代悬壶济世,如今,董氏儿科有了第七代传人董继业,董氏儿科的门生也遍布长三角。董继业从学校毕业后,一直跟随父亲在宁波市中医院从医。工作之余,他和董氏儿科团队一起,已经整理出版了几十万字的《董廷瑶儿科医案精选》和《董氏儿科》两本书。

目前,董氏儿科已在宁波和上海成立了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名国家级名中医,出版专著20部。董氏儿科创立的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香佩法治疗厌食症和预防感冒等治疗手段,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予以推广。董氏儿科正在筹划沿“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展示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传统特色学科建设启动

甬上中医名科传承一直在路上

宁波的中医药有悠久的传统。据宁波市卫生志记载,唐朝的陈藏器撰有《本草拾遗》;宋朝的史源精于外科,擅治背疮;元朝的滑寿精于内科、儿科和针灸,擅治麻疹;明朝的宋北川、宋林皋等继承发展了宋氏女科。清朝到民国,中医专科流派逐渐形成。陆士逵开创陆氏伤科,范文虎开创范氏内科,严海葆开创严氏外科,董云岩开创董氏儿科等等。

如今,为贯彻落实宁波市卫生与健康大会“挖掘中医传统,推进宁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精神,中医学科发展再谱新篇。

从2018年年底起,我市开展了宁波市首轮中医药传统特色学科建设项目遴选工作。最终,确定五大学科为宁波市中医药传统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的宋氏妇科、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劳氏伤科、宁波鄞州区固生堂钟益寿堂中医门诊部的钟氏内科、宁波市中医院的董氏儿科和宁波药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寿全斋中药炮制技艺。

一代代中医人的努力,使得宁波中医特色名科的继承发展绵延不绝。

宁波晚报记者孙美星 实习生颜笑颖通讯员陈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