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陽原人的口音,說不定你會一頭霧水

聽了陽原人的口音,說不定你會一頭霧水

陽原縣不大,人口也不多,放在全國,標準的小縣。但這個小縣裡的人卻因為地域不同,有著不同的口音,說著不同的方言和土語。

一種被稱作東面兒人的口音。操這種口音的人最多,能佔到全縣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吧,說的最典型、也最純粹的是東城、三馬坊、化稍營、高牆等鄉鎮的人們。這種話像竹筒倒豆子,直來直去,口頭語也不多,別人聽起來也明白,但土氣,就像冬天樹上的乾枝杈。也正因為直白,顯得少抑揚,沒韻味,語感上差了些。

一種是東井集人的口音。這種口音的人因為與山西大同結伴種田,所以口音也和大同人毫無二致,這種口音只有東井集鎮的人說。不過這種口音顯得生硬不說,許多說的人還嘴賴,開口閉口總要帶上個“日麻”的,讓人聽了不舒服。有人就會生氣,日麻你娘那X了?脾氣賴的還會因此大打出手。打完了才知道是東井集人的口頭語兒,但還是不服氣:咋不跟你爹你媽說日麻的?

聽了陽原人的口音,說不定你會一頭霧水

第三種是縣城一帶的口音。說這種口音的人有西城和要家莊的人,他們張嘴先說“額”,額吃不了,額睡不著,額就看你不順眼。這個“額”相當於外地人的“俺”,也等同於書上寫的“我”。西城的小女女們愛說“爺們”,嘴賴的還喜歡給人當爹。傳說有次一個下花園女人和一個西城小女子喝酒,開始還熱情友好,一會兒喝多了,西城人問下花園人你是哪的,下花園人說是下花園的。西城人就不高興了,說你嚇唬爺,爺們還嚇唬你了。

語言就是這麼奇怪個東西,有時候擱一條河或者山上山下,口音就不一樣了。比如化稍營鎮的大渡口和小渡口村,互相離不到二里地。但就因為中間擱了條桑乾河,大渡口的人便說“捏”,小渡口的人們則說“喏”。上了大田窪,說喏的人就更是比土坷垃都多了。而到了揣骨疃南山那邊的村,人們早已經沒了揣骨疃味兒,而純粹是蔚縣口音了。

聽了陽原人的口音,說不定你會一頭霧水

說到底口音也是種文化,是當地人文化底蘊和生活習俗的反映。陽原這幾種口音哪種更標準,說起來更好聽,還真是見仁見智。好在語言是用來交流的,聽明白了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