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產業園專題(三)

惠州產業園加速構建“2+5+N”體系 ,產業發展提速

粵港澳大灣區9+2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上兩篇文章講述了粵港澳當中的龍頭城市“東莞和廣州”,相信大家已經對粵港澳發展規劃有一定的瞭解,今天,我們一起看下藉助粵港澳發展的契機下,將給“惠州”帶來怎麼樣的機遇?!

粵港澳產業園專題(三)

惠州是以新興工業為主導的城市,電子信息、石油化、汽車製造等產業興旺發展。在惠州城市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惠州市以“2+2+N”為多元化產業園區發展體系,加快構建產業園區、推動產業發展、有利於提升市場競爭力,打造惠州市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平臺,提升城市能級。未來,惠州將在交通、科技、能源、產業等領域與各城市相互協作,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做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樞紐和優勢要地。

產業融合集聚化發展,引領惠州創新發展

目前,惠州各縣區工業園區總數達到49個,面臨著規模小、資源分佈分散、空間分佈不集中、設施落後等難題。產業園區不是越多越好,只有產業集中發展才能提升產業產出。在現有的工業園上應該重點培育高質量、高效率的產業合作平臺,提高區域發展質量。

城市產業和生活融合發展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以粵港澳規劃發展的機遇為抓手,加速推動城市基礎設施、交通服務和公共服務平臺配套建設,滿足高新技術企業遷移進入惠州的資源配置需求,從而推動惠州產業園區的發展,促進園區經濟與城區經濟逐漸走向融合。

粵港澳產業園專題(三)

以深圳,惠州企業互聯互融為例子,從“高鐵—航空—城軌”,惠州成為城市之間的區域樞紐,深圳與惠州邁入一個小時生活圈,讓兩城市之間資源相互共享,促使兩地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從而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惠州產業園區現狀

惠州正加快構建“2+5+N”多元化體系,打造潼湖生態智慧區為惠州規劃建設的重要區域發展基地,以創新、智慧兩大平臺的建設為核心開發區,以基地為中心,集中建設區域形成的產業園區作為第二方陣。產業園區的建設推動產業高度聚集,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使惠州由製造向創造轉型升級。

粵港澳產業園專題(三)

潼湖生態智慧區的建設,重點發展生物科技創新、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創新、智能製造、生態環保等產業鏈。根據規劃,到2035年惠州潼湖科技小鎮建成“廣東硅谷”,廣東科技創新聚集地,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00億元~800億元。

未來,惠州科技創新產業前景廣闊,園區作為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將迎來如火如荼的發展機遇。惠州市要積極推動產業集聚化發展、提高產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完善產業鏈佈局,加強與粵港澳其他城市的創新合作,共建高水平、高質量粵港澳開放發展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