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被刷屏,为什么家长对减负的反响这么大?

金马高考志愿


最近一篇网文“南京家长已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起因是一位南京家长投诉教育管理部门荒唐的减负措施,投诉教育管理部门干涉学生的正常学习。

家长对减负的反对声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新的教育政策引发了理想中教育与现实中的教育的矛盾冲突。

第一,中小学在搞素质教育,但是高考的录取仍然是应试教育。

不仅是南京出台了教育减负措施,之前浙江、广东等很多省份都出台了减负措施。

比如很多地区都规定,严禁学校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不准按照成绩分班。

再比如有些省份规定,小学阶段,学生上课的时间不得早于8:30,初中阶段学生上课的时间不得早于8:00。

出台这样的措施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因为现在不论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确实比较重。

严禁学校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能够改变原来以“分数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严格的规定上课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可支配时间,这些举措确实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但很遗憾的是当前的高考录取模式,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要想考上好的大学,主要的途径参加高考,主要还是要看高考成绩。也就是说高考的录取,仍然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高考录取主要还是看成绩,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如果孩子真的能够全面发展,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自然不在话下。

但和素质教育相比,应试教育更简单粗暴,针对性也更强。

既然高考看的是成绩,那么没有人关心你是如何取得高分的,哪怕你仅仅是通过刷题,或者是背题获得的高分,只要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那么就是“王者”。

这些就是在当前的高考录取模式下成王败寇的事实。

而现在教育管理部门要搞素质教育,禁止学校考试,禁止学校公布成绩,孩子在学校里面的负担确实轻了,但有些家长在课后,会花钱让孩子把学校不教、少教的在课外补上。

学校里面搞的是素质教育,而高考还是应试教育,如果有家长在课后大搞应试教育,你不选择应试教育?

这就相当于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灯关了,有人站起来了,你坐在后排,你是选择站起来呢?还是坐下?

如果你选择坐下,选择遵守学校的规则,那就意味着减负的结果是,把你自己的孩子变成了“学渣”。

正是因为高考仍然是典型的联合报业,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学校的负担是轻了,家长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甚至有些家长选择辞职在家全职带孩子。

第二,减负措施让教育不公平现象再次凸显。

教育公平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从之前的希望小学,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再到最近的教育扶贫,目前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正在缩小。

现在即便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也能够接收到正常的教育,但现在减负,有可能会让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再次凸显。

比如,有些地区的减负文件规定,小学生下午3点之前必须放学,一二年级不允许布置任何书面作业。

原来所有的学生接受的是标准化的教育,所有学生的学习时间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即便是有些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再或者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这对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甚至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仍然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而减负之后,这种情况将会发生改变,不同阶层的孩子,很难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孩子,能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因为他们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而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孩子,他们要么是选择质量比较差的托班,或者是在家看电视打游戏,而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有很多家长在网上吐槽,南京推行教育减负之后,家庭的教育经济开支大幅度的增加,一个小孩一年校外辅导费,最低需要5~6万元。

换句话说,教育减负可能会产生新的教育资源不均衡,这样的情况显然是大部分家长不愿意看到的。

特别是在当下,教育仍然承担着阶层流动的功能。参加高考,考上大学,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可能是改变阶层的唯一途径。

如果从小学开始,同一个地区的孩子,甚至同一个班级的孩子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那么必然会加剧普通家庭对于阶层固化的担忧。

第三,孩子的心理负担比较重,比课业负担比较重,更让家长感到担忧。

减负之后,大部分孩子的学习负担并没有减轻,学校里的负担是减轻了,但课外的课业负担更加繁重了,这一增一减之间,其实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

之前孩子的课业负担比较重,但好一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是免费的,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享受标准化的均等教育,但现在孩子的大部分教育费用都需要父母来负担,这肯定会直接加重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减负措施出台之后,有一些爷爷、奶奶提前退休,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还有些母亲选择辞职,全职带娃,当一个家庭把所有的注意力和财力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时,孩子感受到的不仅是学业上的压力,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压力。

减负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但是因为很多措施和现实严重脱节,所以才会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反弹。

的确,现在的中小学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回归传统的应试教育,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但如果在推行减负措施时,不能够有效的兼顾,“宽松”与“质量”,“素质”与“应试”,“个性”与“公平”之间的问题,所谓的素质教育、减负措施很有可能会“害了孩子,肥了教辅,误了社会”。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升学与考试


家长对减负本身并不反感,他们反感的只是局部进行的减负!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家长更疼爱自己孩子的人了,但现在南京的情况相当诡异:看起来和孩子关系不够密切的教育部门在极力推动孩子减负,一心想让孩子过得轻松一点。而偏偏是本该对孩子最好的家长纷纷站出来反对,似乎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够累。

看似诡异的事情,其实很简单,一切都是因为减负的区域性惹的祸。

区域性减负也是一种高考的不公平

南京在哪个省份就不用我强调了吧!江苏省可是全国出了名的高考地狱省份,学生综合水平高,高考竞争压力大,试卷难度大。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南通!这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都说全国高考看江苏,江苏高考看南通,这地方的的学生,从来都是靠拼命来上学的。早上五点爬起来学习?——这很正常!晚上十点半放学——也是基本操作!周末无休一个月才休息一天——这也是常有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学习的学生,只要是学习态度端正,本身智商没什么问题,刷分考大学那是相当厉害的!

至于南京,当然也很厉害,出国的,报送国内C9院校的有不少,但南京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要在国内走高考这条路的,只要你走这条路,那就是全省范围内的比拼!那些应试教育的地区你就绕不过去!

老实说,当学生自身基础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素质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和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只拼分数,肯定是比不上的。所以南京的家长们面对减负才会这么激动:孩子如果不够努力,如果分数上不够拼,被其他地方的学生在高考中挤下来怎么办?学校负责?教育局负责?老师负责?——亏的不还是自家孩子嘛!

所以,如果想要减负,那么就请全省统一减负,这样大家回到同一起跑线,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能接受。如果做不到,请给家长和学生一个选择的权利,减不减负是家长和学生的自由!


金牌小书童


家长对减负反响大的主要原因是对高考中考这两条指挥棒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未见素质教育的升学指挥棒出台,因而对减负不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