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最心塞的消息來了:網友反應激烈

“你的戰隊現在多少級了呀?”“這個品牌有多少優惠力度?”“我這家店有滿減的優惠呀!”相信最近這樣的對話,大家經常都會聽到。

雖然現在還沒有正式到雙十一,可是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早已為雙十一這一個購物狂歡節做足了前期準備,也造足了聲勢。

在眾多社交平臺上大V、網紅的推廣下,很多朋友已經把自己的購物清單列得一清二楚,早已經把自己的購物車裝得滿滿的。

可謂是萬代萬事俱備,只欠雙十一這陣東風了。

電商購物伴隨產生的是堆積如山的快遞盒

2017年雙十一期間有15億件快遞包裹寄出,這一年總共投遞了401億件快遞。

2018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全行業員工總數達300萬人。

而今年的運貨量可能還會刷新去年前年的數據,伴隨著雙十一快遞運貨量創新高的同時,是快遞要漲價的消息。

隨著近年來中國人口紅利不斷減少,擁有龐大配送分發團隊的快遞業。

在用工成本方面也得到了較快的增長,而雙十一期間快遞的工作時間基本上與電商一樣日夜顛倒,平時日薪100元的快遞,小哥現在日薪達到500元,是平常的5倍。

除此以外,再加上行業環境、人員、場地的因素綜合作用下導致快遞行業的成本增高。


雙十一最心塞的消息來了:網友反應激烈


雙十一最心塞的消息來了:網友反應激烈


在距離今年雙十一還有整整一個月的10月十一號,中通快遞就宣佈它將於雙十一當天提高快遞費用,而隨後圓通快遞也在當天宣佈要漲價的消息。

其實這樣的現象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過去的三年,每次在雙十一這個購物狂歡節到來以前,中通都會首先宣佈漲價,而其他的快遞公司則緊隨其後。

但與往年完全不同的是,群眾對於快遞公司漲價的通知,反應劇烈。

在宣佈漲價的隔天,10月12日微博話題#中通快遞雙十一漲價#的閱讀人數就已經超過2億次。

許多網友對這次漲價的政策表示不滿,背後的原因離不開對快遞服務和效率下降的不滿。

現在有很多快遞小哥對快遞包裹和配送的服務非常敷衍,常常不是送到家門口,往往沒有電話或短信溝通,就把包裹往櫃子裡面一放就算了,甚至直接往沒有開門的驛站門口扔過去。

顯然,從網友們的評論中可以看出網友對政策的不滿不是源於快遞公司漲價,而是在於快遞公司漲價的同時並沒有提高服務的質量。

雖然此次中通和圓通都宣佈了漲價,但在快遞業界的人士看來,這次快遞漲價只是暫時,價格戰仍將繼續。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52.9億件,同比增長26.3%。預計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5429億元,同比增長22.3%。

但在增速方面,延續2017下降的趨勢,從43.5%的增速高位,進一步下滑到22.3%。

而在大家所熟知的“四通一達”(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中,去年中通以85億件領跑行業,而中低端市場地位較為穩固的韻達成為了最大的黑馬,超過48%的增速,位居行業第一位。

作為龍頭老大的順豐,雖然也獲得近12%的增長,但也被中通逐漸拉開了差距。


雙十一最心塞的消息來了:網友反應激烈


隨著電商的發展,上網購物,日常寄送物件都離不開快遞服務,收發快遞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日常。

但面臨著中國社會環境整體用人成本的提升,當前在在技術設備、網絡建設、服務水平和定價策略方面的落後和較為陳舊的管理方式,都是國內快遞行業發展需要買過去的一個坎。

目前,依託C端的快遞市場增長空間已經觸及天花板,而且訂單過於分散、並單率低,效率較低和成本較高等現狀都促使快遞公司紛紛將業務伸向B端市場。

此外,從消費者目前的反饋來看,其實提高價格並不是引起消費者反感的主要原因,消費者不滿的根本在於付出高價後,沒有獲得相應的服務質量。

規範化的企業管理、有意識的提升從業者的整體素質,技術和運輸上引入智能化。

相信這樣的話,提高價格的同時就不會得到像如今消費者的抱怨和指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