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01

被遗忘的张煦,他是谁?

今天我们能用4g网,5g网流畅地刷手机,玩电脑,是得益于国内通信技术的发展。

我们通信技术能领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得益于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牺牲。

古代我们有烽火狼牙,飞鸽传书,驿站驰马,然而在西方进入工业革命时,我们的通信技术就全面落后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列强在用电报传递军情时,大清王朝还在在用驿马送信。在顺息万变的战场,通信速度落后千百倍,怎么能不被欺负?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近代有一批志士,在通信技术上奋起直追,他们没有两弹一星的荣耀,没有鲜花和赞美。甚至现在大多数的人,说不出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名字。

但今天中国能走进5g时代,少不了他们的贡献。

张煦(xù)是国内现代通信元勋之一,也是国内百年通信技术追赶的缩影。

这位百岁老人,到底做什么?值得我们怀念。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02

年少不知愁滋味

张煦的童年是幸福的,生在书香之家,父亲也是个小官,衣食无忧。凭借不错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曾拜入我国无线电先驱张廷金门下。因为好学勤奋的态度,深受当时教授喜爱。

九一八事变后,他和同学走上街头抗议。但他愈发觉得口号再响,也不如实力有用。

在电机工程学院,张煦开始接触到了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技术是那时先进的通信技术,而国内也急缺这方面的人才。

张煦在这方面的展示除了很高的天赋,也在这里,他立下了“科技报国,实业报国”的志向。

在求学时代,张煦结识了一批后来知名的科学家,例如钱学森,朱兰成,还有吴健雄。

不过相比于他们,张煦的人生却太坎坷了。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03

美国求学,不忘家国

毕业张煦曾工作过一段时间,就深感到国内技术局限性,他的导师也鼓励他去外国继续深造。

张煦选择了去美国深造,并获得了庚款留学的机会。

走之前,家里给他安排了婚事。他的第一任妻子杨同昭,是她的表妹。张煦并不喜欢传统婚姻,但是最终还是服从了父亲的安排,两人婚后相处得也甚好。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虽然他不喜欢传统婚姻,但在去麻省理工深造的几年,张煦却以丈夫的角色来要求自己。在美国学校,难免有男女聚会,张煦给自己定下了“四不”原则: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

别说在美国,在留学生里,张煦都算是老古板,但这样的习惯延续了一辈子。

同在美国的,还有后来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的吴健雄。当年在交大,吴健雄就很仰慕张煦的才华,在美国二人也会共进晚餐和看电影,但是他们的交往最终止步于朋友。因为张煦是个很注重家庭的人。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吴健雄

在麻省理工获得硕士学位后,他的导师建议张煦继续去哈佛读博士。张煦在美国又继续待了两年,拿下了博士。

拿下博士学位后,他的哈佛导师希望他能留在美国工作,并给他安排大学职位。

张煦却选择了回国。

不仅美国老师难以理解,而且许多中国留学生也不理解。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山河破碎,民众流离失所。许多知识分子都想着出去。而张煦是少有的几个,在那个时候选择回去的学者。

后来张煦晚年曾经说,他一方面他牵挂还在沦陷区的妻子,当年出国的时,自己的女儿只有一岁,张煦很期盼和家人团聚。

另外,因为自己是公费留学生,国家花那么大的代价培养我,作为有良心的读书人,报效祖国是一定要做的。他曾说:

祖国培养我,我要报效祖国!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04

抗战岁月

辗转回国的张煦,回家见过妻女和老父亲后,就偷偷从沦陷区跑到了大后方重庆,开始利用自己的知识,为抗战做贡献。

张煦在重庆两年后,妻子杨同昭也来到了重庆。然而妻子再次怀孕时,由于战火来不及送往医院,不幸罹难。张煦对妻子杨同昭很是愧疚,过了很久,他还经常怀念亡妻。

中年丧妻的张煦,把悲愤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当时的张煦,可以说是全中国最懂无线电的人了。他在重庆的工作,主要是培训报务员和从事无线电教育工作。他的很多学生,在新中国后成了光纤领军人物,例如叶培大,林为干等院士。

但这一段在重庆工作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不幸运埋下了祸根。

在重庆的五年,张煦的工作是比较顺利的,因为他的专业能对抗战直接输送专业人才。

在抗战中,张煦提出了构建通信网络的设想。虽然当时条件不允许,但是他的构想,被学生传承了下去。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05

壮志未酬,问心无愧

抗战胜利后,张煦本以为可以施展抱负,没想到内部争斗让他没办法展开科研,再加上战火,4年来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值得欣慰的是,张煦迎娶第二任妻子李梅。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煦没有像校友钱学森一样得到重用,反而迎来了他二十多年的苦难。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张煦因为曾经在重庆工作过,所以反复受到伤害。从被暂停教学资格,再到被派去扫厕所。

张煦对于扫厕所并没有太多怨言,最让他难受的是和妻子李梅的分离。当时张煦被派到成都,妻子和女儿则在上海,因为次女有残疾,需要有人照顾,妻子李梅常常分身乏术。

张煦曾试过多种办法,想要调回上海,都不被允许。上海的两个女儿,都由妻子李梅拉扯长大,张煦对李梅深怀感激。

张煦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很少说假话,所以得罪了不少人,当时的条件是非常艰难的。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但在绝望的时候,张煦依旧没有忘记自己报国的理想,在成电众多教授中,张煦翻译和出版的书籍是最多的。并且在他都会给出版社反复强调,自己不要稿费。

在与国际脱轨的这几年,张煦的学术几乎是止步的。但他敏锐的感觉到,数字通信是下个技术浪潮。在那个年代,张煦在厕所边的房间,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关于数字通信技术的书籍杂志,并且翻译出来。

当年他编写的《数据通信原理》,在我国通信界,长期被认为是一本“天书”。当时美国的互联网已经初步显露头角,而国内却鸦雀无声。

张煦对于这种现状既担心又无奈,空有本领,壮志未酬的苦闷难以释怀,只希望通过这本书,引起更多学者对世界大潮的注意。

对于这段苦难的日子,张煦在后来的回忆中很少提及。他提得最多的,是对妻子的感谢和愧疚。

他曾自勉: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只在乎这一生问心无愧!”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0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直到迎来科技的春天,张煦在65岁的高龄,才被正式启用。重新回到上海和家人团聚,结束了20年的噩梦。

但这个老人并没有颓废,反而更有斗志了。

回到上海交大,张煦开始重建电子工程系,并且创立了光纤研究所。这个决定影响深远,在光纤技术上,虽然国外研究较早,但还是有些关键技术没有解决,还有一些“剩菜”我们可以吃。

如果我们再不抓紧,再过10年,可能连“剩菜”和“残羹”都没得吃了。可能就没有通信三巨头,就没有华为,小米等企业了。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张煦在晚年,把精力投入到了通信技术上来,特别是追赶光纤技术。这才保证了互联网普及时,国内有足够的硬件设备基础。

后来张煦被授予了院士荣誉,受尽半辈子白眼的张煦,对院士这个头衔格外重视,他常常跟学生们说:

“院士可以不用退休,只要还能活动,我就要终身工作,终身学习!”

在90岁的高龄,张煦从周一到周五,都会按时按点的到学校上班。只要学生有问题,不管是本科生,还是博士生,他都会尽力回答。他手下培养的通信人才,输送到了祖国各个岗位。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07

可敬的老人

现在我们用的4g网,和将来到的5g网,都基于数字通信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

张煦一批的科研工作者,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这位百岁老人,却不喜欢高调,在晚年功成名就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了“七不”要求:

1、不对任何同事、同学摆架子

2、不伸手要这要那

3、不指望过去的同学给什么汇报

4、不忘记在食堂和公共场所同大家一样排队

5、不对街上遇到不客气的语言还口

6、不要在心理自以为老资格,在名誉上跟人攀比

7、不同意为自己举行任何庆祝活动

当年在交大的食堂,经常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人群中排队打饭。

张煦始终怀着报国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催促着他战胜孤独和困境,无论是受尽白眼,受尽困难,都不改当年“科技报国,实业报国”的初心。

作为“中国通信届元勋”,张煦当之无愧!

曾经扫厕所的科学家,20年后帮我们开启5g时代

————————end————————

尔知语录,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