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几十年都忘不了,张艺谋最爱胜利米粉,这些名人的桂林米粉情怀很深厚

白先勇:桂林米粉是我一肚子的乡愁

白先勇虽然在桂林只生活了7年,12岁时就去了台湾,25岁去了美国,但一口桂林话却说得十分正宗。白先勇1944年离开桂林后,无论到重庆,还是在南京、上海、台北,家里人都说的是桂林话。连家里的佣人,也都是桂林人。那种奇妙的桂林话韵味,在白先勇骨子里生了根。把“鞋”子说成“hai”子,把“去”说成“ke”,将“一直”说成“麻直”,叫小孩为“把爷”,实在别具一格。据白先勇说,他在写作、看报时,心里默念的也是桂林话。

白先勇几十年都忘不了,张艺谋最爱胜利米粉,这些名人的桂林米粉情怀很深厚

白先勇不仅能说一口正宗流利的桂林话,还酷爱桂林米粉。白先勇笑言:“我回桂林时,早餐去找米粉吃,中午吃米粉,夜晚吃米粉,消夜又跑出去吃,一天吃三四次!”

白先勇坦言,那是一种潜意识,他认为地域文化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尽管在美国住的地方也是依山傍水,跟桂林有几分相似,但旅居海外40多年,白先勇却直言,在那里没有很浓厚的家乡感情,“那到底是异国,到底是异地。”在故乡,白先勇又吃起了最爱的米粉,一天三顿,且每次都吃五两。他说,这种乡愁是与生俱来的,“再多我也吃不饱,我一肚子的乡愁”。

郁钧剑:回桂林第一件事不是见父母,而是一口气吃个四五两米粉

白先勇几十年都忘不了,张艺谋最爱胜利米粉,这些名人的桂林米粉情怀很深厚

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在参加一次活动的时候,郁钧剑就坦言每次回到桂林必须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每次一下飞机,还没等见到父母呢,就会在回家的路上,先在路边的米粉店里过一把桂林米粉瘾,常常一口气能吃它个四五两。一旦有类似米粉的气味在风中扑来,滔滔口水在舌头中卷动,就是很自然的生理反应了。因为无论你走得多远,你都会把味蕾都带在身体里、灵魂中。

 

阿丘:会为了吃米粉特意飞过去

白先勇几十年都忘不了,张艺谋最爱胜利米粉,这些名人的桂林米粉情怀很深厚

阿丘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美食家,他会为了自己爱吃的桂林米粉特意飞过去!只是为了吃!当然,到了当地阿丘不会选择去大饭店,而是行走在街头巷尾,找个年久的小店坐下来,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桂林米粉。

在北京阿丘为了找到一碗稍微正宗的桂林米粉,我就跑到南宁市驻京办去吃。因为水质、粉质、配料的不一样,依然不算真正的桂林米粉。如果哪一天,桂林人也去北京开米粉店做出正宗的桂林米粉,一直是阿丘的心愿。

张艺谋:在桂林期间忠爱胜利米粉

白先勇几十年都忘不了,张艺谋最爱胜利米粉,这些名人的桂林米粉情怀很深厚

张艺谋是《印象刘三姐》的导演,制作期间少不了往桂林跑,也免不了吃桂林米粉“过早”。据说张艺谋最喜欢去瓦窑胜利米粉,因为大导演的光临,胜利米粉一跃成为桂林最具人气的米粉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