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滅亡是緣於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嗎?

LIAIHONG


烽火戲諸侯只不過是一個引火線而已,西周亡於政治制度和經濟導致社會體質發生了巨大變化,王室權威衰退,諸侯崛起,加上外敵強大多重因素下導致的結果!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商周時期中原已進入青銅時代的繁盛時期,周邊的一些地區仍相對落後一些。因此,為財富及利益所驅動,周人與其它國族的戰爭幾乎一直不斷。江漢流域是蠻族的根據地。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現了衰象。宣王干涉魯國的君位繼承,用武力強立魯孝公,引起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條戎、奔戎,慘遭敗績。三十九年,與西戎別支姜氏之戎戰於千畝,慘敗。

前781年,周幽王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激起國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仍,周朝統治內外交困。幽王,寵愛褒姒,幽王廢掉正後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嬖寵美人褒姒為後,其子伯服(一作伯盤)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宜臼的母親是申侯的女兒。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殺幽王於驪山之下,犬戎乘機掠走大量財寶。西周就此滅亡。宜臼靠諸侯的幫助,登上王位,是為平王,翌年遷都洛邑,從此,歷史進入東周時期。前771年,西周覆亡。

西周的滅亡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但究其最根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周朝時期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的矛盾。

周朝建立之初,採取了聯合政策,對殷商的一部分貴族加以撫慰和籠絡,並適當的分封了幾個殷商貴族以及古代帝王后裔為諸侯,這樣的懷柔政策也對周朝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產生了影響,各地的少數民族對強大的周朝紛紛示好,上供納稅,表示了臣服之心。隨著時間的延續,周朝和少數民族之間漸漸的產生了一些矛盾,這原本也很正常,只要能繼續執行西周初期恩威並施的政策相信結果會好的多,但此時已經達到強盛極點的西周政權卻逐漸的失去了耐心和寬容,從周康王晚期就開始和少數異姓諸侯以及一些少數民族紛爭不斷,最終爆發了戰爭。

在西周時期各少數民族中,對周朝威脅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少數民族,一個就是位於現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東夷。西周初期由於採用了寬容懷柔的政策,和東夷的關係還頗為融洽,但後來在產生矛盾時西周政權一味的使用武力手段,在周康王晚期最終導致了與東夷的全面戰爭。對東夷中的一支---淮夷作戰竟長達200餘年,從周康王開始,到周宣王時期戰爭才基本結束,而且最後還是採取了政治為主軍事為輔的策略,早知現在又何必當初呢?和東夷的作戰因為時間和規模都是空前的,因此消耗了周朝大量的財力物力。

另一個就是犬戎,在周文王時代本來已經降伏了犬戎的大部,其中的一支犬戎部落更是直接參加了武王伐紂的戰爭,最後因功得到了封侯的待遇,就是後來的申國。成為了周朝處理少數民族關係的典範。申國與另一個諸侯國秦國一起守衛著周朝的西北方向,抵禦並多次打擊了其他犬戎部落的侵犯,在西周的西邊形成一道堅強的屏障。但在周穆王時期因為與犬戎的矛盾放棄了軍政並施的政策,對犬戎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雖然最後以周朝的勝利而告終,但從此與犬戎各部結下了深仇,(這種結果不但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死敵,還導致了西周政權面臨和東夷、犬戎長時期兩線作戰的窘境。)以後犬戎各部不時的侵犯周朝邊境,直至與原本同族的申國聯合攻下了鎬京。

二.各諸侯國與周朝王權的關係漸漸疏遠。

由於大多數諸侯國最初是由與天子有血緣關係的同姓宗親和親密的異姓功臣分封的,因此對於周朝天子忠心耿耿,盡職盡則。除了按時交納各種賦稅之外,還積極的安撫邊遠地區的荒蠻部落,為西周政權的穩固立下汗馬功勞。在西周初期基本上各諸侯國之間都相安無事,但後來因為時間久遠,經過六、七代人以後,當初親密無間的血緣親情以及血統關係開始慢慢疏遠。各諸侯國之間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而勾心鬥角,一些諸侯開始在自己的封地內停止繼續往下分封,將權力慢慢收回集中。對王朝的賦稅和納供越來越少,這樣就從經濟上極大的制約了西周國力、財力的發展和鞏固。在一些諸侯國實力開始加強的同時,還尋找各種藉口討伐、吞併那些實力弱小的諸侯國,諸侯國的數量在減少,而剩下的諸侯們則勢力越來越強盛。並逐漸的有了更進一步的不臣之心,這些情況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的為西周滅亡提供了客觀條件。(到了東周時期,諸侯們的野心則開始迅速膨脹,相互之間的吞併戰爭愈演愈烈,形成了諸侯爭霸局面,中國歷史也因此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

三.平王遷都。

在周幽王死於犬戎之手後,各路諸侯前來勤王,本已經驅逐了犬戎、奪回了都城鎬京,並且擁立了周平王,如果能及時的調整政治和軍事策略,勵精圖治,休養生息,慢慢恢復國力,西周的歷史至少還可以延續一個時期。但可惜的是周平王由於剛剛即位執政,即沒有能力也缺少魄力,耳軟心活,目光短淺,在一些別有用心的重臣慫恿下執意遷都。周平王遷都洛邑後,等於直接宣判了西周王朝的正式覆滅。使周朝丟棄了關中岐、豐地區的險要之地,富饒的千里沃野輕易的被犬戎侵佔,這是周室政權最大的失策,這不僅失去了很多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供給,也把以鎬京為中心的各處軍事要地拱手讓給了異族,讓周室王朝直接管轄的土地面積急劇的縮小。

更為荒唐的是周平王竟然對秦伯贏開說:凡是秦國收復的土地就可以歸秦所有。他原本的意思是想讓秦國抵禦犬戎的侵略,從而保護周朝西北方向的安全。但他並沒有想到他這個決定簡直是養虎為患,也為自己的後世子孫埋下了禍根!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大片肥沃的土地誘惑下,秦國傾其全國之力,經過十多年的奮鬥,終於如願已償的打敗犬戎,驟然開拓疆土千里有餘,把地勢險要的鎬京以及關中大片肥沃的土地併入秦國的版圖,此後秦國的勢力不斷壯大,最後擠身於七大諸侯強國之列。(秦國不但滅了東周,還掃平了六國,建立起了強盛一時的大秦帝國。)

西周滅亡,還有一項鮮為人知的經濟根因,就是藉田制。藉田制,也被稱作井田制,實際上就是公私田制度。在那個時代,貨幣經濟尚不發達,私田是作為農民報酬分配給民眾的。但農民必須先把公田侍候好以後,才能到自傢俬田上幹活。公田是農民共同耕種,私田則是各家各戶獨自耕種。整體上,藉田制模式,就是一種農村公社生產模式。公社生產模式,在困難時期能保證每個公社成員公平公正、生存發展,但是在發展時期卻面臨著效率太低的難題。因為公田共同耕種,責任不清,到後期就出現了“不告知以時,則民不知;不道之以事,則民不為”的現象。是農民不知時節、不知道如何耕種嗎?其實不過是農民不願把精力放在公田之上,更願意把時間花在自傢俬田之上罷了。所以,後來史書就出現了“公田不治”的記錄——到如此地步,藉田制的衰落,是必然的。

藉田制的衰落,還造成了西周另一項制度難以適應形勢的變化——就是鄉遂制度。西周的“鄉”,基本就是“國人”之鄉,或者說是“士人”之鄉。周人的主力兵源,就是來源於各“鄉”。藉田制衰落後,各“鄉”成員收入大大降低,那麼周人軍隊裡的兵源素質勢必大大降低,造成周王室軍隊戰鬥力大大下降。所以,到西周中晚期,周王幾內屢次遭遇犬戎、淮夷入侵,周懿王為躲避犬戎人入侵甚至不得不遷都,周王室軍隊戰鬥力之弱,可見一斑。

面對周王室日漸衰落的現狀,西周晚期的幾位帝王不但沒有怠政,反而展開了兩次破釜沉舟的自救改革。周厲王的改革是“極左”:專利改革。專利改革,是將周王幾內的土地資源大部分收歸“國有”,由王室統一壟斷經營。短期內,專利改革讓周王室實力迅速增強,周厲王因此得以南攻淮夷,北逐犬戎,滅鄂國、攝楚國,戰果赫然。但是,這種激進的改革得罪了天下卿士、諸侯,勢必不能長久。所以,公元前841年爆發的“國人暴動”,讓周厲王黯然下臺,被囚禁在彘地直至死亡。專利改革,從此落幕。

周宣王改革是“極右”:不藉於千畝。不藉於千畝,是將周王室所有的“國有”藉田公社完全私有化,讓渡給那些善於經營的地主階層代為經營,周王室不再直接經營土地。短期內,這種與“地主”階層達成妥協的改革,贏得了天下大多數人心,使得周王室重新得到了天下卿士、諸侯階層的擁戴,周王室實力大大增強。周宣王執政前期東南徹底征服了淮夷,西北對犬戎發起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反擊,正式宣告了周王室的復興!

然而,周宣王改革的後遺症在他執政後期也暴露出來。底層的農民,由於藉田制的解散,在市場經濟衝擊和地主階層的殘酷剝削下,生活失去保障,紛紛逃離周王幾,以致後期周王室卿大夫們都擔心周宣王“料民”會暴露周王室人口急劇減少的事實。上層的卿大夫諸侯,也由於新市場經濟的衝擊,有些經營得好、有些經營得差,貧富不均而日漸離心;以致到周幽王時期犬戎入侵之時,居然沒有諸侯前來勤王,西周因此而滅亡!











青史流煙


公元前1406年,周王武滅掉了商朝暴君商紂王,定都鎬京,建立西周,西周成為我國曆史上的第三個奴隸制國家。周天子為了穩固統治,實行了歷史上著名的分封制,依據分封制,各地諸侯均要向周天子上交賦稅,戰時以烽火為信號帶軍隊聽候周天子調遣。分封制鞏固了周王朝統治,帶來了西周經濟文化的繁榮和強盛。

但是,到了西周末年,周王暴政,賦稅沉重,引發了公元前841年的國人暴動,趕跑了周厲王。之後周王朝平息暴動,但這次暴動沉重動搖了西周的統治基礎。西周到了最後一個王即周幽王時,周幽王更是一個暴君,對百姓的賦稅徵收依然繁重。周幽王娶了一位傾國傾城的妃子褒姒,為其傾情,為其迷倒。

可是美人褒姒不愛笑讓周幽王煩惱,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於是想了個烽火戲諸侯的辦法。據《史記·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顯然,當烽火點燃,濃煙滾滾直白天空飄去,各路諸候按照見烽火信號立馬帶軍隊聽侯周天子調遣的義務,紛紛風風火火帶人馬趕到校場,排列整齊,場面極為壯觀,美人褒姒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周幽王為之大喜,但烽火戲諸侯卻引發了諸候們的怨氣。

可是,之後褒姒又不笑了,周幽王為討美人一笑,再次點燃烽火,各路諸候以為這次真的是有他國入侵要打仗,又紛紛帶軍隊來到校場接受周王調遣,然而最終並不是打仗,還是跟上次一樣周幽王博得了美人褒姒的歡笑。這回不接契約行事,美人雖然笑了,卻徹底觸怒了各路諸候王,也為滅國埋下了伏筆。終於到了公元前771年,這一年,外族犬戎入侵,情勢危急,周幽王馬上叫人點烽火召集諸候帶軍隊打仗,但是,這回各路諸侯以為周的幽王又在戲弄他們,結果沒有一個諸侯帶軍隊抵禦犬戎入侵。這樣,西周就被犬戎所滅。所以說,西周滅亡是緣於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


鷹眼洞察


褒姒,生卒年不詳,姒是她的姓,褒國(今陝西漢中)人,周幽王姬宮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後母。

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國兵敗,獻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後,對她很是寵愛。前778年,褒姒為周幽王生下兒子姬伯服。從此周幽王對褒姒更加寵愛,最後竟然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為王后,姬伯服為太子。

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聯合鄫國、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姬伯服被殺於驪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擄走,從此下落不明,西周滅亡。

據《史記》記載,褒姒不愛笑,周幽王想出各種辦法讓她笑,但她還是不笑。周幽王設置烽火臺和大鼓,有敵人來到就點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都率兵趕來。諸侯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興,因此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不再信用,漸漸不肯應召而來。後來申國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援救,諸侯卻沒有前來援救。犬戎最終殺死周幽王,俘虜褒姒,西周滅亡。

在《呂氏春秋》的記載中,周幽王不是點燃烽火,而是擊鼓。當時西周建都在豐、鎬二京,那裡靠近戎人。周幽王與諸侯約定,在大路上修築高大的土堡,上面設置大鼓,使遠近都能聽到鼓聲。如果戎兵入侵,就由近及遠擊鼓傳告,諸侯的軍隊就都來援救天子。戎兵曾經入侵,周幽王擊鼓,諸侯軍隊都如約而至,褒姒看到非常高興,很喜歡周幽王這的種做法,周幽王希望看到褒姒的笑容,於是屢屢擊鼓,諸侯的軍隊多次到來,卻沒有敵兵。到後來戎兵真的入侵,周幽王擊鼓,但諸侯的軍隊不再到來,周幽王於是被殺死在驪山之下。

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對《史記》記載“烽火戲諸侯”之事提出疑義:“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並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一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無需舉烽。”

2012年,北京清華大學整理獲贈的戰國竹簡(清華簡)時,發現竹簡上的記述與“烽火戲諸侯”故事有所偏差。清華簡記載,周幽王主動進攻原來的申後外家申國,申侯聯絡戎族打敗周幽王,西周因而滅亡。清華簡上並沒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教授劉國忠稱,史學界對“烽火戲諸侯”曾有過質疑,認為《史記》中所載只是“小說家言”。清華簡的內容一定程度上支持這種質疑,從而部分推翻《史記》的記載。





星夜史話


西周末代的周幽王,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樂,醉心於女色。有一次竟然三個月沒有上朝理徵。周朝有個諸侯國叫褒國,其國君褒珦見天子如此荒唐,就來規勸,幽王根本不聽,反把褒珦關進大牢。

褒珦的兒子見父親被關,非常焦急,於是就於母親商量如何救出父親。人他們聽說幽王非常喜歡美女,就重金買下一個年輕貌美的少年,取名“褒姒”,教給她宮中禮儀,然後送給幽王。幽王見了大喜,於是下令放了褒珦。

這個褒姒有個怪脾氣,她從來不笑,不管多麼有趣的事情,都不漏笑容。幽王覺得十分納悶,對褒姒說:“王后生得妖媚,若再開顏一笑,你定更加動人了。”褒姒淡淡說道:“賤妾生來就不喜歡笑,大王不必見怪。”幽王不相信,下決心要讓她笑一笑。

幽王手下有個大臣叫虎石父,他出了一個點子。古時候,一旦遇到敵情,主要靠烽火臺報警。那些烽火臺遍佈各諸侯國,相鄰的能互相看見。如果白天某處發現了敵情報。這樣一座傳一座,用不了長時間,消息傳遍全國,各地諸侯就會率領軍隊趕往京都,聽候調遣。

荒誕無恥的幽王他了這個計謀,決定一試。幽王下令點燃烽火,頓時狼煙四起,直衝雲天。遠近諸侯看到烽火點燃,還以為敵國來犯,於是紛紛點齊兵馬。向鎬京奔來。他們趕到鎬京城下。卻看不到一個敵兵,只見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樓上喝酒看熱鬧。

諸侯們的這一陣奔忙,可把褒姒給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輕率行事,笑諸侯這樣容易是當。褒姒一笑,幽王高興了,馬上給了虎石父千金的獎賞。那些諸侯可氣壞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罵一通帶兵回去了。

當等到真有敵情的時候,可是這一次,諸侯們還以為幽王與王后嬉戲,全都按兵不動,就這樣鎬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腳下被殺掉了。

這個因一起風花雪月喪失江山的故事,只是向天下的君王講述了一個道理: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可恥下場。

其實西周的滅亡是有好多原因,而直接的原因是周孝王他無意中培養出了一個周朝的終結者——秦國。秦國不但滅了西周也滅了東周,最後更是滅了六國,統一了中國,建立起歷史上統一的封建帝國,開始了秦始皇的君臨天下。


海納百川233699882


歷史傳說和司馬遷的《史記》都是這麼說的。那就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悅之,為數舉火。其後不信,諸侯不至。

這就是所謂的愛情故事吧。於是才有了周平王東遷(雒邑),請看歷史故事【東周列國志】。


老頑童374236889


西周的滅亡不是因為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但也是因為女人

首先大家要明確一件事 沒有烽火戲諸侯 那是司馬遷編的

西周立國 為為防犯北方 正面建立了申國 並以申國女為王后 側面為西方為秦 東方為晉 幽州為商的貴族後代

周幽王為褒姒後 廢申後 申囯讓道 鬼方破鎬京才是真像


超超9918


狼來了的故事中,撒謊的小孩被狼吃掉不是因為撒謊,而是因為狼真的來了,並且我們的成年人並沒有意識到小孩是不知道如何抵禦狼的。

同理,西周的覆滅,不是因為烽火戲諸侯,而是因為內有國內矛盾重重,外有少數民族入侵,諸侯林立。

即便沒有烽火戲諸侯,西周的覆滅也是必然的,逃不過歷史的車輪滾滾,頂多是多苟延殘喘幾年而已。傳說周朝800年統治,已經是很長壽的朝代了。滿足吧


莫事來嗑


關於西周的滅亡,通常的印象都是停留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被西戎入侵殺害,最後以周平王東遷為結束。但是歷史的現實卻沒有這麼簡單。西周的滅亡絕對不是因為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更不是周幽王一個人的鍋,更多的但是政治體制的原因所致,周王朝實施分封制,周王是天下共主,是諸侯們的家長。但是到周王朝後期,從周共王開始,諸侯們開始全面擴張。人口土地快速增長。而周王室卻自廢武功,削減軍隊。同時還默認了諸侯們對額外領土的佔有權。當週王室想要遏制諸侯發展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諸侯貴族們都成了周王室的敵人。所以西周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步步失去自己的統治權,走向滅亡的。


生活小結


不是,這只是,導火線,而且那些男人把自己的無能全部推給女人,叫人幫他們背鍋而已


秋天的落葉197830071


王朝興衰有那麼簡單嗎?顯然沒有,烽火戲諸侯只不過是導火索,諸侯勢力發展不均,個別諸侯遠強於其他諸侯,並不遜於周王,以此產生諸侯與周王、諸侯與諸侯之間的矛盾,這才是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