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关守将马邈真的是不战而降吗?为什么呢?

笑看三国风云


公元263年,钟会率领大军,和姜维对峙于剑阁,而邓艾却另辟蹊径,率领自己的军队偷渡阴平,攀登小道,凿山开路,越过七百余里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到达益州腹地江油。演义中,江油守将马邈听闻曹魏军队到来,并未做抵抗,不战而降。正史上,马邈也是不战而降吗?

正史上,马邈并不是不战而降,而是是经过一番苦战,力尽不敌而降的。演义中对马邈的描述,故意把马邈贬低了,我们被演义误导了,“冤枉”马邈了。下面依据《三国志》中相关描述,分析如下两个原因。

其一,马邈主动出击,伏击田章,却被击败。

据《三国志.钟会传》中记载,当时邓艾并非孤军奋战,钟会也派出自己的部将田章,配合邓艾,从剑阁西边,绕道小路,向江油进发。田章行军路线比邓艾的好走,率先到达江油。而江油守将马邈,早已探知到曹魏将领田章前来偷袭江油。于是他提前在半路上设下埋伏,这支伏兵足足有三校,大概3000多人(三国时期,一校大约 1000人左右)。那么当时江油能有多少兵丁呢?蜀汉兵力不多,像江油这样的后方关隘,都会设置关都尉,他管辖的军队最多不会多于5000人。

当时,大将军姜维率领主力,在剑阁和钟会对峙,可能抽调各地军队。江油实际军队可能少于5000人。他主动出击,派出3000军队,伏击田章。如果战胜,消灭远道而来的田章军队,江油就可能转危为安。而马邈战败了,损失惨重,这3000军队,大概只剩下了数百残兵败将。他匆忙率领这些残兵败将,退回江油,固守江油。《三国志.钟会传》中记载如下:

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其二,马邈在战败后,弹尽粮绝,不得已投降邓艾的。

马邈战败,退回江油,准备固守江油。“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此时江油城外,不但有田章的军队,还有偷渡阴平的邓艾大军。双方会师,军队合在一起,具备了夺取江油的实力。田章军事实力如何,我们不得而知,邓艾军事才能,有目共睹。他曾经和蜀汉大将军姜维大战多次,胜多负少。姜维伐魏,大部分失利战败,都有邓艾的影子。

当时,蜀汉能和邓艾一较高下的大将,也只有姜维了。可是,姜维此时在剑阁,和曹魏大将钟会对峙,分身乏术,抽不出身,没办法来到江油和邓艾大战三百回合。此时的江油守将马邈,估计连战场也没上过几次,军事水平低下,连伏击田章都遭到大败,他怎么可能是久经沙场的邓艾对手呢。

邓艾在经过崇山峻岭,到达蜀汉腹地江油时,守将马邈刚刚伏击田章失利,士气低落,弹尽粮绝,不得不出城投降。他不是在曹魏军队来到时,直接献城投降的,而是经过了一番苦战,最后才投降的。

演义中马邈形象

而三国演义中,刻画的江油守将马邈,却是这么一个贪生怕死之人。他听闻东川丢失后,只是简单整顿军务,提防大路,想着有大将军姜维在剑阁,感觉自己无所谓。他照旧和自己的妻子李氏饮酒作乐,李氏多次劝说,他也不听。突然,邓艾率领2000余人,从小路来到江油,冲进城里。

如果此时马邈组织军队,也不是没有机会围剿邓艾的2000军队的,然而他却惊慌失措,号召全城老百姓,及自己的本部人马,归顺了邓艾。邓艾得到江油的兵马及粮草补充,用马邈为向导,向成都进发。此时,马邈妻子李氏,羞于马邈叛变,自缢而亡。邓艾感慨李氏贤惠,厚葬了她,还亲自祭奠。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艾准其降。遂收江油军马于部下调遣,即用马邈为乡导官。忽报马邈夫人自缢身死。艾问其故,邈以实告。艾感其贤,令厚礼葬之,亲往致祭。

演义中这段描述,明显和《三国志》中记载有出入,把江油守将马邈刻画成一个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邓艾大军来到江油时,无心抵抗,直接率部投敌。他的妻子李氏自缢,更是为了衬托出马邈的无耻。

而正史上,马邈还是经过一番苦战,在最后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他才归顺邓艾的。因此,演义中,过分贬低了马邈了,我们被演义误导了。


魁哥说三国


把蜀汉灭亡的大锅盖在江油关守将马邈头上是不太公平的,熟读罗贯中《三国演义》都非常痛恨马邈的投降。在书中,马邈听闻邓艾了后,惊闻天人就立即投降,甚至连他的夫人都不如,这个描述完全摸黑了马邈的功劳,千古奇冤,我们拨开历史迷雾,一探究竟,还原马邈历史真相吧。

第一,马邈防守。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马邈不战而降,看到邓艾来了就开门投降,这个说法确实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在邓艾等人和姜维在沓中鏖战的时候,马邈已经得到前线战报,已经为这个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了准备,已经做了详尽的防守准备。在距离江油关前线,他埋伏了至少三校的兵力,打算以逸待劳,给对方疲惫之师打一个埋伏,一旦得逞,虽说不能够全歼对方,至少可以击溃来犯的邓艾吧。

根据蜀汉时期的兵力部署,江油关的守军也就是三千多人,而马邈在距离江油关不远的地方就埋伏了三千人,可谓下了极大的本钱,孤注一掷。马邈的赌博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邓艾率领疲惫之师过七百里无人的阴平道,到达江油关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再遭遇伏击,全军覆没也是很有可能的,扭转乾坤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马邈的冒险也是值得。

第二,马邈失算。

<strong>

事情的发展超出了马邈的预料,埋伏的人马没有等来邓艾的疲惫之师,却等来了田章的生力军。根据钟会和邓艾先前的约定,邓艾走阴平小道,而钟会则派先锋部队出剑阁以西去接应邓艾。钟会派田章率领先锋部队出剑阁以西,也就是绕过剑阁关口,从侧面翻山直接到江油关,在距离那里不到一百里的地方发现了马邈的伏兵。

久未经过战争的马邈部队如何是先锋田章先锋部队的对手?即使处于埋伏状态,马邈也无法击败锐气正盛的田章部队,此战后,马邈应该是仓皇败退江油关。而田章在此刚好遇到了邓艾,两支部队在这个地方汇合,而邓艾则让田章作为先锋进攻江油关,这点在《三国志》钟会传中有详细记载:

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

<strong>

第三,马邈投降。

被田章击败的马邈很快退回江油关,而田章也很快就尾随而来,没有给马邈喘息的机会,两支汇合的部队导致马邈和邓艾在兵力上相差悬殊,在士气上也是天壤之别。如果在先前,江油关还抱有击败对方的侥幸心理,那么经过这次偷袭之战后,士气低落,完全丧失了信心,剩下的残兵败将已经完全没有斗志,而前线姜维处也没有任何救援的消息,走投无路的马邈选择投降了。

诸葛瞻也是在江油关失守后不久,率领大军到绵竹回击邓艾,由此可见这个消息应该是来自前方江油关失守后才做如此安排,因此不能说江油马邈没有什么动作就投降了,至少应该是在给后方报信之后才投降的,他做了一个守将应该做的事情吧。

总而言之,江油关守将马邈并没有不战而降,而是做了英勇的抵抗,最终失败,只是很遗憾他的努力在大趋势面前犹如螳臂当车,无济于事。在实力处于绝对弱势的情况下,才不得不投降,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笑看三国风云


说完《三国演义》 我们来说下陈寿先生《三国志》里的记载,《三国志·钟会传》 记载:“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可见,攻打江油的过程中,确实遭到了蜀军的抵抗。“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从这里可以看出马邈做了抵挡,派了三校伏兵(汉时编制,一校为1000人),可不敌田章,随后马邈降了。


《三国志》记载的比较中肯,马邈深知不敌邓艾,加上后续钟会派田章增援邓艾,马邈守军估计就五千左右,派出伏兵被破,只能投降。就算不投降,后面钟会大军沿着邓艾路线也会源源不断补充过来,马邈还是守不住。但并非是不战而降,蜀汉的灭亡,不是马邈一个人能决定的,我们也要客观的去看待这件事情。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江油关守将马邈最终是投降邓艾了,但不是不战而降,而是伏击失败后投降的。

在《三国演义》等艺术作品中,马邈是不战而降的。

据《三国演义》一百七十回记载,邓艾偷渡阴平,而江油关守将马邈未做准备,每日饮酒作乐。他的妻子李氏劝他应该抓紧备战,以防不测。但马邈却说,对抗曹魏大军自有大将军姜维,与我何干?

话音刚落,只见家人慌忙禀报说邓艾率领两千人兵临城下。由于马邈一点备战都没做,所以慌忙出城投降邓艾,并说自己早有归顺之意。邓艾大喜,便以马邈为向导官,由他带路进攻诸葛瞻驻守的绵竹。

马邈的妻子李氏知道后悲愤不已,自缢身亡。邓艾将其厚葬。

其后,罗贯中还用“可怜巴蜀多名将,不 及江油李氏贤”的诗句来讽刺马邈。由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影响深远,所以马邈不战而降的负面形象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到民国时期,在川剧《江油关》和京剧《蜀亡鉴》中,马邈再次被塑造成不战而降的形象。《江油关》创作时,正值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而《蜀亡鉴》创作时正值抗战时期,所以马邈便被赋予了更多时代特色,定性为汉奸卖国贼,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被人人痛骂。

所以在艺术作品中的马邈,是不战而降,卖主求荣之辈,是彻彻底底的反面人物。

不过在正史中,马邈并不是不战而降。

据《邓艾传》记载“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这短短几个字证明马邈最终投降了邓艾,不过在投降之前还写到先登至江油,这就揭示出马邈并不是不战而降,而是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先登就是先头部队、精锐部队的意思。在《三国志》中,凡是提到先登之处,必定有一场恶战。

如李通“通为先登,大破(张)绣军”;许褚“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典韦“每战斗,常先登陷阵”;张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可见邓艾在江油必定经历了一场恶战,而与之对抗的正是江油太守马邈。

那么这场战斗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虽然《邓艾传》中没有提到,但《钟会传》却有这样一条记载:“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从中可知,钟会得知邓艾偷渡阴平后,便派部将田章跟进,从剑阁以西出兵江油,他在行军距江油百里之地时遭遇了蜀汉伏兵,这支伏兵共有三校的兵力。最终田章击破了这支伏兵,并遵邓艾之命,先登长驱直入。这便与《邓艾传》的记载相吻合了。

那么这支伏兵是谁埋伏的?很明显,是江油太守马邈。而这支伏兵有“三校”,按蜀汉兵制,一校兵马人数为一千,马邈在城外埋伏三千人之众,足见其是做了一番准备的,他想利用地形优势,将来犯之敌歼灭于江油郊外。

不过事与愿违,马邈的三千伏兵却被田章所击溃,而这些兵马是江油的主力。伏兵溃散,马邈的江油只剩空城一座。邓艾得知田章在郊外击破蜀汉伏兵后,便命其一鼓作气先登至江油。

面对来势汹汹的田章所部,马邈已经无回天之力。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殉国或投降。最终马邈没有选择以身殉国,而是投降邓艾。也正是这个举动,致使他被后人唾骂。

其实蜀汉灭亡时,自有殉国的将领,如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但投降曹魏的也不在少数,如拥兵据守剑阁关的姜维等人。


石头说历史


刚刚查阅了一下资料。借他人的查阅记录,谈谈这件事。

马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城太守,因为投降,遭受了千古骂名,甚至堪称是蜀国灭亡的第一责任人。

他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

始作俑者就是罗贯中。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对蜀汉的喜爱是非常强烈的。本来嘛,刘备是汉家正统。所以蜀汉灭亡就怪罪于天意和小人。

因为天意,邓艾偷渡阴平小路居然成功。因为小人,蒋舒和马邈投降献城。姜维再这么努力也阻挡不了蜀汉灭亡。

再说说黄吉安大师。他是川剧创作人。他就是创作江油关这一经典剧集。反派马邈被斩首,夫人被祭奠。对于删改历史。黄大师则声称恨这个叛徒小人,这样的家伙必须死。

不过呢,这样的剧集对当时抗日时期具有很好的宣传效果。促进了各个民族抗日的决心。

程砚秋大师把江油关改编为蜀亡鉴,并亲自演李夫人来羞辱马邈。

李夫人的形象更加高大上,而马邈直接被骂惨。

三国志记载马邈不是不战而降,而钟会传记载他们在江油关中了蜀军埋伏。邓艾传记载马邈投降。

可以说,马邈还是派兵埋伏,抵抗一下,无奈自己兵少,抵挡不了魏国大军。先败于钟会,后来不得不投降邓艾。

可以说,马邈的投降真的是逼不得已。再险峻的关口,没有军士齐心,没有经济条件,都注定了失败。马邈也是没有办法。

蜀国灭亡的大帽子扣在马邈身上。也是欺负这个小人物吧。马邈唯一说的出来的身份就是祖上是马超。

马邈的悲剧也令人心痛。艺术往往毁了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