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是后人的传说,老子回到故乡陈国著书讲学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老子是先秦道家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史可考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留下了五千余言《道德经》阐发自己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在研究《道德经》,从中汲取智慧。

老子这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生平却极为神秘。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相信,老子西行去了秦地,并不知所终。

老子西行的故事是这样的:老子本是周王室守藏史之史,他见到周王室衰微,于是骑着一头青牛西出函谷关(也有人说是散关)。守关的官吏名叫尹喜,他看到打东边来了一道紫气,便知道是有圣人来了(这就是成语“紫气东来”的来历)。于是他留住了老子,求他留下一部著作,老子拗不过尹喜,便写了五千余字的《道德经》,之后他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是后人的传说,老子回到故乡陈国著书讲学

然而这终究只是个传说而已,历史上真实的老子并没有西行,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著书讲学。

在先秦时代,并没有老子西行的传说。相反,在《庄子》一书中却记载着老子辞官后回了家乡。比如《天运》一篇中写着,子路曾跟孔子说,自己听闻老聃免官后回到了故乡: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庄子·外篇·天道》)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是后人的传说,老子回到故乡陈国著书讲学

《天运》一篇中也写着,孔子五十一岁那年还没有闻道,于是前往沛地拜见老聃: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庄子·外篇·天运》)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老子的故乡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老子在世时,苦县属于陈国,后来属于楚国),在今天的涡阳县、鹿邑县一带(涡阳属于安徽,鹿邑属于河南,两地在争“老子故里”的名号,其实两地相距不过八十公里)。看地图便可知晓,老子故乡距沛(今天的徐州)很近。

所以,依照《庄子》的说法,老子辞官后回到了故乡。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是后人的传说,老子回到故乡陈国著书讲学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老子过关的故事,但他没有写老子去了哪里。

司马迁写道,老子在过关时,被关令尹留住,写了五千余言的《道德经》。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司马迁只字未提老子“西行”,更没有说老子过的关是函谷关或散关。不过从《老庄申韩列传》中推测,老子最终还是回到了故乡。

司马迁说,老子的儿子李宗当了魏国的将军 , 封在段干: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魏国正在老子故乡附近,虽然《史记》中的这个记载在时间上有很大的差距(因为老子与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比孔子年纪更大,孔子生于公元551年,而魏国成立于公元403年,老子的儿子怎么也不可能在魏国当将军),但是这说明司马迁认为,老子的后代活跃于其家乡附近。这条记载从侧面证明了老子回到了故乡。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是后人的传说,老子回到故乡陈国著书讲学

司马迁还说,战国时楚人老莱子也被人认为是老子。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如果老子去了秦地,当时的人绝不会将楚地的老莱子说成是老子。这也说明老子回到了故乡——陈国,后来成了楚地。

老子回到故乡,自然是著书讲学,影响力很大。因为据《庄子》一书记载,老子逝世时,为他痛哭的人很多。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庄子·内篇·养生主》)

从老子创道家学说开始, 一直到西汉初年 ,道家学派一直活跃在以陈地为中心的郑、宋、齐一带,这也说明了老子的影响力。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是后人的传说,老子回到故乡陈国著书讲学

那么老子西行入秦的传说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可能要怪司马迁。

司马迁在《老庄申韩列传》中记载了一位名叫太史儋的人,也有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而太史儋曾经入秦见秦献公: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也许正是根据这一记载,后人创造出了老子西行入秦的故事。因为秦国最终一统天下,如果老子去了秦国,岂不能暗示老子很有远见卓识吗?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是后人的传说,老子回到故乡陈国著书讲学

首先记载老子西行故事的是西汉的学者刘向,他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系统叙述神仙的传记《列仙传》,把老子当成了神仙人物。

在《列仙传》中刘向是这样描写老子出关故事的:

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列仙传》)

与司马迁记载的故事相比,刘向的故事有两个区别。第一,他写明了老子是乘着青牛车出关的,居士我想想也很有道理,因为老子毕竟是中央官员,怎么也应该有辆车吧;第二,他明确地说出了老子的去向——入大秦。

唐代司马贞在著《史记索隐》中,为这个故事添加了更多细节: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史记索隐》)

从此在大家心中,老子就以青牛为坐骑了。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是后人的传说,老子回到故乡陈国著书讲学

那么刘向、司马贞等人为什么认为老子骑的是青牛呢?很可能因为古人认为青牛是一种神物,是木精、树神。

《录异传》中说,秦文公曾经砍了一棵巨大的梓树,树被砍断后,有一头青牛(树神)走了出来,进入了沣水中。秦文公还专门立“怒特祠”来祭祀青牛,从此青牛成了民间信仰中的神物。

晋代道士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也记载:

千岁松树……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犬,或如青人,皆寿万岁。

也许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愿意相信,仙风道骨的老子是骑着青牛出关的吧。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是后人的传说,老子回到故乡陈国著书讲学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又诞生了老子化胡的传说,即老子西行去了天竺,创立了佛教。

佛教在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当时中国人还不了解佛教思想,他们见到佛教徒们个个生活简朴,清心寡欲,而中国的道家也主张清静、空虚、无为、寡欲,与佛教很相似。所以在当时中国人的观念中,佛教与道家是相似的,人们常把佛陀和老子放在一起祭拜。

佛教徒们为了在中国传播佛教,也利用中国人的这种误解,改造了“老子西行”的传说,创造了“老子化胡”的故事。

佛教徒们说,老子先去了西域,后又到了印度,他化为释迦牟尼,创造了佛教。所以佛教与道家同根同源,信佛即是修道。这一说法在中国广为流行,比如后汉书记载:

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后汉书·襄楷传》)

所谓“浮屠”就是“佛陀”的另一种翻译,可见东汉时期,已经有人说老子去了夷狄之地,做了佛陀。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是后人的传说,老子回到故乡陈国著书讲学

到了东汉末年,张道陵、张角等人创立了原始道教。道教吸收了先秦道家思想,并将老子奉为创始人。此时的道教是一个新兴宗教,而佛教则已经站稳了脚跟。道教为了跟佛教抢客户、争市场,便利用了佛教徒创造的“老子化胡”传说。

西晋有个道士叫做王浮,他改造了“老子化胡”的故事,写了一部《老子化胡经》。

《老子化胡经》中写道,老子出生在商代,并一直活到了周代。当时的天子是周昭王,老子西出函谷关,并把守卫函谷关的官吏尹喜收为徒弟。老子出关以后就到了西域,他在西域创建佛教,被人尊称为清净佛。后来在周桓王的时代,老子派弟子尹喜到天竺投生为一个小国的王子,即乔达摩·悉达多。后来悉达多出家,在天竺宣传老子的思想,教化胡人。

王浮的目的很简单,他伪造《老子化胡经》是想证明佛教比道教低一辈,道教的地位比佛教高,道教才是最正宗的。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是后人的传说,老子回到故乡陈国著书讲学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是后人的传说,老子回到故乡陈国著书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