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不要談“大勢所趨”,一旦房價大跌,老百姓也不好過?

凡事有利有弊,樓市房價的漲跌也是如此。在中國老百姓眼中,“高高在上”的房價彷彿是一道難以邁過的坎,令人充滿壓力;輿論界也總是傳出房價上漲的消息,令購房者們不敢怠慢,一臉不滿地掏出多年積蓄。於是“房價別漲”似乎成為一種普遍訴求,任何風吹草動更被渲染成“大勢所趨”。但中國地廣人多,任何現象都具有片面性,一旦房價大跌、樓市“入冬”,恐怕老百姓的日子也並不一定好過。

樓市不要談“大勢所趨”,一旦房價大跌,老百姓也不好過?

什麼情況下房價會大跌?

眾所周知,中國不同於西方國家,我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國情,在宏觀調控方面我國一直頗有優勢。這種情況下,中國市場得以穩健發展,一般也不會有大亂子出現,事關民生的樓市更是如此。因此房價有可能會隨著市場經濟的自由發展微調,但是如果出現大跌,要麼是金融危機,要麼是樓市泡沫之類的歷史級經濟災害。這種情況一旦出現,房價雖然大幅下跌,但是老百姓的生活環境也會變得惡劣,到時即便滿眼便宜房子,恐怕也已經無心購買。

樓市不要談“大勢所趨”,一旦房價大跌,老百姓也不好過?

房價大跌對老百姓的影響

首先必須承認,對於擁有多套房產的富豪來說,房價大跌雖然看起來影響巨大,但這些房子本身就是富豪們的投資,是投資自然有賠有賺。再加上這些人往往身價驚人,房價的損失或許只是九牛一毛;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有些人是沒有房子的,房價大跌對他們自然毫無影響。對於有房子的低收入人群來說,房子本身就是剛需,沒有交易需求,房價漲跌也不至於帶來嚴重後果。

樓市不要談“大勢所趨”,一旦房價大跌,老百姓也不好過?

然而中國樓市的主力軍始終是中產階級——月入萬元,有房有車,看起來生活無憂無慮。然而這一切只是表面光鮮,實際上多數人都身背鉅額債務——房貸。一旦房價大跌,那麼這些家庭的資產將嚴重縮水,甚至會像當年香港樓市一樣變成負資產,這種情況是任何購房者都不願看到的。

樓市不要談“大勢所趨”,一旦房價大跌,老百姓也不好過?

除此之外,房價大跌還會影響老百姓的積極性:對於已經有房的人來說,房價下跌時買房相當於股票中的“補倉”——補得越多,以後房價反彈時賺得越多。對於仍未買房的年輕人來說,房價下跌相當於“抄底”,聽起來更讓人激動無比。什麼投資、創業之類的想法統統拋在一邊,因為買了房似乎就能獲得最大程度的財富升值。這些都是房價大跌後可能帶來的懈怠情緒,對於社會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樓市不要談“大勢所趨”,一旦房價大跌,老百姓也不好過?

根據最新的媒體統計,我國城鎮居民的家庭資產,有超過70%以上已經被房產佔據——如果該家庭入賬10萬,那麼有超過7萬都花在房子上;如果該家庭有10萬資產,那麼最多也只能有3萬元可供開銷。一旦房價過度下跌,那麼老百姓將湧入樓市買房,屆時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更會進入惡性循環,這恐怕是任何人都不願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