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傲霜绿更翠,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青松傲霜绿更翠,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尹桂芳

几年前曾为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写过一篇《尹桂芳的青年时期》,现在再写一篇《尹桂芳的晚年生活》。“青年时期”这一篇,主要记叙了她在四十年代中期创造“芳华越剧团”,峥嵘岁月中的艺术业绩。“晚年生活”这一篇,主要描述她在“文化大革命”后,以致残之身,为越剧事业继续奋战,谱出了一曲生活上的强者之歌。

首开流派演唱会

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在上海市当时演出场子最大,能容纳观众最多的文化广场,隆重举行了“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

这是一个不平常的年月。这一年,正是尹桂芳从事越剧工作五十年的纪念年。这一年,也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年。春风拂大地,百花向阳开。越剧艺术从此挣脱“四人帮”的艺术禁锢而走向复兴。尹桂芳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这也是一场不平常的演出。尹桂芳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终于积愤成疾,突发中风而半身不遂。经过几年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她就坚强地登上了舞台,和广大热爱越剧艺术的观众见面。这正是一场不平常的演出。越剧界的所有著名演员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戚雅仙、吴小楼等等都来参加同台演出和上台祝贺。这是新时期以来第一次越剧群星大汇萃,广大越剧观众第一次见到阔别十多年的自己喜爱的越剧演员重聚舞台,文化广场顿时成为沸腾的热点。

尹桂芳和袁雪芬合唱了《山河恋》中的选段《送信》。这是她们在四十年代十姐妹义演时唱过的一段对唱,是当年越剧姐妹团结反抗旧社会的值得纪念的唱段,现在又成为越剧老姐妹新时期再立新功的开场曲。尹桂芳致残,嗓子不如当年那么柔和婉转了,身段也不能象当年那么运转自如了。但是,尹派的韵味、风采始终环绕在观众的心田深处,尹桂芳的那一股坚强、豪迈、乐观、开朗的澎湃热情征服了全场数以万计的越剧观众,掌声和笑声共鸣,鲜花与热泪齐飞。那晚,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妇女摇着轮椅来看戏。她说:尹桂芳身残能上台,难道我就不能带着残疾来看她的戏吗?正是:盛况一时,至今难忘。

“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恐怕是新时期以来,上海第一个越剧演员的专场演唱会,也是第一个戏曲演员的专场演唱会。这个演唱会是在上海市文化局、浙江省文化局、福建省文化局大力支持下,由上海市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越剧院主办的。应该说是开了风气之先。接下来,越剧演员范瑞娟,傅全香等等和很多青年戏曲演员,都在电视台、电台的支持下,先后召开专场演唱会。专场演唱会之花遍地盛开。


青松傲霜绿更翠,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后排左起:王文娟、戚雅仙、吴小楼、袁雪芬、尹桂芳

前排左起: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张桂凤、徐玉兰、徐天红

这就是尹桂芳晩年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她开了风气之先,她奏出了强者之歌,她用半残之身在艺术道路和生活道路上走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初拍电视艺术片

尹桂芳晚年生活的第二件大事是在八十年代初期拍摄了电视艺术纪录片:《尹桂芳和她的舞台艺术》。

越剧表演艺术家都在电影银幕上留下过艺术形象,袁雪芬、范瑞娟有《梁祝》,徐玉兰、王文娟有《红楼梦》,傅全香有《情探》,金采风有《碧玉簪》,戚雅仙有《石榴红》等等。唯独尹桂芳没有在银幕上留下艺术形象。这是尹桂芳艺术生活上的一个遗憾,也是越剧艺术史上一个很大的遗憾。

尹桂芳曾有过二次拍摄电影的机遇。一次早在四十年代中期,一九四七年,当时正是尹桂芳的青年时期,芳华越剧团声誉正盛,她已经和有关方面谈妥了条件,着手准备拍摄越剧电影《风流王孙》。后来为了参加越剧十姐妹义演《山河恋》,她毅然地放弃了拍电影的计划,而投入了这个越剧史上写下光辉一页的重大活动。还有一次,是六十年代初期,原定由尹桂芳和袁雪芬合作拍摄越剧电影《西厢记》,扮演崔莺莺与张生,还考虑傅全香扮演红娘,这正是越剧史上一个值得记载的大事,可是后来由于形势变化也未能如愿。于是,尹桂芳在电影银幕上就留下了空白。

青松傲霜绿更翠,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越剧《山河恋》剧照


青松傲霜绿更翠,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义演《山河恋》的越剧十姐妹

青松傲霜绿更翠,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尹桂芳《西厢记》剧照

八十年代,电视艺术开始普及。尹桂芳虽然已经致残,无法使自己的精美艺术完全重现荧屏,然而却可借此留下一些艺术资料,因此她就为此而作出最大努力。尹桂芳为拍摄这部艺术纪录片,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心血和精力。这部纪录片共收录了尹桂芳主演的四部名剧《红楼梦》、《屈原》、《何文秀》、《盘妻索妻》的四个选段:《哭灵》、《天问》、《桑园访妻》、《洞房》。她扮演了贾宝玉、屈原、何文秀、梁玉书四个角色。这些戏中的艺术形象,是她几十年来常在舞台上扮演,创造得最完美的,也是在尹派观众中印象最深刻的。


青松傲霜绿更翠,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尹桂芳《何文秀》剧照

青松傲霜绿更翠,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尹桂芳《屈原》剧照

青松傲霜绿更翠,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尹桂芳《盘妻索妻》剧照

然而现在她已是半残之身,怎么表现呢?首先在唱腔上可以依靠现在的科学声腔设备,她在五、六十年代灌录的唱片,为她解决了难题。这四个选段,依然体现 了尹桂芳当年的柔美、飘逸、婉转、潇洒的风韵。但是, 电视艺术纪录片,不是唱片、音带,它是有声有色,需要出现形象的。这个问题,就更为难。有人想到,就让尹桂芳的弟子来扮演角色,而让尹桂芳的唱片在背后配音。但是,这样的艺术纪录显然不仅在艺术上大为逊色,也失去了它的历史价值和保留价值。尹桂芳毅然决定由自己来化装,自己来表演。尽管这样做,她要为化装、服装、表情、动作付出多多少少汗水、精力、心血。她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和挫折。她终于将这四个名剧选段拍摄成片。她还随着摄制组到越剧故乡嵊县和她的出生地新昌去拍外景,丰富了这部艺术纪录片的生活内容:这部电视艺术片是由上海电视台女导演赵慧娟摄制的,文字本由我撰稿。限于当时的摄制条件和尹桂芳的身体条件,艺术片只是浮光掠影地记录了尹桂芳的艺术生活,远不能表达尹派艺术的精萃和尹桂芳的思想生活和坚强意志。但是它终究为尹桂芳留下了可贵的艺术资料。后来,宁波电视台拍摄越剧十二个艺术家的传记片,尹桂芳的四个名剧选段, 就被转录,成为重要内容。最近,上海有线戏剧台介绍越剧小生流派尹派艺术,这四个名剧选段,也成为主要片断。

近年来,尹桂芳已从花甲之年进入古稀之年,身体状况已更见差。八十年代初期留下的影视资料,更见可贵。她那时挥下的汗水和付出的辛勤劳动终于结出胜利的硕果。这是她晚年生活中,以半残之身走出的第二步,这一步,比起第一步来更艰巨,更困难,但是,更有力,更踏实,更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