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房,还是再等等?马云、徐静蕾的“建议”不谋而合

人们习惯把买了房却要还贷款的人,称之为"房奴"。虽然头上都顶着"房奴"两个字,但是"房奴"与"房奴"之间还是不一样的。这里的不一样并不仅仅是横向的,更重要的是纵向的。

不一样在哪里?

10年前、20年前的"房奴",与现在的"房奴"是不一样的。

那时的"房奴",只是暂时的房奴,原因有两个。一是随着收入的大幅增加,房贷变得"微不足道",不再影响生活;二是房子的升值,使之沉淀了大量的财富,对比从前的付出,获得的回报更是巨大。

现在买房,还是再等等?马云、徐静蕾的“建议”不谋而合

而现在的"房奴"面对的情况却是大大的不同。首先,房价从低到高,如今"一览众山小",现在的购房者需要付出的更多。今年,世邦魏理仕发布的《2019全球生活报告:城市指南》显示,全球十大房价最高城市中,中国入围四城。香港排榜首,而上海、深圳、北京分列第三、第五和第九名。

其次,从"房改"至今已有20多年,这20多年是房地产的黄金20年,房子从短缺到富余。经济日报社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显示,全国家庭平均自有住房套数为1.02套,即每个家庭平均拥有1套住房。

一方面房价处于高位;另一方面房价的空间,已经不大。现在买房子,既要承担20年来房子增值的"锅",又要面临未来楼市的不确定性。现在的"房奴",同10年、20年之前的能一样吗?

楼市到了转折点,"停涨"趋稳已现。

现在买房,还是再等等?马云、徐静蕾的“建议”不谋而合

有一个朋友一直对楼市充满了热情,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买房子,就像5元一小时的停车费,再便宜都觉得贵,突然有一张罚单贴在玻璃上让交200元违章停车罚款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早知道就给10元停车费了!

这段比喻非常形象,也特别让人心动。只不过,它并不适合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停涨"趋稳已是大方向。

近年来,不管是"房住不炒"的定位,还是"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提出,还是始终是楼市主线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并不像一些人所预想的那样,只是一阵风,吹过去就过去了。而实际上,调控的力度在加深,调控的效果在显现。

2019年1-9月份,共计415次的楼市调控,刷新了历史记录,远远超过2018年同时间段的385次。同时,效果也出来了,楼市出现"停涨"趋稳现象。从统计局数据来看,自6月份以来,70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调城市数量,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在20个及以上,9月份这一数字增加至28个,外加12个二手房销售价格持平的城市,下跌数量创43个月(自2016年2月起)以来的新高。

现在买房,还是再等等?马云、徐静蕾的“建议”不谋而合

有涨有落才是自然规律,只涨不落的"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一个齿轮你给它一个初始力,它就能永远地转动下去,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就像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水氢燃料车"一样,号称"在不加油不充电只加水的状态下,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小轿车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而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与人们想象的相差甚远。与之相比,楼市不也是如此吗?

买房,要量力而为。

马云曾经针对年轻人买房的问题这样说:如果都像今天这样买房子,30年后,每一对年轻人至少要管理和支付5套房子,赡养8个老人,到时候得是多大的负担。

美女导演徐静蕾也曾建议,“如果没有达到非常轻松就可以买房的状态,建议不要买房,更不需要用买房来证明什么”。

现在买房,还是再等等?马云、徐静蕾的“建议”不谋而合

从某方面说,现在的房价似乎并不是非常合理,租房更适合年轻人的刚性需求,就经济的角度而言,花光父母的积蓄买房显得并不是很聪明。

马云、徐静蕾的话放在当前是相当适用,房子不再像10年、20年前那样,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间,那时如果不买房,会离买房的门槛越来越远,现在则不会。即使以后买不了商品房,还有逐渐增多的“经适房”可供“夹心层”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