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地名探究——原为阴岛,后改红岛——红岛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齐鲁地名探究——原为阴岛,后改红岛——红岛

红岛区位图

【地名由来】

齐鲁地名探究——原为阴岛,后改红岛——红岛

阴岛老地图

红岛原来叫阴岛

“阴岛”即现在的红岛,之所以称为阴岛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该岛位于胶州湾北部,古为独立的岛,相对于陆地,阴岛位于水之南,水之南为阴;二是岛上经常云雾笼罩,天阴地暗,故名为“阴”。

史料记载,在100多年前,红岛曾是胶州湾内的一大孤岛,到了近代,与海洋相连成为半岛。因岛形状像莲花,也曾有"莲花岛"的称号。

至今,在红岛还风行一个官方传说,秦始皇为求长命百岁药,于某年巡游胶州湾时,远远地望见了红岛,就问左右的随从这个岛叫什么名字。一名大臣回应说这个岛还不知名字,秦始皇便说:"环海之岛,碧波蓝天,山海相连,绿树葱葱,真乃乘荫歇凉之胜地也。"随从天子身旁的李斯了秦始皇的话,即时接口说:"既是乘荫歇凉之胜地,就为此岛取名为荫岛若何?"秦始皇准奏。从此,荫岛的名字便撒播下去,后待遇钞缮利便,把"荫"写成"阴",称"阴岛"。

但文史专家鲁海以为,阴岛的得名实践是由于这个岛位于胶州湾的北部,本来与陆地是隔开的,相关于陆地,阴岛恰恰位于水的南面,由于水的南面属阴,以是称阴岛;尚有一种说纪律是,因为这个岛往往云雾笼罩,天阴地暗,故喻为阴岛。

1913年红岛北部盐田与上马之间填海筑成土堤,后来盐田逐步扩大,红岛与陆路完全连接,成为一个半岛。

上世纪60年代,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时期,阴岛改为红岛。

据《河套街道志》,在20世纪60年代,青岛的不少地名、路名、厂名或店名因为一致要求被更改。"阴岛"的名字,在那时被视为"暗淡之岛",认为有反动的狐疑,因此,在1966年8月前后,阴岛所在地的阴岛公社被更名为红岛公社。

改革开放后,昔时被更改的路名都获得了复原,但红岛为什么没有再复原"阴岛"的名字?根据档案记录,1981年,青岛曾将乱改的地名统一进行妥善处置,在复原"阴岛"地名时,由于外地干部人民对此反应强烈,那时该岛所属的崂山县政府便向市当局请示,申请保管"红岛"地名,获得了市当局的准予。

齐鲁地名探究——原为阴岛,后改红岛——红岛

市南区红岛路

相应的,在第二年青岛市政府对立更改郊区内局部路名时,阴岛路更名为"红岛路"。

红岛,现指青岛市红岛经济区或红岛街道办事处,原名阴岛,1967年1月更名为红岛。红岛原是胶州湾内一个岛屿,1913年红岛北部填海筑堤,以后与陆路完全连接,成为一个半岛。1994年划归青岛市城阳区为红岛镇,2001年改为红岛街道办事处,2012年7月红岛经济区成立,范围延伸扩大,现为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胶州湾北部片区所在地的一部分。

【历史沿革】

原属不其县,后隶属;

1961年,红岛乡划归管辖;

1994年,红岛镇划归;

2001年,城阳区红岛镇改为;

2012年7月,成立,范围包括原城阳区的红岛街道、、青岛国家高新区、青岛出口加工区四部分。

【寻欢红岛】

红岛蛤蜊闻名青岛,来青岛喝青啤吃海鲜决不能少了一盘红岛蛤蜊,或原味,或辣炒,经济实惠又回味无穷。

齐鲁地名探究——原为阴岛,后改红岛——红岛

红岛蛤蜊

地处胶州湾东北部,由于周边海域水质优良,特殊的泥质滩涂,且微生物丰富,因此比较适合蛤蜊生长。此外,红岛蛤蜊因生长周期较短(通常在一年半左右),因此皮薄、肉嫩、味道鲜美。据介绍,红岛主要生产的,占青岛市场的百分之十七左右。

齐鲁地名探究——原为阴岛,后改红岛——红岛

辣炒蛤蜊

青岛人都有这样的饮食习惯,哈啤酒,吃蛤 gá 蜊 là.但青岛的蛤蜊唯有的蛤蜊最为鲜美,肥大.红岛镇以出产各种贝类,尤其是蛤蜊和海蜊子闻名,是我市目前最大的杂色蛤生产基地。红岛从浙江、福建等地引进了"南方沙"等新品种,镇贝类协会加强了对蛤蜊合理密植、轮养、间苗等养殖技术的培训指导。渔民们普遍采取了三分放养、三分空滩、三分其它贝类的轮养模式,使水中生物饵料充足,给蛤蜊的自然繁殖创造了空间,蛤蜊滩上生出许多自然蛤蜊苗。每年到5月开始,红岛都要举行每年一届的蛤蜊节,带着孩子,拿着小桶小铲子来体验挖蛤蜊,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