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孩子哭闹,路人不忍就不宽容?父母的态度决定路人的反映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里,尊老爱幼不陌生。但长大后,碰到孩子哭闹不止,我们就开始讲道德,扯规矩,甚至上升到孩子父母的素质问题上。

无论,养没养过孩子的,都是从孩子长成大人的,孩子哭闹是种正常现象。公共场合哭闹,哄得住是孩子听话,哄不住是孩子不懂事,这都是正常的,试问,哪个孩子从小没哭过呢?

飞机上孩子哭闹,邻座不满发生冲突

前段时间网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网友热烈讨论。具体内容如下,一辆国际航班的飞机从吉隆坡到武汉,孩子在飞机上一直哭闹,导致隔壁的年轻情侣不满和孩子妈妈发生冲突。

小情侣对着哭闹的孩子妈妈说:“飞机上又不只有你们一个小孩,为什么你们小孩一直吵到现在。麻烦你把小孩好好管一下。”

孩子妈妈不服气的怒怼:“最好你们一辈子不要有孩子,没道德还说我。”

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热议。

网友A:吵到大家是事实吧。人家交了钱,你们也交了钱。凭什么就不能拥有舒适安静的环境,况且不能大声喧哗更是飞机上面的规定。小情侣指出妈妈违反规定,何错之有呢?

公共场合孩子哭闹,路人不忍就不宽容?父母的态度决定路人的反映

网友B:大家都是人,互相理解,宽容对待别人,自己也舒服。小情侣话糙理不糙,相反,孩子妈妈哄不住孩子,上来就说人家你们以后不要有孩子,实属过分。

网友C:难道现在说违反规定的人都不行了吗?无规矩不成方圆,哄不住孩子还不让说,这可以说是无德之人,小孩不懂事,那大人还不懂事吗?既然影响到了别人,就低下头,软一点。

网友D:当妈的最看不得这些,坐飞机时婴儿哭闹真的不好哄,本来就影响到了别人,当妈的认个错,何必互怼呢?

看评论基本网友是一边倒的认为妈妈是有错的,而小情侣说话方式欠考虑,联系开头尊老爱幼。

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别人家的孩子公共场所哭闹呢?

安静的环境突然吵闹,感觉很坏

大家可以想象,假如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吵闹的环境中,比如:候车室内。没人会因为孩子啼哭而生气,顶多多看两眼。但在比较安静的场合,突然变得吵闹了,人们的心情是对周围的环境有预期的。

飞机上除了气流和机器声,就应该是安静的。孩子的哭声能打破这种平衡,打破了人们的预期。对于超出预期的事,人们往往不太接受。

公共场合孩子哭闹,路人不忍就不宽容?父母的态度决定路人的反映

身体很累,需要休息

无论旅行还是出差,这是个体力活。在城市之间穿梭往返,走街串巷游山玩水。到了落脚的地方,疲惫感袭来,就想安静的休息下。

孩子的吵闹声,打破了休息的可能,疲惫的身躯得不到充足的修养,怒火便会累积。

孩子啼哭引起了不好的回忆

每个成年人现在的行为举止在儿童时期都有着映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从孩子的啼哭上你会回忆起当时的自己某些不愉快的事情。

哭闹本身是一种发泄情绪,很容易感染别人。同样,哭闹引发的情绪也很容易影响别人。试想,儿时那些痛苦的伤害被重新唤回,任谁也不会高兴的。不高兴是因为哭闹的孩子引起,对孩子的态度能好吗?

讲了陌生人为什么不能理解别人家的孩子哭闹,同情带孩子的父母。这是更好的让双方了解对方的内心,从而达到互相理解。向广告网友一个观点,从结果上,孩子影响到了别人,妈妈为什么还要用不客气的话回怼呢?这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事情,没有达到共情状态。

孩子哭闹不止,家长该怎么办才能哄好孩子?

了解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

许多家长现在遇到孩子哭闹,先赶快哄,之后哄不好就是一顿呵斥。或许,家长已经把孩子哭闹等同于不听话。其实这是错误的,孩子哭闹只是孩子想要表达的情绪,属于一种正常的行为。

公共场合孩子哭闹,路人不忍就不宽容?父母的态度决定路人的反映

  • 很小的婴儿饿了,通过哭闹引起家长的注意。
  • 有的小孩通过哭闹,重新唤回爸妈的关爱。
  • 有的孩子通过哭闹,来表达自身对于某件事物的渴望,希望爸妈能满足。

家长们应该花些时间了解哭闹孩子的真正诉求,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手段让孩子不哭闹。

用眼神而不是言语来接纳孩子

孩子哭闹一味的用言语哄或者呵斥都不如行动有效果,两者结合起来的效果最佳。先要放松自己,心态平和些,起码不要被哭闹声吵的昏头昏脑。

用安静眼神和孩子交流,用手来轻轻抚摸孩子,嘴里唱着孩子喜欢的儿童歌谣。

把孩子的行为用语言描绘出来

宝宝,你记得吗?原来给你讲过狼外婆和小红帽的故事,哭闹不止的你,就像可恶的大灰狼。你的哭闹声不听话,会把小红帽吓跑的,你真的要这样做吗?

孩子的哭闹行为是正常的,但别人不理解,作为家长可以绘声绘色的讲出来。把孩子此时的形象塑造成他讨厌的样子,试想,哪个孩子愿意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