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中,谁实力最强,后劲最大?

13862937296


近些年兴起了一个叫作新一线城市的说法,二线就二线,哪有什么新一线城市?不过在原有的几十个二线城市当中,这15个确实算得上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先来看看哪些城市属于比较强的二线城市


从上表不难看出,这15个城市其综合实力也是相差悬殊。那么具体谁能当得起二线TOP1呢?我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衡量。在城市评价体系中,都会参考诸如GDP总量、科教文卫、城建水平、交通枢纽、财政金融、商业指数、城市软实力等等各方面的指标来加以评估。

一、经济

15个城市中: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在经济实力方面比较强劲,其中又以重庆GDP总量最高。总量产生规模效应,例如城市的固定投资,重庆投GDP的30%就是6000个亿,而居末的昆明投入100%都不够,这就是总量悬殊所带来的差距以及优势。

至于人均GDP,其实和城市整体实力并无直接关联,并不作为城市综合实力参考项,也不能真实反映人均收入的高低。澳门的人均GDP52万元,并不意味着澳门的城市实力比人均只有13.5万元的上海强4倍。

上述,重庆在经济总量单项上是属于TOP1的。

二、财政金融

税收的多少往往能反映这座城市的商业实力,企业多,产值高税收才能高。而真金白银的存款更能体现这座城市的真实身价。下表中,重庆、苏州和天津财税前三;而杭州、成都和重庆金融存款前三。综合来看,重庆在财税和金融存款方面均位于前三,在财政金融方面,重庆单项第一是问题不大的。

三、科教文卫

从高校数量、在校人数,高层次人才和卫生体系来看,武汉均有较大的优势,在这一点上,武汉第一问题是不大的。其余依次为南京第二、西安第三、杭州第四、成都第五、长沙六、天津第七、重庆则只能屈居老八了。

四、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反映一座城市的联通性、吸引力以及城市硬实力方面的体现。而大交通往往又分为铁路和航空两方面。相对而言,航空枢纽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在交通枢纽中所占权重要高于铁路。

火车站随便途线路都能设个站,而空港则不然。纵观世界性大都市,均坐拥一座或多座国际机场。另一方面,国内航线越多,代表其枢纽性越强;国际航线多,代表其对外交流和国际知名度也更高。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拥有通达欧、美、非、亚、大洋洲的航线。截至2019年9月16日,已开通航线350条,其中国际(地区)121条,国内211条,经停国内转国际18条,国际通达程度仅次于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和广州白云。

从去年的机场排名和通达航线来看,显然成都一骑绝尘,远超其余城市。说明成都正在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从其入驻16间外国领事馆也可得知,成都在对外交流方面是要强于包括天津和重庆在内的直辖市的。另外东莞和苏州就比较吃亏了,境内并无机场。在这点上完全和其余城市不在一个层次。

在铁路方面,由于国家干线规划和基础设施布局,总体而言东部和中部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在每日始发、途经高铁和普速总车次上,南京第一,武汉第二,长沙第三。

  1. 南京781

  2. 武汉718

  3. 长沙657

  4. 杭州643

  5. 天津631

总体而言,西部城市航空较强,东部、中部铁路占优。具体到这15个城市的交通枢纽性,仍属成都为TOP1。


综合以上来看,成都无论从经济体量、财政金融、科教文卫、交通枢纽及国际化程度都比较均衡,在这15座城市当中,个人认为是属于第一的。至于未来的发展前景,其实现在的一切已决定的了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

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如无大的意外,强者恒强,这种城市间的格局未来并不会发生太多改变。在发展前景上,个人仍然看好成都。


极度深寒


武汉除了消费,薪资那叫一个稀烂。我在广州拿30K,安徽也能拿20K,回武汉15K都找不到合适工作,身边同学、亲戚基本在上海广州深圳,他们想回回不来,工资太低了,出去至少翻倍。顺便说一句,我重点表达的是武汉薪资太低,不是武汉消费太高,没有所谓的骂武汉,我自己就是武汉人,也认识很多在外地的武汉朋友,只是替他们表达一个共识。麻烦那些觉得我在骂武汉的人,从北到南一路省市走下来,看看了解了解在说,不要总待在武汉冥想,也抽抽时间到外省走走,谢谢。


用户167689120


本人武汉生活 20年 的青年人 对武汉还算是较为了解 这个问题 我没有差资料 简单谈一下 我的看法

武汉相比于杭州,重庆优势还是不明显,重庆直辖市,3000多万的人口,无论劳动力还是政策上都是

巨大的优势,杭州自古以来就是富裕的城市,拥有1000万的人口的杭州环境优美,拥有长三角经济带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我还是看好武汉,我觉得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几点,1.需要很多的工业,来带动就业。2,需要有强大的

物流来带动金融,3.需要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来吸引人才(武汉是留住人才)

分看开,我们国家的发展也是依靠几十年的工业,带动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有了工业,就有了就业,前面30年

我们国家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江浙,广东。所以这2个区域先富裕起来,现在随着沿海用人成本高,土地

成本高,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获取更廉价的劳动力(武汉工资低),把企业往内地迁是必然的趋势。那为啥选武汉呢

就是第二个,武汉五省通衢,拥有全国最牛逼的铁路交通,贯穿全国,水路拥有长江天然水道,船只可以从上海到达武汉

(阳逻岗),货物无论是从我国东到西还是南到北,现成的交通网,武汉是工资低消费不低,确实这样,一线城市工资高

那是因为金融,高新技术企业多,高新技术人才多,平均工资自然就高了,有人说同岗位回武汉基本上少5k工资,你也要横向

比较一下一线公司的利润规模,公司赚钱自然就不会亏待你,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高新技术企业少,各方面都差了。但是这几年

可以看到很多大型公司再武汉建立总部。这是一个信号,国家承办世界军运会(仅次于奥运会),也是一个信号,就是想发展

武汉带动中部,其实说那个城市潜力都是扯淡,就看中央想让谁发展。武汉本身独有的地理位置,人民勤劳,教育资源多。

只要中央想提拔,分分钟起飞


勇敢的心187939346


收入才是真实力,GDP是浮云。


鹰jm


二线城市孰强孰弱?

近几年各种版本层出不穷,主观客观夹杂其中,今日就说一说我心中最强二线城市排名!

 

杭州

成都

南京

苏州

重庆

武汉

天津

青岛

西安

长沙

郑州

大连

沈阳

济南

宁波

东莞

 

普遍情况,国内二线城市大都是区域政治中心加身,靠着吸血政策成长起来的,对周边区域的虹吸能力极强,导致资源分配极度不均衡;

一个省域除了省城,其他屁都没有,像成都省,武汉省,这些年大城市战略,导致省会城市极强,省内其他区域一穷二白;

这些都让我想起了中世纪的城邦制,一城一国,周边领地只是向我纳贡的!






万千城市的唯一


我们都知道,北上广深是全国公认的一线城市,这么说的话,那么剩下的就是二线、三线乃至四五线城市了?但近年来却出现了所谓的“新一线城市”,它是由第一财经评选出来的,共有15个,分别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那么这15个城市到底是算一线还是二线城市?

如果算二线强市的话,那么谁的实力最强?这也很难说,因为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也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城建等多个方面,官方并没有公布有关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的情况,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其它机构评选的报告。

根据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与联合国人居署、经济日报与华顿经济研究院两大机构发布的两份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报告显示,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分别位居前四,而排名第五的都是武汉,那武汉就是中国实力最强的二线城市了?当然这只是民间机构公布的排名,仅供参考,孰强孰弱,还是留给大家来讨论。


至于谁的后劲最大?在这15个新一线城市当中有大部分都是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或者国家中心城市等,这些城市政治资源优势大,优先享有国家政策倾斜,未来的发展前景自然是非常好的,要说哪一个城市后颈最大,看来也没有一个能够服众的,小编则最看好成都、武汉、杭州三座城市的发展。

而如果以上15个新一线城市不算二线城市的话,根据第一财经评选的报告,除了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之外,还有30个二线城市。从这30个二线城市来看,实力比较强的要数济南、大连、哈尔滨、长春、佛山和合肥等城市,实力最强、后颈最大的城市小编认为是济南,济南是经济大省山东的省会,副省级城市,综合实力是很强的,而且近年来山东开始推行“强省会”战略,提高省会首位度,济南与莱芜的合并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山东重点发展下,未来济南经济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锦绣中源


在传统的一二三线城市划分之后,由于城市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于是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新的划分,既一共六线,分别为一线、新一线、二三四五线。

题主所说的二线,大概是过去说法中的强二线,也就是如今的15个新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当中,综合实力最强的5个分别是南京、武汉、天津、成都、西安。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5个分别是苏州、杭州、武汉、南京、天津。

上述两大类别中综合实力以及经济实力都入围五强的只有南京、武汉、天津,所以新一线当中实力最强的结论就是南京、武汉、天津这三座城市。

后劲最大的城市,我认为会是最高层级规划偏重的城市,以及区域核心地位最强的城市,这个就无关于经济体量和收入水平了,重点在于产业结构以及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苏州的经济体量很庞大,但是制造业占比重过大,多元经济不及综合型强市。宁波民富程度极高,但是也存在类似苏州的问题。所以这些纯经济型强市并不在“后劲最大”的范畴当中。

所以我认为后劲最大的城市是:区域核心地位极强的成都、武汉、西安;综合实力强,并且外来资本和外来人口吸引力最强的南京和天津,规划定位最高、承办高级别盛会最多的杭州和青岛。

按顺序排列的话,我认为是:杭州、成都、西安、武汉、青岛、南京、天津。


城市发展报告


城市排名是从2016年起,设立的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大指标,维持了原有的算法框架重新评估中国城市的商业魅力。

最新二线城市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最具实力的城市应该是珠海

  • 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与澳门相聚九公里,横琴新区与澳门隔江相望。
  • 珠海市主要设立了横琴新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5个经济特区。
  • 2018年珠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4.74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增长50.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1433.82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430.83亿元,增长3.5%。珠海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5.94万元。
  • 所以说,在二线城市中,珠海是实力最强的城市。

后劲最大的城市兰州

  •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丝绸之路上的经济带。
  • 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2264.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粮食生产增加60.3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790.0.1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1413.78亿元,增长10.9%。
兰州是中国重要的路网型铁路枢纽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所以说兰州是后劲最大的二线城市。

社长财经


从交通和人才方面来看,我觉得是武汉。

本人在武汉读的大学,毕业留汉工作了5年,现在虽然回了老家郑州,但对武汉还是很有感情。

简单说下吧,武汉的船运、铁路、航空、地铁,可以说构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城市立体交通网,南通北达,东连西接,交通方面的优势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同时城市规划也十分合理。

人才方面,重点院校数量全国前列,在校大学生人数全国第一,应该也是世界第一了,武汉市政府肯定也清楚人才意味着未来,所以近些年为留住人才,也出台了很多帮助大学生就业以及往后落户购房方面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巨头也看中了武汉的人才优势,以小米为例,本来雷军就是武大毕业的,现在也已经在武汉金融港设置了新的办公室,小米武汉总部也准备动工,定位就是研发中心,华为就不说了,老早就在软件园布局了。再加上武汉本土互联网企业也发展迅猛,以斗鱼为首,所以就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一片大好。

就这两方面来看的话,我觉得武汉会是二线城市中更占优的那一个。


一豫见一


二线城市,武汉居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