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名中有“南開”有“北開”還有“西開”,為什麼有人說沒有“東開”?“開”來由是什麼呢?

手機用戶59952387039


簡單說就是用的多就傳承下來了,用的少就失傳了。

某開,是由於天津獨特自然環境而成的。

開本來指開闊地,而在天津的清中葉(咸豐,1860年左右)時,因為天津地勢低平,河網密佈,活水死水坑眾多,所以天津人把開闊地叫開窪地,簡稱“開窪”,泛指居民稀少的未開發地區。。

而東西南北西開的命名,與咸豐年間“挖壕築牆”有密切關係。

近代以前,天津的城防,主要是依靠天津城廓。清咸豐八年(1858)英、法聯軍第一次侵佔天津,脅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以後,清政府決定加強天津的防禦能力。僧格林沁到天津後,即上奏朝廷:“天津為緊要重地,亟應設法嚴防。揆之地勢,亦應附城一帶,挑挖重濠,築立土城,將四門關廂,圈入重濠,設有警動,守濠即系守城,致為得力。” 咸豐九年 (1859)十二月,清廷批准僧格林沁挑濠築牆。

咸豐十年 (1860)正月二十六日,修築天津牆子和牆子河的工程開工。據同治年編纂的 《續天津縣誌》記載: “壕牆距城裡餘或五、六里不等,營門凡十一,東至沈家莊,東北錦衣衛橋、窯窪,北玉皇廟,西北佟家樓、教軍場,西至善慶庵、三官廟,南海光寺,東南梁家園、行宮,圍長共三十六里,濠如是。”近城河道及城外居民鋪店密集地帶,均圈入土牆之內。還設大炮臺兩座,小炮臺數10座。

不過,實際上以城牆邊到新壕牆之間,以及新壕牆外,當時還是人跡稀少。所以有人認為,以其所在的不同方位加上一個“開窪”字來命名這些新地。

而從x開窪變為x開,實際上是天津開埠的縮影,畢竟居民多了,地區繁華了,把此處再叫“開窪”,己經完全不合適了。

從時間上來說,先有“西開”,在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次有“南開”,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佔天津以後;到宣統年間(1909年以後)才有的“北開”。

西開

指現貴陽路、西寧道教堂附近,南京路(原牆子河)西側,以城門論反而比南開更靠南。

據記載,當時西開地區街道兩旁,全蓋的是樓房,一切規模全仿當時上海的四馬路,有五個起名亦同上海,分別是:天福茶園,天桂茶園,天仙茶園,天喜茶園,天蟾茶園,所邀角色偏重外紅派,四家演大戲,一家演髦髦戲(坤班),所演的戲部分是全本的,如:“武松殺嫂”、“佛門點元”等,全在報上寫著“嶄新切毛,一夜演完”。以外是洋餐館,彈子房(天津最早的檯球廳),又夾雜著賣洋廣雜貨的,出帖子的銀錢號,海上春鮮貨莊……晚上滿街燈火,照耀如白晝(最老式的一種電燈或水月電燈)整天整夜,遊人如蟻。那時由城裡往西開,只有一條道,由南門外經崔家大橋子,又經過兩邊有水中間一條小道的去處,總要花費一個多鐘點才到(坐東洋車)。在一般人的心裡,到了“西開”,簡直是到了上海。

可惜這西開繁華,時間太短,1899年夏秋間建設成功的,轉年四五月間在一個大風天,一把火完全燒光。直到後來這大片全蓋起了樓房,修了街道,這“西開”才復活,隨著西廣開地區的發展繁榮,人們就在西開的前面加上一個“老”字,以示區別。

北開

指現三條石泰達河與海所在,包括北營門外子牙河橋南地區。因橋北西沽丁字沽早已發展,所以北開在壕牆內。

“北開”這地方,以前這裡還有一些不算小的戲園子、茶樓評書場、雜耍、河南墜子場、小電影院。其餘在地攤上唱太平歌詞的、變戲法的、賣大力丸的、練武術的、治牙的、算命的、拉洋片的,再有就是賣各式各樣小吃的了。

後來,因為這個地方離三條石比較近,因此形成了一個黑白鐵一條街。制鐵手工業日漸發達。據介紹,上個世紀50年代,區內有小手工業者居多,現北營門東馬路西段,仍保留著部分黑白鐵作坊。這個地方從天一亮就開始交易,人們從老遠處就能聽到打鐵的聲音,很是熱鬧。因為這個地方黑白鐵鋪都有一些絕活,所以這裡的生意也就日漸繁榮,而北開地區也成了天津的一個重要的地名。

南開

指現南開中學附近,在老城西南角,但是西廣開之南。

這幾個“開”中,最廣為人知的恐怕要算南開了。因為在天津城外西南角有一個南開學校,所以,人們一提起西南角的“南開”,很容易便聯想到南開學校,這是因為走過百年歲月的南開學校在中外享有盛譽的緣故。

其實,在這個地方,南開的地名在先,而南開學校則是根據地名起的。地名在先,校名在後,當年天津私立敬業中學把校址遷移到這個地區後,才改名南開中學,而南開這個地方有了南開這所學校,也讓這個地名廣為人知。

據介紹,南開地方低窪,連年積存雨水。現在南開公園所在地曾被稱為“大方坑”,那一片的地名又叫蓄水池。在20世紀初年,在這裡稍高的地方,丘墓起伏,低的地方,溝渠縱橫,形成了亂葬崗子與臭水溝交織的地帶。如果再看看今天的南開,用“滄海變桑田”來形容南開的變遷也不為過。

在當時天津的租界地中,日租界發展較快,所以當時的中國官紳也就此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其中喊得尤為響亮的一個口號就是:“繁榮南市與建設南開的口號”。於是,在南開這塊地方,許多有錢的軍閥、官僚以及士紳們,看到開發這裡有利可圖,都紛紛到這裡進行投資,於是南開地帶很快就有了一些改變。在民國初年便已具規模。當時的南開地區有很多的好處,第一,極目曠野,空氣清新;第二,環境安靜,沒有鬧市的紛擾;第三,沒有租界的壞處,卻具有租界的效用:每當中國軍閥打內戰,兵臨天津的時候,日本帝國主義的騎兵便以保護租界為名,保護了南開。一時間,天津的有錢人到南開這個地方來做“寓公”成了一種時尚,因此,南開地帶經過開發和建設,逐漸繁榮起來。

東開

東開大致方位應該在海河左岸,在鹽坨後面。具體方位應該是現在的天津站以北,原意租界以北地區。

由於這一地區開發的比較早。當老的地名沒有完全叫響的時候,就逐漸隨著新開發後的地名的興起而逐漸消失。而且開發越早的地區,更替就越快,老地名保留的程度就會越低。

對於有人提出的東開就是王串場的觀點,有專家說,從方位上看,王串場一帶應該是東開的東面邊界了。

由此看來,東開確實是津門歷史上的一條重要地名,其名始約清代後期。南開、北開、西開之名如今尚在沿用,惟獨東開因為開發較早,因此名字更替較快,所以不為人知。

配圖中壕牆與城牆間的明顯空地,大概就是東西南北開的雛形吧。



津沽一頁書


“開”這個字在天津一帶指的是離開城鎮、鄉村不遠的地方,由於天津過去出了城多是低窪沼澤地帶,所以那些地帶也就稱作“開窪”,也就有了管城外四個方向稱為東開窪、西開窪、南開窪、北開窪。由於天津人有說話吃字的習慣,故省去了窪字,但不影響意思的表達。

說起天津為什麼現在沒有東開(窪)這個寬泛的地名了,我想這也和其他地方一樣,有的能延續下來,有的就失傳了。


一江春水167186575


開,指的開窪之地,意思是低窪水多。北開,西開,南開泛指舊城以北、以西、以南的開窪之地。

東開其實是有的,就是現在老城以東,大概位置就是現在的王串場一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