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寧武縣----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尾字得名

山西忻州寧武縣----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尾字得名

寧武縣,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位於山西省北中部。總面積1987平方公里,總人口16萬。

一、歷史沿革

1、秦置樓煩縣,屬雁門郡。兩漢、三國魏因之。西晉廢。唐末曾置寧武軍,後廢。

2、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置寧化縣,於縣置寧化軍;熙寧三年(1070年)廢寧化縣,元祐元年(1086年)復為寧化縣;崇寧三年(1104年)再廢寧化縣為鎮。

3、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軍為州,復置寧化縣,為寧化州治。蒙古太祖十六年(1221年)廢寧化州、縣入管州。元大德五年(1301年)建寧武屯,次年立萬戶府,屬大同路。

4、明景泰元年(1450年)立寧武關;嘉靖十九年(1540年)置山西鎮,統寧武、雁門、偏頭三關。清初改寧武關為寧武營。雍正三年(1725年)設寧武府,並設寧武縣為府治。

5、1912年廢府存縣。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

6、1949年屬忻縣專區,1958年屬晉北專區,1961年屬忻縣專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

二、地名來歷

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先後治此,唐置寧武郡,始用寧武之稱,取廣寧、神武二郡尾字而得。或說其地有舊寧文堡,取文武對應之義,因有此稱。

三、風景名勝

山西忻州寧武縣----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尾字得名

1、萬年冰洞。位於寧武縣涔山鄉麻地溝村東,海拔2300米的山上,萬年冰洞的奇特在於以本地洞外的氣候條件論,根本構不成結冰的環境,而洞內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處冰層越厚。特別是夏天,洞外碧草如茵,鮮花盛開,而洞內寒氣襲人,冰筍玉立。

山西忻州寧武縣----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尾字得名

2、天池。天池景區位於寧武縣城西南20公里的管涔山麓地馬營村北,是一處高山群湖,桑乾河和汾河分水嶺上的東莊村附近。

山西忻州寧武縣----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尾字得名

3、汾河源頭。位於寧武縣東寨鎮西北約1公里處,據《山海經》雲:“管涔之山,汾水出焉”,所以後人認為這裡就是汾河水的源頭。

山西忻州寧武縣----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尾字得名

4、蘆芽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寧武縣東寨鎮,是汾河、桑乾河、陽武河、嵐漪河、朱家川五條河流的源頭區;景區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先後被命名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水利旅遊風景區。

山西忻州寧武縣----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尾字得名

5、寧武關。位於寧武縣城區,戰國時,趙武靈王曾在此置樓煩關,以防匈奴。寧武,秦漢為樓煩縣地,置有樓煩關,今縣南的寧化村,即為樓煩關南口,縣北的陽方口,即為樓煩關北口。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先後治此,隋時先後屬崞縣、靜樂縣。唐置寧武郡,始用寧武之稱。寧武關始建於明憲宗成化年間,是為了抵禦北方蒙古族的入侵而修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