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 陈向敏《感谢有您,风穴寺!》

河南汝州  陈向敏《感谢有您,风穴寺!》
河南汝州  陈向敏《感谢有您,风穴寺!》
河南汝州  陈向敏《感谢有您,风穴寺!》
河南汝州  陈向敏《感谢有您,风穴寺!》
河南汝州  陈向敏《感谢有您,风穴寺!》
河南汝州  陈向敏《感谢有您,风穴寺!》

身为高中语文老师,几十年来,做过的高考真题数不胜数,但唯独对2003年全国卷的诗歌《过香积寺》印象最深,因为唐代大诗人王维拜访的“香积寺”正是我汝州家乡的寺庙“风穴寺”啊!

王维在《过香积寺》中写道:“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原来,诗人去拜访香积寺,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路误入云拥峰绕之处。那里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疑惑间,听到深山里不知何处传来古寺钟声,听到山中泉水撞击危石发出幽咽之声,感受到松林里日光照射的阵阵寒冷。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写香积寺,但云峰、古木、钟声、泉石、日色、青松……,已令人心驰神往了,香积寺就像一位披着彩纱的婀娜多姿的美女,多少人想马上一睹她的芳容!

很荣幸,风穴寺离我居住的汝州城大约九公里,我年轻时就多次拜访她;如今我所在的高中与之比邻,我站在教学楼上就能望见她的亭子,我似乎一呼吸就能闻到她的香气,一伸手就能触到她的裙裾,一抬腿就能投入她的怀里。我闲暇时常常去拥抱她,赞叹她的历史之久,瞻仰她的建筑之美,领略它的景色之秀,感悟她的文化之厚,学习她的无欲无求!

风穴寺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西元190年),距今有1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与少林寺、相国寺、白马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寺。因满山野花,芳香郁积,故又名香积寺;因寺北山峰林立,峥嵘奇秀,故又名"千峰寺";因山上白云缭绕,故又名“白云禅寺”;因重建寺院正要破土动工时,一阵狂风将砖石木料刮到现在的寺址,故名"风穴寺"。风穴寺是天台、临济两宗祖庭。

风穴寺的建筑美轮美奂。文物荟萃,举目皆宝,被誉为“地面古建博物馆”,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文物和建筑。楼台殿阁依山而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楼台巍峨,殿堂古朴,宝塔高耸,碑碣林立,具有江南园林风格。有珍珠帘、大慈泉、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桥、悬钟阁等八大景;有小龙门、石龙头、活凤尾、东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凉的三十六福地。其中唐代的七祖塔、宋代的悬钟阁和金代的中佛殿,是保存最完整的三大建筑,被称为国宝——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9999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中佛殿为金代建筑,为单檐歇山式,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此外,涟漪亭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西面山坡上的上、下塔林是我国第三大塔林。寺内现存有明代汉白玉石佛和缅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间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寺内碑碣林立,或记事、或题咏,楷、草、隶、篆风格迥异,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经幢、元代的塔铭等。

风穴寺自然景色秀美。一是风穴寺位置之幽——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进入风穴山口,两山夹道,松苍柏翠,山峦起伏,流水潺潺,使您仿佛置身“桃花源”中。二是风穴寺位置之奇——九龙朝风穴,莲台建古刹。寺北山峰林立朝向风穴寺,所以有“九龙口“之称。环视寺院周围,自然形成的沟壑像盛开的莲花瓣,整个寺院正建于莲台之中。三是风穴寺及周围植被之多——乔木有松树、柏树、柿树、桃树、梨树、杏树、杨树、槐树、榆树、枸树、枫树、菩提树等,灌木有女贞、冬青、火棘、紫荆等。这里,树木争绿斗翠,郁郁葱葱;这里,百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春有桃李牡丹开,夏有荷花石榴红,秋有金菊闹西风,冬有梅花傲寒冰。这里,四季挂果,果实飘香——春有榆钱枸棒槌,夏有桃红杏儿黄,秋有苹果鸭梨壮,冬有柿子枝头亮!

风穴寺文化底蕴厚重。一是佛教文化源远传承,初为天台,后为临济,远近闻名。唐开元年间,有贞禅师在此修习弘扬天台止观法门,圆寂后被唐玄宗谥为七祖,他的千颗舍利子被供奉于七祖塔下。七祖塔像一枚勋章,经历千年岁月磨蚀风雨洗礼,今天,依然闪闪发光。禅宗临济宗之三祖南院慧颙,四祖风穴延沼,五祖首山省念皆在风穴寺广弘佛法,普渡众生。二是历代文人甚至帝王争相造访,挥毫泼墨,或寺院题字,或石碑留文,或诗词留香——寺内,有因乾隆吟诗“大珠小珠一线穿,织成珍珠倒卷帘”而得名的瀑布“珍珠帘”,有文人雅士留下的碑刻真迹;寺外,有唐代大诗人刘希夷的“夷园”,他生前与汝州相融,死后与风穴寺相依,日日夜夜,守护着这方佛教圣地,他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穿越千年,成了嘹亮悦耳的历史回声。唐代“诗佛”王维曾拜访风穴寺,他的《过香积寺》竟出现在2003年的语文高考全国卷中,让二十一世纪的亿万华夏儿女拂去历史风尘,重新认识风穴寺这位和蔼的历史老人……

风穴寺无欲无求,淡泊名利。在如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多少名山大剎高昂着票价,睥睨众生,而风穴寺却超凡脱俗,笑迎八方客,不收一文铜——春夏秋冬,风穴寺不收任何门票,人们凭身份证可以自由出入,老人可进寺祈福,年轻人可登山练体,儿童可在碧波中追虾逐鱼。中原四大名寺中,白马寺因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第一座寺院而吸引僧众,相国寺因位于历史上的汴京城而香火鼎盛,少林寺因电影《少林寺》《少林俗家弟子》而中外驰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少林寺》《少林俗家弟子》当年拍摄时曾在山清水秀的风穴寺取景,可以说,风穴寺用自己的无私自己的大爱成全了少林寺这位佛门弟兄。兄弟居高台,自己隐山中,任月落日升,看秋月春风……

身为高中教师,为了学生的前程,常常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身心疲惫时,我就到风穴寺去,用翠色擦亮浑浊的眼睛,用花香激活麻木的神经,用鸟语唤醒枯寂的心灵,用佛经卸下包袱轻装前行!

感谢有您,风穴寺!愿您的钟声响彻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