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高渐离击筑送友人,音乐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高渐离击筑送友人,音乐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人在精神疲惫或是高度紧张的同时,总是想依靠一些或轻快或动感的音乐来舒缓自己的情绪。

音乐的种类不同,每个人的喜好也各有不同。那么音乐有何魅力呢?你又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何种乐器呢?

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高渐离击筑送友人,音乐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有人说,音乐的魅力在于人的精神与音乐的共鸣,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人们欣赏艺术,不是因为它的价值,而是因为欣赏它时能与它产生强烈的互动。

所以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高山流水之意,所以伯牙能觅得知音,亦能为“知音已逝无知音”而断琴;

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高渐离击筑送友人,音乐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所以在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击筑送行于易水河畔,所以荆轲和而高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所以《琵琶行》里,白居易听到的不只是嘈嘈切切的音调和跌宕起伏的旋律,他更能听到演奏者的孤寂与落寞。

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高渐离击筑送友人,音乐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都说知音难觅,更表面的意思,是没有一个能从你的隐约中读出情绪的人。

那么你了解这些乐器吗?

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高渐离击筑送友人,音乐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古琴

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高渐离击筑送友人,音乐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现代很多人会把古琴和古筝混为一谈,但其实两者差距甚广,以后本学霸会做详细的介绍。

古琴的代表曲目很多,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广陵散》《潇湘水云》《渔樵问答》《捣衣》《凤求凰》《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等等。

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高渐离击筑送友人,音乐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同为中国古代传统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有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筑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自宋代以后失传。千百年来,只见记载,未有实物。

但1993年,考古学家在长沙河西西汉王后渔阳墓中发现了实物,当时被文物界称之为新中国建国四十余年来乐器考古的首次重大发现,学术界也称这渔阳筑为"天下第一筑",其珍贵程度非比寻常。

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高渐离击筑送友人,音乐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琵琶

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

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高渐离击筑送友人,音乐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高渐离击筑送友人,音乐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不论是古琴、古筝、筑、琵琶、笛子,还是二胡、唢呐、大鼓,它们所传递出来的动人之声都是一种情绪上的表达,你能听出来吗?

评论说出你喜欢的乐器,一起聊聊它们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