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为何有那么多对儿“姑表兄妹”,原来对应的是清皇宫

说起《红楼梦》中的姑表亲兄妹,也许朋友们马上会联想起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啊,出现在作者笔下的宝玉与黛玉是一对姑表兄妹,他们的恋爱若能修成正果叫做亲上加亲。可是大家知道《石头记》中有几对青年男女属于这种姑表亲关系吗?

据笔者统计:总共有五对儿,他们分别是:宝玉与黛玉;司棋与潘又安;晴雯与“姑舅哥哥”;柳五儿与姑表兄;夏金桂与薛蟠。俗话说得好:凡事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若有“再三再四”,其中必有蹊跷。

那么,这当中到底有什么奥妙呢?笔者以为,系作者把现实中这种姑表兄妹的恋爱及婚姻关系有意识地赋予作品中人物,以激发读者的想像和联想,以便“追踪摄迹”地找出与现实中人物的对应。

《红楼梦》中为何有那么多对儿“姑表兄妹”,原来对应的是清皇宫

宝玉和黛玉

说到现实中的人物对应,人们习惯性地总爱把“贾家”拿来与江宁织造的“曹家”对应,认为曹寅的长女既系皇室宗亲爱新觉罗. 纳尔苏王妃,理应对应书中的贾元春,而“贾政”勤政、儒雅的形象也与曹寅相吻合,其妻又是苏州织造郎中李煦的妹妹,那么,曹寅的儿子假如与李煦的女儿相恋,恰是一种“姑表亲兄妹”的关系。加上书中的“林黛玉”又来自苏州,其父“林如海”系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 这种身份也与苏州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的李煦相符。这样以来,人们就很自然地认为书中“贾宝玉”的原型系现实中曹寅的儿子(或孙子);而“林黛玉”的原型则是李煦的女儿或孙女儿——可这里出现的问题是:现实中曹寅惟一的儿子曹顒英年早逝,其妻系马佳氏家族的女儿,两人并不存在什么“姑表亲兄妹”的关系;而他侄子兼继子的曹頫婚姻状况不明,再下一辈儿的“曹雪芹”只是出现在《石头记》小说中的人名,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并无任何翔实的史料证明他就是曹寅之孙...

...所以,笔者以为:与“贾府”对应的并非“江宁织造府”,而是爱新觉罗氏皇族(当然还包括纳兰府)。宝、黛等人的姑表亲关系明显地指向顺治帝福临与康熙帝玄烨父子——因为福临和他的“废后(被贬为“静妃”)”恰是一对儿姑表亲兄妹。因为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原名布木布泰)和“静妃”的父亲吴克善本是嫡亲的兄妹;而康熙与他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也是一对儿“姑表亲兄妹”。

《红楼梦》中为何有那么多对儿“姑表兄妹”,原来对应的是清皇宫

被废后的静妃

说起顺治帝与他的“废后”和皇后之间的恩怨纠葛,不能不提到满、蒙联姻的传统,即:自清太祖努尔哈赤伊始,就注意以联姻的方式拉拢蒙古贵族。这是因为:清朝崛起之初,在幅员辽阔的朱明王朝与偏居东北一隅的努尔哈赤的势力范围之间,是东起辽西,西尽洮河的漠南蒙古各部的游牧地,就当时的形势来讲:这个民族的人心向背对于明、清双方的未来均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当此之际,无论明朝还是努尔哈赤对这个民族都极尽拉拢之能事。比如努尔哈赤为了拉拢蒙古贵族明安就曾把他的女儿纳为嫔妃……而到了皇太极,更是把满蒙联姻定为基本国策。所以,他的正宫皇后哲哲和庄妃布木布泰、宸妃海兰珠均是来自蒙古黄金家族的博尔济吉特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简称“孝庄”),并由她生育了第一位具有满蒙血统的皇位继承人福临(顺治皇帝)。正因如此,到了顺治帝即位,孝庄皇太后为他物色的第一任皇后就是自己的娘家侄女儿;第二任是娘家的侄孙女(犹如书中贾母和史湘云的关系)。也就是说

:顺治帝的两任皇后都来自博氏家族:一个是他的姑表亲妹妹,后被废除后位,贬为“静妃”;一个是比他低了一辈儿的母亲的侄孙女(孝惠章皇后)。可顺治帝身上虽然有着一半的蒙古血统,却并不喜欢母亲为他包办的两位蒙古皇后。后来喜欢上了汉人出身的董鄂妃,一心想立她为后,却由于母亲的坚决反对而告终。所以,顺治帝与自己的姑表亲妹妹结婚时虽然有着世上最豪华的婚礼——据当年一个耶稣会教士记载:这位皇后是在无数骑兵的护卫下从科尔沁草原来到北京成亲的。并亲眼目睹了西鞑靼为庆贺皇帝新婚,赠送给福临的八万匹马作为贺礼......可再豪华、奢靡的婚礼也代替不了新人之间的感情——对于这桩政治联姻,顺治帝从心底里感到厌恶。在繁忙的朝政之余,他宁愿到身份卑微的嫔妃那里消磨时光,也不愿和高贵的皇后待在一起。所以,婚后不到两年,顺治帝便以奢靡无度、妒嫉成为理由废后,将其贬之为“静妃”。可是鉴于满、蒙联姻的传统和政治策略,孝庄皇太后并不因此而善罢甘休,不久又礼聘自己的侄孙女为新后(康熙的嫡母孝惠章皇后)。顺治帝虽然不得已再次屈服,但对这位新人也像对“静妃”一样熟视无睹,从未与她有过床第之欢......之后不久,便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喜欢上了自己的弟媳董鄂妃,一度想立她为后,是谓后话

《红楼梦》中为何有那么多对儿“姑表兄妹”,原来对应的是清皇宫

康熙帝第三任皇后佟佳氏

但与顺治帝这对儿“姑表亲兄妹”的婚姻悲剧相反,康熙帝玄烨与舅舅佟国维的女儿佟佳氏(孝懿仁皇后)的婚姻堪称一段佳话

:康熙帝生前曾立三位皇后。第一位是“废太子”胤礽的生母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她于康熙四年九月11岁时与10岁的玄烨成婚,康熙十三年五月死于难产,享年20岁;第二位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孝昭仁皇后。她也系康熙四年进宫为妃,孝诚仁皇后死后三年被册立为新皇后。可是好景不长,她登上后位不过半年即身染重病而亡,享年25岁;自此以后,康熙迷信地认为自己命硬,不宜立皇后,便有意识地把后位空起,不打算再立皇后。所以,尽管这时的佟佳氏脱颖而出,按资历、感情均应册立为后,却迟迟没有被册立。先后以贵妃、皇贵妃的身份掌管后宫十一年,一直到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她也身染沉疴,一病不起。玄烨眼看着她一天天形容枯槁、油尽灯枯,才于初八日晓谕礼部:“奉皇太后慈谕,皇贵妃佟氏,孝敬成性,淑仪素著,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遘疾,势在濒危,于心深为轸惜,应即立为皇后,以示崇褒,钦此”。于是佟氏于初九日被正式册立,颁诏天下;到了次日申时即宴驾——成为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后。当此之时,康熙悲痛欲绝,辍朝五日。并令礼部诏令全国:“国丧期间,音乐、嫁娶,官停百日,军民一月”。由此引发了洪昇《长生殿》风波,即:京城内聚班为庆贺洪昇生日,一月刚过,便迫不及待地在洪昇寓所演出《长生殿》,时任纳兰府幼子“西宾”(老师)的查慎行(当时名嗣琏)及翰林院检讨赵执信等五十余人受邀前去观看......事后被人举报到礼部,被冠以“大不敬”罪而遭逮捕、罢官、驱逐等。之后不久,查慎行被迫离开京城。

因此,笔者有理由相信:《石头记》中一再强调的宝、黛等人“姑表亲兄妹”关系的玄机,在很大程度上暗示的是发生在康熙二十八年的玄烨与佟皇后这对“姑表兄妹”的生离死别,以及由此引发的《长生殿》风波对《石头记》作者查慎行的牵连!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贾府末世”虽然很大程度上对应的是晚明皇室,但是明朝皇室的婚配却并无亲上加亲的传统。尽管明朝前期也曾经提倡过皇室子弟与武将联姻:当时的太子、亲王、郡王等人择偶纳妃,抑或公主、郡主选择驸马、仪宾多从将门子弟中寻找。比如燕王朱棣就娶了大将徐达的长女为妻,以达到利用姻亲关系一统天下、稳定政局的目的。但自明英宗朱祁镇以后,鉴于朱棣“靖难之役”的成功和宁王反叛的前车之鉴,为防止宗室与权贵联姻构成的对皇权的威胁,皇室有意识地提倡与平民通婚。所以,但凡公主的婚姻大事往往“委之宦寺,求之市井,而勋臣家禁不入选”。但凡有与王府结亲的京官,不许在京城任职。而外藩王府子弟的婚姻,须在封藩地内选择军民之家,不得联姻封藩地之外的人家。

所以,从书中诸多“姑表兄妹”的关系顺藤摸瓜,可以找到《石头记》真正的作者及其身份、年代,无怪乎元妃省亲一章点的四幕戏中有“《乞巧》;《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语,原来暗示得就是这段政治历史背景。

参考书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

百二十回程高本《红楼梦》

《红》海无涯。欢迎评论、转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