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聽我的,都去讀《大誥》

一群衙役壓著一個犯人,氣勢洶洶的衝進他的屋子,開始翻箱倒櫃,所有人都知道要找什麼。

不久,他們找到那個本書,不僅是衙役們,連犯人也露出來釋然的表情。

他們都知道,可以結案了,因為這本書,犯人的罪名減一等。

這荒誕的一幕,頻繁的發生在十四世紀末的中國大地上。

有一本書,就能罪減一等,正是因為這本叫《大誥》的書中記載的一條:

家有《大誥》者,犯笞、杖、徒、流之罪減一等;無《大誥》者,加一等。

朱元璋: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聽我的,都去讀《大誥》

01

明太祖朱元璋,自述從登基以後就“寢不安枕,憂懸於心”,為的就是國家的長治久安(老朱家的千秋萬代)。

他精心的設計了各種鉅細無遺的典章制度,從不同等級的衣著服飾、房屋樣式,到具體職位的權責明細、操作要領,乃至還沒出生的子民的工作都一一安排好了(匠戶的兒子繼續幹匠戶,不許改行)。

朱元璋: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聽我的,都去讀《大誥》

圖片來源《大明衣冠圖志》

朱元璋像對待莊稼一樣,精心照顧他的子民,而莊稼並不需要自由意志,只要定時上交糧食即可。

農民只能待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要外出超過百里,就需要官方開具的路引,一旦被抓到私自外出,即刻充軍。如果有人不事生產,成為遊民,鄰里親戚必須拿他見官,否則就有連坐之禍。

官員們拿著是史上最低的工資,“自古官俸之薄,未有弱此者”,承受著最高的工作強度(最少時一年只休息三天),卻要面對殺戮成性的皇帝。

僅僅洪武四大案(注),被殺官員及家屬就超過十萬,開國的元勳宿將幾乎被一掃而光。

朱元璋: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聽我的,都去讀《大誥》

獲罪的官員太多以至於沒人幹活,不得不讓有罪的官員繼續辦公,導致出現了堂上官人,堂下犯人,都戴著鐐銬的奇景。

但是還不夠,為了創造一個超穩定的社會,讓子子孫孫永享富貴,朱元璋還要從思想上下手,而《大誥》就是控制人心,最巔峰和最極致的作品。

注:洪武四大案即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

02

大誥,語出《尚書》,原文是周公所作,武王伐紂時對臣民的訓誡,“陳大道以誥天下”之意。

十四世紀末的中國也剛經歷了朝代更迭,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在屍山血海中殺出,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朱元璋: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聽我的,都去讀《大誥》

朱皇帝來自社會底層,對老百姓的困苦有著切身體會,所以他設計的法律制度,多是針對官員,維護百姓,甚至有如果百姓發現違法的胥吏,可以抓起來扭送上級單位的政策。(注)

但到洪武十八年,朱元璋發現《大明律》無法阻止層出不窮的貪官汙吏,“屍未移而人為繼踵,治癒重而犯愈多”,即使是殘酷的殺戮也無法阻止貪官們的前仆後繼。

他決心從源頭上制止貪官汙吏的誕生,相繼頒佈了《御製大誥》《御製大誥續編》《御製大誥三編》和《大誥武臣》(統稱《大誥》),記載了上萬個“官民過犯”典型案例和判決,意在“昭示福禍,警省頑愚”。

朱元璋的邏輯是這樣的:把違法的恐懼深深植根於百姓中,新晉官員也曾是百姓,他們也會因畏懼嚴刑峻法而不敢犯法。

所以同樣的罪行,《大誥》中處罰遠遠重於《大明律》。

《大明律》只有五刑:笞、杖、徒、流、死,《大誥》光是死刑就玩出了無數花樣:梟首、凌遲、剝皮、抽腸,刷洗、秤桿、鞭死、族誅……(為避免不適,不具體解釋,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朱元璋: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聽我的,都去讀《大誥》

注:很多文章都說這條法律允許百姓抓貪官,但《大誥》初編原文“許城市鄉村賢良方正豪傑之士有能為民除患者,會議城市鄉村,將老奸巨猾及在役之吏、在閒之吏,綁縛赴京,罪除民患,以安良民”,只寫了能抓吏,並不能抓官。

03

下面介紹《大誥》中一個的真實案件:

錦衣衛裡有個廚子叫王宗,犯了錯誤,他害怕連累家人,讓家屬找賣藥郎中王允堅買了一服毒藥,準備自殺。照《大明律》賣毒藥是死罪,事發后王允堅被抓起來判了死刑,只等朱皇帝勾決。

但是朱元璋不知為何,決定親自審訊。

皇帝端坐龍椅之上,王允堅被押入皇宮,如螻蟻般伏地,被命令吞服自己賣的毒藥。王郎中雖然怕死但更怕朱元璋,“顏色為之變,其態憂驚,猶豫未吞,久之乃服”。

等王郎中吃了毒藥以後,朱元璋(以下簡稱朱)問:“此藥用何料製成?

王允堅(以下簡稱王):“砒霜巴豆為主,以飯粘之成丸,裹以硃砂。

朱繼續發問:“服後多久人會死?

王答:“半天光景”,說完淚下如雨。

朱問:“爾何以如此過淒涼之感?是怕死,還是眷戀妻子兒女?

王答:“我一子在軍隊做事,一子出門在外,臨死不見二人,所以心內生悲。”

朱接著問:“此毒可以解嗎?

王答:“可以。

朱問:“何物可解?

王答:“涼水、生豆汁、熟豆湯,可以解毒。

朱道:“此解不快,何法可以快解藥毒?

王答:“

糞清插涼水”。

朱元璋命人取來涼水半碗,又用蛋殼裝來糞清,置於一旁,並著急不給王允堅解毒,而是頗有興致地等待這位賣藥郎中的毒藥生效。

不久,毒性發作,王允堅在地上扭曲呻吟,不停用手撫肚,上下抓撓。

朱元璋從容走到王身旁,問道:“毒發時是何感受?

王艱難回答:“五臟不寧,心熱血升。

朱又問:“這種毒藥入體,傷摧哪種經絡?

王已是腹如刀絞:“五臟先壞,斃命後,全身發黑。

朱仍然繼續發問:“幾時可解,過多久不可解?

王掙扎著回答:“過了三個時辰,就不能用解藥救治了。

眼看王允堅中毒益深,痛苦得滿地打滾,朱元璋才命人把解藥灌入這位郎中的口中,立刻上吐下瀉、大小便失禁,才得以不死,“人復如初”。

朱元璋證明了毒藥是真的,王允堅說的話也是真的,最終宣佈判決:“押入死牢,明早鬧市,梟首示眾!

一出貓耍耗子的戲,朱皇帝玩得盡興,王郎中難逃一死。

04

要知道《大誥》前後四編,洋洋數十萬字,記載的都是類似的案件。

《大誥》採用的是古文少有的第一人稱記述,全文皆以“朕”,即朱元璋的口吻,娓娓道來,為了方便販夫走卒都能明白,書中語言十分口語化,但述說的內容令人毛骨悚然。

朱元璋: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聽我的,都去讀《大誥》

《貞子》即使從電視裡爬出來,也不恐怖,因為我知道那是假的,但是《大誥》即使只有文字,依然冷氣森森,因為我知道那都是真的。

可以想見,當時的中國,從官場到民間,被籠罩在怎樣的恐怖氛圍中。

為了推廣《大誥》,朱元璋不僅將《大誥》列為科舉必考內容,百姓中熟背書中案例者,還可以得到賞賜,甚至做官,在京城組織《大誥》學習報告會,凡是參與的人都報銷路費。

本文開頭那條“有《大誥》罪減一等,無《大誥》罪加一等”的法律,同樣也是為了推廣。

那麼婦孺皆知的明正典刑,有沒有起到“警戒頑愚”的作用呢?

05

再看一個《大誥》中記錄的案件:

嘉定縣的百姓沈顯二響應朱皇帝的號召,找了鄰居周官二幫忙,把為禍鄉里的里長顧匡捆了,準備送去京城。

走到蘇州時,當地耆宿曹貴五出面讓他們講和,依照鄉里自治的傳統,這並不違法。沈周二人畢竟農民,見錢眼開,收下15貫銀鈔,一匹綢緞和一些銀首飾,當場就把顧匡給放了。

但顧匡回家之後,左思右想,認為自己被抓一事,肯定瞞不住,決定豁出去,去京城自首,爭取寬大處理。

曹貴五得到這個消息,大驚失色,因為他是勸和人肯定會被牽連,於是決定與顧匡一同去自首。周官二知道後,也表示願意一起去自首。

等到沈顯二得到消息,三人已經出發,沈顯二連忙追趕,終於在淳化鎮趕上“自首團”。

沈顯二也想同去自首,但其他三人卻將他綁了起來,打算把沈顯二當作“害民豪強”押往京城。

等進了南京城,沈顯二找機會逃跑了,沒了嫌疑犯沒法交差,周曹二人只能又把顧匡綁了——原本他就是真的“害民豪強”——交給負責管理上訪的通政司。

但通政司收到的上訪報告裡,顧匡是原告之一,現在卻跪在堂下,成了被告,明顯“貨不對板”。

盤問之下很快露餡,周曹二隻好將事情的原委如實招來。

收到報告的朱元璋大怒:“似此奸頑四人,皆梟令示眾,籍沒其家。

最後的結果是四人被殺,一個都沒跑了,好一齣荒誕鬧劇。

06

一個正常的社會,各個階層互相牽制,彼此制約,但又能保持一定的流動性。

但在《大誥》籠罩下的明初中國,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只是被恐懼驅使,而最終的裁決者朱元璋又雄猜多忌,無論罪行大小,往往以殘酷的死刑收場。

隨著《大誥》散播到民間的,還有告密之風的盛行,以及錦衣衛為代表的特務網,將所有人都牢牢束縛,不得自由。

朱元璋: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聽我的,都去讀《大誥》

很少被人提及的是,洪武年間有多達120起的農民起義,這在歷朝開國時都絕無僅有的,如果不是高壓統治,又有誰會想造反?

必須承認,《大誥》從主觀上減少了貪官汙吏,使得明初的社會得以快速恢復,但是客觀上,給整個民族套上了枷鎖,讓後來的統治者窺見,原來如此加諸殘酷,人民還是會逆來順受,只要有暴力手段,就可以肆無忌憚。

三百年後,從白山黑水間走出的愛新覺羅們,接手的不僅僅是大明的花花江山,更有馴服漢人的酷虐手段:特務政治製造恐怖,剃髮易服順服人心,文字獄囚禁思想。

曾經意氣風發昂揚奮進的中國人不見了,代之以五體投地的“奴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