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孝莊太后為何如此痛恨多爾袞?

俸添夢話


當時是在皇太極死時,並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這就在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之間,引發了一場皇位爭奪戰。經過多次商議,雙方最終相互妥協,決定立年僅6歲的福臨,即順治皇帝為帝,多爾袞攝政。而且當時很多人就傳出了多爾袞與孝莊之間有過不可告人的交易。畢竟多爾袞年輕好色,對孝莊仰慕已久,不過這事到底有沒有誰也不知道。順治在後來的回憶中就曾說,“睿王攝政時,皇太后與朕分宮而居,每經累月,方得一見,以致皇太后縈懷彌切。”這孝莊完全是被多爾袞給霸佔了。



除了上面一個原因,還有就是多爾袞任攝政王時,不把順治放眼裡,經常行使皇帝權力,批奏摺也不經過順治過目。 順治眼睜睜看著自己權力被多爾袞一點點的架空,但是隻能隱忍。日積月累,越來越怨恨多爾袞。於是在多爾袞死後,將其掘墓掘屍,將自己壓抑多年的積怨完全發洩出來了。



多爾袞之所以在死後僅兩個月就被毀墓鞭屍,源於滿清貴族之間的利益鬥爭,而順治皇帝藉此,順利剷除了多爾袞的遺留勢力,鞏固了自己的統治。說白了,還是因為滿清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導致的。 多爾袞攝政7年,統軍入關,平定李自成、張獻忠的農軍起義軍,以及南明軍隊,居功至偉。由此,多爾袞有些飛揚跋扈,其俸祿最高,使用的朝服、禮儀也基本上和皇帝的無異,各親王、大臣見了,都要跪地而拜。多爾袞還排除異己,大臣們如果對多爾袞稍有不敬,就會受到處罰。多爾袞的這些舉動,不但得罪了眾多的滿清貴族、朝廷大臣,如濟爾哈朗等人,也讓順治產生了怨恨。所以說多爾袞真正被掘墓毀屍的人是福臨,而不是孝莊太后,哪怕孝莊太后對多爾袞有積怨也不至於如此行事。


大老二爺


1650年12月多爾袞在狩獵時墜馬去世,隨後以皇帝之禮下葬。但是兩個月後,順治宣佈了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奪去了多爾袞的一切封號,然後對多爾袞進行了掘墓鞭屍。而孝莊太后對於順治帝的這一決議並不反對,如此看來也就是默許了。那麼為什麼孝莊太后也是如此痛恨多爾袞呢?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



朝廷內部的黨爭

多年的宮廷生活讓孝莊具有了極強的政治手段,多爾袞生前黨羽眾多,而且權勢熏天,根本沒有辦法撼動多爾袞的地位。所以孝莊母子忍氣吞聲。

但是到了多爾袞去世之後,其黨羽依然遍佈朝中,而且我行我素。為了順治帝能夠徹底的親政,必須要來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打擊這些多爾袞生前的黨羽,尤其是阿濟格為首的多爾袞殘餘勢力成為了打擊對象。



於是孝莊命順治利用多爾袞生前打壓的朝臣率先發難。以濟爾哈朗為首的人聯名上書,請求懲辦阿濟格,隨後有勇無謀的阿濟格被拿下。

朝中的大臣們由此看清了局勢的走向,為了向順治帝效忠,所以紛紛請求懲治多爾袞。瞬息之間朝政風雲變幻,開始了懲治多爾袞案件。孝莊和順治因此掌握了朝廷大權,團結了朝臣。



多爾袞妄自尊大,有不臣之心

誠然是多爾袞把孝莊和福臨扶上了太后和皇帝的位置。但是後來多爾袞獨掌大權。根本不把孝莊母子放在眼裡,對自己一步步的加封。

順治三年多爾袞加封皇叔父攝政王,並且把順治的信符由宮中拿到了自己的府上。順治四年,多爾袞取消了對順治的行禮。順治五年,多爾袞加封皇父攝政王,並且把所用的一切禮儀排場之事都提升到了帝王的規格,隨意任免官員,任人唯親。種種的一切都在提示著孝莊母子,多爾袞可能會行僭越之舉。

因此孝莊也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對多爾袞也早已沒有了當年扶助的感激之情。



多爾袞和孝莊的緋聞

當時種種的傳言說多爾袞和孝莊有私情,兩人甚至在皇太極時代就已經私通了,不論事實真假,這種緋聞的穿出,孝莊更不可能對多爾袞有好感。

當順治決定對多爾袞進行掘墓鞭屍之時,孝莊為了避嫌也好,還是痛恨多爾袞也好,更不可能對順治鞭屍多爾袞阻止。



孝莊照顧兒子福臨的感受

在多爾袞時代,母子二人仰望多爾袞鼻息,朝中大小事務都由多爾袞決斷,兒子順治除了表面上的皇帝稱號以外什麼都沒有,所有的一切都由多爾袞壓制。

順治五年時,多爾袞不顧順治意見除掉了豪格,並且把豪格的兩個老婆霸佔。

所有的事務多爾袞獨斷專行,根本不會顧及順治的感受,當多爾袞去世之後,順治壓抑了多年的情感爆發也在情理之中,孝莊當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過去了。


我是越關


多爾袞死後三個月,順治下旨廢除他皇室宗親的身份,財產全部充公;開棺砍頭、鞭屍,禁止親屬去掃墓。把多爾袞養子歸宗,讓他斷子絕孫。幾年後順治還廢掉了自己的皇后,只因為她是多爾袞選定的。

做到這個程度,這份恨意,估計深入骨髓了吧。

孝莊母子一直生活在多爾袞的陰影裡

皇太極死的時候,沒有定皇位的繼承人。八旗的旗主們各個手握重兵,準備在皇位繼承上投機一把。他們分別選中多爾袞和豪格,兩人中多爾袞的戰功最大,但是豪格是皇長子,兩個都有一部分追隨者,針鋒相對。

正當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突然傳來消息,北京城被攻破了。熟悉漢文化的多爾袞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馬上擁立順治為皇帝,自己擔任為攝政王,帶兵直撲山海關。

我想這時候,多爾袞沒有放棄皇位,順治只是一枚棋子,廢掉不過是時間問題。孝莊自然也知道,她是清朝很有能力的一位女性,清朝早期有兩個人出生時伴隨異象,一個是順治,一個是康熙,都是孝莊看見的。而且洪承疇降清,也是被孝莊說服的。

所以就有了下面一幕,根據史料記載,順治去北京時,計劃是直達北京城,結果孝莊、多爾袞聊了下天,馬上就改了行程,在通州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出發前往北京。

為了保住順治的皇位,孝莊還把多為滾從叔父攝政王加封為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整個清朝政權都交給他,連給朝鮮的國書都是以皇父攝政王名義寫的。

多爾袞死後,為了穩住他的部下,還把他追封為皇帝。發股份如此的兇,中國歷史上,只有劉邦能跟她比了。

也因為她是成熟的政治家,我覺得她對多爾袞談不上恨,只是權力的爭鬥。

但是順治不一樣,他當時只有13歲,還是個孩子。這麼多年,看孝莊為了保護自己,費盡心思,忍辱負重。他對孝莊感激加一層,對多爾袞的恨就深一層,做出那樣的事就不奇怪了。

並且,因為孝莊對康熙的愛護。連康熙也對多爾袞恨之入骨,削掉了他的宗籍。


桂西散人


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應該不是孝莊太后痛恨多爾袞而採取的報復行動。


眾所周知,多爾袞在世時,被封為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榮譽無以復加,權傾朝野,何等的風光榮耀,何等的尊貴,可以說當時的順治相當於一個傀儡皇帝,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應當是順治憋屈了多年的積怨,利用萬民之口,搜多爾袞的所有罪狀,以洩心頭之恨,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多爾袞權慾薰心,踐踏了順治皇帝的尊嚴


多爾袞在世時,以自己功勳卓著,居功自傲,位高權重,不但一步步封自己為皇父攝政王,上朝時各位朝臣向皇帝問跪拜安後,也要向他跪拜問安,而多爾袞卻不用跪拜順治皇帝,朝中大小事務他都有權定奪,順治在朝堂上時常被掣肘。


而且多爾袞的出行儀狀和皇帝的沒有多大區別,他穿的朝服有八條龍,僅比皇帝的少一條龍,帽冠上為十三顆珠子,僅比皇帝的少一顆珠子,完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最讓順治帝難以忍受的是多爾袞不但獨攬大權,許多事情獨斷專行,從不報備,完全不顧順治顏面與尊嚴,更為可氣的是常以皇父身份對順治耳提面命,頤指氣使,儼然一個“大家長”,有如太上皇!


這怎不讓順治恨得牙癢癢,只是沒有能力扳倒他,不得不忍氣吞聲而已,當他死了,把他挫骨揚灰也不為過!


二、多爾袞濫殺無辜,害死了順治皇帝的親哥


當年皇太極去世,多爾袞和豪格就因為爭奪皇位而結下樑子,兩人各退一步,讓六歲的順治繼位。順治元年四月多爾袞以豪格圖謀不軌,後悔當初沒當皇權為理由,企圖以此謀殺豪格,由於順治皇帝哭泣不食,才得以免去死刑。



但一直把豪格幽禁,幾個月後,豪格就不明不白地冤死在獄中,後來還強迫豪格的福晉做他的妃子。順治皇帝對多爾袞害死自己的同胞哥哥也一直耿耿於懷,這一筆賬也記在了小皇帝的心上。


三、多爾袞娶了孝莊,羞辱了順治皇帝的生母


不管多爾袞和孝莊有沒有真情,孝莊有沒有犧牲自己利用多爾袞保住順治的寶座,甚至他倆是不是真有一腿,坊間都有傳聞,這讓皇帝有個後爹的聲音無論如何也讓順治感到毫無顏面,何況多爾袞還讓順治封他為皇父攝政王,一句皇父叫得心中有多少酸楚,這種羞辱在多爾袞死後討回來,一點不為過!


多爾袞專橫跋扈,位高權重,做事不留後路,得罪權臣,樹敵太多,因狩獵騎馬摔傷後去世,樹倒猢猻散,各路人馬因為政治利益重新站隊排位,於是政敵濟爾哈朗等告發他做有龍袍,圖謀篡位,大逆不道等十多宗罪,正中了順治帝下懷,於是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斬首,鞭屍。



多爾袞生前風光,死後受辱,令後世之人唏噓不已!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許多人記住了多爾袞的過,而忘記了多爾袞的功。所以當孝莊和順治在多爾袞死後毀墓掘屍時拍手稱快,大聲叫好。其實多爾袞對皇太極、孝莊、順治都有恩,而他們在多爾袞死後算賬的行為是讓人不齒的。那麼多爾袞對他們有何恩?孝莊、順治為什麼要恩將仇報,如此對待多爾袞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先說多爾袞對皇太極的恩。努爾哈赤死後,大汗之位空缺,那麼誰最有可能被推舉為下一任大汗呢?多爾袞或者他的兄弟多鐸。為什麼這樣說?

努爾哈赤原先設立了太子之位,當時的太子為大貝勒代善。本來代善是很有可能繼承大汗之位的,但是最終卻永遠失去了。為什麼呢?

代善被封為太子後變得驕傲蠻橫,他聽信後妻讒言,虐待自己的次子碩託。而且代善還和努爾哈赤的大福晉富察氏私通,這讓努爾哈赤惱怒不已,於是努爾哈赤下令廢除了代善的太子之位,將太子權利一分為八,讓自己的六個兒子和兩個侄子共同議政。至此,代善被排除出權利核心之外。

那麼。努爾哈赤死後誰最有可能繼承大汗呢?一靠實力,二靠資歷。當時代善因為和富察氏私通被廢,而後來頂替富察氏獲得努爾哈赤寵愛的就是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正是因為努爾哈赤偏愛阿巴亥,所以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都有可能繼承汗位,尤其是聰明的多爾袞和實力雄厚的多鐸,但是最終卻是皇太極當上了大汗。為什麼呢?

當時代善雖然被廢,卻仍然具有很強的實力。他手握正紅旗,鑲紅旗兩旗的兵力,靠的是實力。而多爾袞及其兄弟多鐸則更多依靠的是母親阿巴亥的資歷。代善嫉恨阿巴亥俘獲努爾哈赤的歡心,順帶的也嫉恨多爾袞和多鐸。最終鶴蚌相爭,漁翁得利,代善選擇推舉皇太極為大汗,選誰都不選多爾袞兄弟。因此,多爾袞對皇太極是有恩的,沒有多爾袞兄弟的退出,哪裡有皇太極的大汗之位呢?

再說多爾袞對孝莊和順治的恩。皇太極死後並沒有立儲君,於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選仍然靠的是實力,那麼順治有實力嗎?沒有。

順治的母親孝莊在嫁給皇太極時,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姑姑哲哲做代孕替補。因為哲哲在嫁給皇太極後一直沒有子嗣,所以就請孝莊來幫忙。而皇太極最愛的妃子其實是孝莊的姐姐,而非孝莊。所以,論母親關係及自身實力,皇太極死後,順治無論如何是當不了皇帝的。但是最終卻當上了,為什麼呢?

皇太極死後,清朝的八旗實力分配如下:正黃旗和鑲黃旗(皇太極統領)的大臣們支持太子豪格,正藍旗當然會支持自己的首領豪格,正紅旗,襄紅旗的代善保持了傳統,從支持皇太極一直到支持皇太極之子豪格,本色不變。鑲藍旗的吉爾哈朗因為一直追隨皇太極,所以也選擇支持太子豪格。多爾袞只有自己統領的正白旗,鑲白旗兩旗支持。

雖然表面上看,多爾袞在八旗大臣中支持者甚少,其實不然,當時多爾袞是最有實力的。在皇太極時期,多爾袞極其兄弟多鐸是皇太極最為倚重的臂膀。多爾袞被皇太極任命為吏部主管,掌握了大部分官員的升遷。在軍國大事上,每逢關鍵時刻,皇太極總是找多爾袞諮詢。而多爾袞總是能夠審時度勢,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例如,皇太極稱帝后面臨一個問題,朝鮮、蒙古殘餘,明朝,究竟先打哪個。多爾袞看到明朝農民起義肆起,戰亂頻繁,於是建議皇太極以明朝為最大的敵人。採取每年麥收季節入關搶劫,逐漸消耗大明國力的辦法,最終拖垮了大明。而且當年也是多爾袞率部招降蒙古察哈爾部,獲得傳國玉璽,皇太極有了傳國玉璽,才有資格稱帝。因此,皇太極稱帝后,對多爾袞十分信任。而多爾袞不負重託,文能理政,武能殺敵,可謂是全才。至皇太極猝死之時,朝中大臣都信服多爾袞。

但是,八王議政的形勢不利於多爾袞,為了謀取最高權力,維持平衡,多爾袞採取了妥協。多爾袞和太子多鐸退出競爭,選不受待見的順治帝登基。就這樣,一直不被人重視的孝莊和順治開始走向臺前,而這一切都得益於多爾袞的退讓。

順治登基後,滿清還窩在關外生存。當李自成攻破京城時,多爾袞審時度勢,答應了吳三桂的請求,率兵援助。後在吳三桂和李自成兩敗俱傷時出兵,佔據了明朝京城。至此,滿清完成了從關外到關內的轉變,從此入主中原。

後來,多爾袞又制定先消滅李自成、張獻忠割據勢力,最終消滅南明勢力的大戰略,最終率領八旗子弟統一了江山。因此,論締造滿清江山之功,多爾袞是有資格當皇帝的。而多爾袞確實也努力了,但是最終失敗,為什麼呢?孝莊起了很大作用。

多爾袞權盛時期,將皇帝的印璽拿到大將軍府,執掌最高權力。所有大臣給順治朝賀後還要到多爾袞府中去朝賀。多爾袞出師,所有大臣都要跪迎跪送,後來發展到多爾袞見到順治可以不拜的地步。

而多爾袞的封號也越來越大,一開始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僅僅為輔政大臣,兩人地位相等。後來,多爾袞借濟爾哈朗建府違背禮制而免掉了濟爾哈朗的輔政之職,至此多爾袞成為唯一的攝政王。

孝莊見到多爾袞有覬覦最高權力之心,為了穩住他,犧牲了自己。順治五年,多爾袞被封為皇父攝政王,而這個名號就是因為孝莊嫁給多爾袞而設置的。在女真習俗中,有兄死弟妻其嫂的傳統。例如當年和代善私通的富察氏,她就是因為丈夫戚準(努爾哈赤的表哥)病逝,然後轉嫁給努爾哈赤的。

孝莊一個人肯定穩不住多爾袞,為了讓多爾袞能夠安於現狀,只知道享樂,孝莊時刻告誡兒子順治:一定要忍。於是孝莊打破舊制,沒有給順治選妃,而是廣選八旗美女,送給多爾袞享受。八旗不夠,又讓朝鮮進獻公主。後來,多爾袞嫌棄朝鮮進獻的公主不漂亮,讓他們重新進獻。多爾袞之享樂就到了如此地步,而孝莊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多爾袞因為常年沉迷女色,導致身材細瘦,常常頭昏目眩。最關鍵的是,多爾袞縱情聲色這麼多年,也沒有留下一個後代。這可能也是孝莊不惜下血本下嫁多爾袞的原因,而她最終成功了。

順治七年,多爾袞騎馬在古北口狩獵,墜馬跌傷,回去後就死了,時年僅39歲。一個意氣風發、正值壯年的大將軍,就這樣猝死。幸福來得太突然,孝莊和順治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他們確認多爾袞已死時,隨即發動了報復。兩個月後,多爾袞被掘墳鞭屍。孝莊和順治終於有機會發洩積攢在自己心中多年的怨氣了。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順治是因為多爾袞和豪格的爭鬥才登上的帝位,而多爾袞在順治登基後完成了清軍入關,統一江山等大事,居功至偉。順治和孝莊為了穩住多爾袞,不惜採取各種卑鄙手段透支了多爾袞的精力,最終是意外也是預謀,多爾袞猝死在狩獵途中。而孝莊和順治為了洩私憤,採取了掘墳鞭屍的行為。這報復來的太突然,吃相也太難看,你覺得呢?


每日趣評


孝莊並不痛恨多爾袞,但是順治帝福臨痛恨多爾袞。

孝莊這個稱呼是死後康熙給她封的諡號,她處置多爾袞的時候還不叫孝莊,叫布木布泰,意為"天降貴人“。布木布泰在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女性,其政治才華不在武呂之下,她一生輔佐三代帝王,卻一直之幕後默默付出,既不擅自專權,也不垂簾聽政,但是卻幫兒子和孫子穩定了朝政大局。

皇太極時期,洪承疇被俘,無論皇太極用什麼方法,只求一死,堅決不降。布木布泰去監獄見了洪承疇一次,洪承疇立即就降了。為此她不僅僅幫後金(沒入關前叫後金)招撫了一員大將,更是給明軍樹立了一個榜樣,為後面明軍紛紛來降開啟了一個先例。

很多人猜疑說一定是布木布泰對洪承疇使用了美人計,我深深不以為然,覺得有這種想法的人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作為一個國家的皇后,皇太極還在極盛時期,再怎麼也不可能跑到監獄去給一個又髒又臭的犯人使美人計的,洪承疇雖然重要,但是還沒有重要的那個程度。只能說這是一個非常睿智、厲害的女人,她把人性把握的很透徹而已。

後面輔佐福臨、康熙更能看的出她深沉的智慧。

多爾袞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不世出的汗馬功勞,她為什麼要將他鞭屍呢?是因為她為了兒子的帝位不得已委身多爾袞的恨?

恰巧不是,她為了兒子福臨繼位,確實太需要多爾袞的協助和幫忙了,但是她委身多爾袞有這方面的需要,卻也不是多爾滾脅迫的她,而是她與多爾袞原本也有些郎情妾意的情愫,她只是合理的利用了這段感情而已。

多爾袞落到那個下場,其實是多爾袞自己造成的。多爾袞打下北京,將布木布泰和福臨迎到北京登基後,就越來越張揚跋扈,眼中根本沒有皇帝、君上,而是把福臨看著是兒皇帝。

他雖然擁立了福臨,但是卻自封為攝政王,實際上國家的權力是他在掌控,到了福臨該親政的時候,他不但不還政,見了皇帝也根本不參拜。我們來看看多爾袞層層加碼的得寸進尺:

順治二年(1645年),多爾袞晉為皇叔父攝政王,一切大禮諸如圍獵、出師等時,王公貴族俱要聚集一處待候傳旨,還要“列班跪送”多爾袞。若其回王府,則需送至府門。如遇元旦、慶賀禮時,文武大臣在朝賀順治帝后,即去朝賀多爾袞。上朝時,多爾袞於午門內從便下轎,而諸王需於午門外下轎等等;

順治三年(1646年)五月,多爾袞遣人將皇帝璽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備用。這一年開始,多爾袞所用儀仗的種類與皇帝等同,均為20種,只是在每一種類的具體數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

順治四年(1647年)以後,官員奏書中必須稱“皇叔父攝政王”,如果疏忽還稱作“九王爺”,或是不用全稱而丟字漏字的話,都會受到革職處分。此後凡多爾袞需要行禮處,跪拜永遠停止,多爾袞見順治帝根本無需行禮。

順治五年(1648年)末,多爾袞又向前進了一步,變成了皇父攝政王。其後,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有謙恭請示,不奉皇帝旨意,卻一律稱詔下旨,儼然就是從表到裡的皇帝。

多爾袞任人唯親,任意罷免和提升官員。“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於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假如不是蒼天有眼,把多爾袞從馬上落下摔死,恐怕即便是布木布泰那美麗、豐腴的身子也遏制不住多爾袞政變稱帝的野心了。實際上,多爾袞只差把順治帝拿下,自己公然稱帝那一步了。在多爾袞步步緊逼的過程中,作為福臨的生母,布爾布泰內心一定是痛苦的,也一定勸誡過多爾袞,但是多爾袞那個時候愛江山的慾望已經超越了愛美人。

多爾袞薨世後,布木布泰必須表態,因為孩子大了,她跟多爾袞之間的苟且必須要給孩子一個交代,把多爾袞鞭屍既能出福臨一口惡氣,樹立皇帝威信,也能讓福臨明白自己為了他才委身多爾袞的苦心,這樣母子之間才沒有芥蒂,有利於大清統治。

而且鞭屍多爾袞,可以讓臣工們明白,多爾袞的時代已經落幕,不要再有幻想,這已經是福臨的時代,福臨才是當家作主的人。不尊重皇權、不守政治規矩,多爾袞就是前車之鑑。


金眼看世界


是順治恨多爾袞。恨到咬牙切齒的那種,恨到挫骨揚灰才能解氣的那種,恨到扒墳鞭屍的那種……

而孝莊,則是女人中的豪傑,大智慧,大格局,在危難時刻利用多爾袞,在她兒子氣大要傷命的時刻,她睜隻眼閉隻眼,任由輕狂少年去發瘋解恨。

只是,即便這樣,母子間的嫌隙也一直都在,加上感情上的事,順治還是沒能活下來,年紀輕輕,便丟了性命。

其實,順治的死,從身體發育來說,其進入青春期就已經註定了結局。經歷過青春期的人都可以理解吧!那樣的生存環境,對一個少年來說,也實在殘酷!

從中醫角度來看,情志不舒,肝氣鬱結,應該是順治早死的根源吧!



楊崗麗和楊鈺瑩


這事不是孝莊乾的,是順治乾的。

要說這多爾袞遭此待遇,該不該呢?

該!

第一個該:佔便宜要當順治的爹

多爾袞攝政的時候,順治年齡很小,一開始稱他是叔父攝政王,沒多久,就變成了皇叔父攝政王,這個吧,還能理解,多爾袞可不就是順治的正宗叔父嘛。

但是吧,很快就變成了皇父攝政王,你說這是嘛回事?這多爾袞是豬油蒙了心了吧,你想當皇帝不要錢的爹?人家順治的親爹好好的在地下躺著呢,你想佔這麼大一個便宜?

好吧,順治年齡小,幹不過你,可是等到親政了,多爾袞死了,那還不把你拖出來啊?什麼?你死了?死了也得從地底下拖出來鞭屍!

所以,多爾袞真的是有自己作死的味道,你要麼就自己做皇帝,要麼就好好的做攝政王,非要佔那嘴上的便宜幹啥呢?人家曹操一代梟雄,也就是做做漢獻帝的岳父,你比曹操還能呀!

當然,多爾袞這樣做,可能也有深意,為了他以後奪權稱帝做鋪墊,也有可能,不過他一死,這大不敬的罪名可就坐實了。

順治帝福臨命令毀掉阿瑪王(多爾袞)華麗的陵墓,他們把屍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意大利傳教士衛匡國《韃靼戰紀》)

第二個該:有想做皇帝的野心

多爾袞沒做皇帝,扶植順治做皇帝,可不是他不想做皇帝,而是當時的情勢逼得他不得不如此選擇。

當初,順治的老爹皇太極死的時候,八旗合計有210個牛錄,皇太極的兒子豪格有61個牛錄,多爾袞兄弟有65個牛錄,的確有和豪格爭奪帝位的資格,但是另外三旗的旗主代善(51個牛錄)和濟爾哈朗(33個牛錄)屬於偏向於支持豪格的勢力,多爾袞不敢冒險,才立年齡幼小還沒有理政能力的順治繼位,自己以便攝政。

多爾袞攝政之後,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地位,不斷地向順治討要權力,順治五年十一月,多爾袞加自己為皇父攝政王,以皇帝的語氣批文降旨;順治七年,他逼皇帝追封自己的生母納喇氏為太皇太后,這簡直就是以皇帝自居了。

自古皇權只能歸屬一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所以多爾袞和順治之間是隻能留一個的戰爭,他活著的時候順治不敢動他,但是想必順治心裡恨到了極點,是以多爾袞死了也要把他挖出來挫骨揚灰。

第三個該:殺順治的哥哥,霸佔順治的嫂子

多爾袞好色是出了名的,當初因為豪格有資格繼承皇太極的帝位,被多爾袞設計打下臺,後來又找機會誣陷豪格入獄,不久豪格就死了。

五年二月,師還,上御太和殿宴勞。睿親王多爾袞與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隱部將冒功及擢用罪人揚善弟吉賽,系豪格於獄。三月,薨。(《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傳六》)

豪格原有嫡福晉,早在崇德元年,就被多爾袞殺死,其後的繼福晉,又在死後被多爾袞強納為妻。

這些不是野史,而是實實在在的歷史,可見多爾袞實在也太不地道,把自己親侄子害死了,又把人家福晉都搶過來了,這算這麼回事?當時順治已經十歲了,相必心裡恨死了多爾袞。

第四個該:和順治的老媽孝莊有私情

這第四條,本是現代人認為多爾袞被順治鞭屍的最大原因,但是從歷史上看, 這一條反而是最沒有歷史依據的,只是因為這種桃色政治緋聞最容易傳播,最容易被津津樂道,是以流傳最廣。

孝莊有沒有下嫁多爾袞?迄今為止並沒有讓人信服的史料,支持派和反對派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

但是,孝莊和多爾袞有私情可能是真的,最大的原因可能也是為了保住兒子的皇位,這樣一來,順治痛恨多爾袞又增添了一條。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其實不是孝莊恨多爾袞,而是他的好侄子,順治皇帝對其恨之入骨罷了。


隨著清軍在關內的勝利推進,多爾袞的威望逐漸開始如日中天。順治元年,多爾袞被進一步封為“叔父攝政王”。儘管多爾袞當時已經大權在握,但仍不能安坐攝政之位,於是各種公開的、潛在的政敵成為多爾袞打擊的目標。順治的親哥哥豪格的存在始終是多爾袞一塊心病。儘管後來豪格下山東,徵四川,戰功卓著,但多爾袞仍處處壓制豪格,終於在順治五年(1648年)置豪格於死地。這是早就埋藏在順治心中的憤恨之一了。

在多爾袞當攝政王時期,關於皇帝的待遇也是一年比一年差。在順治元年,多爾袞就當上攝政王的方位,他在待遇上的特別,從他的俸祿上就不難看出,多爾袞一年的俸祿是三萬兩,相較於等第差不多的輔政王足足多出了一倍。多爾袞的穿著也是可以順治皇帝相媲美,衣服與皇帝的龍袍極為類似,就是在一些纖細的地方有少許不同。再來看多爾袞的府第,他的府第高四十尺,三層修建,與皇帝的宅院所差無幾。隨著多爾袞的權勢越來越大,不僅是不再向皇帝進行跪拜,甚至連玉璽都拿到自個府中,隨意進行罷官或許官員升職,這些都是在於他的一句話。後來連朝堂都不去了,直接讓上朝的官員到自個府中進行協商,一點都不顧及順治皇帝的體面。順治根本就被他當成一個工具而已。

而多爾袞和順治生母孝莊皇太后的曖昧關係,在順治幼小的心中已埋下陰影。多爾袞殺了順治的親大哥豪格,也在順治心中已留下隱恨。在登基後的日子中,多爾袞獨攬朝政,驕縱跋扈,根本不把順治這個皇上放在眼裡,更在順治心中埋下對這位皇叔攝政王的仇恨。在多爾袞生前,懾於攝政睿親王的權威,順治不敢表露出這些不滿與怨恨,更沒有能力承擔發作的後果。種種不滿與怨恨,就像沉睡多年的火山一樣,越積越猛烈,終於在多爾袞死後,噴發了。

多爾袞剛死的時候,順治比死了親爹還要悲哀的將多爾袞的靈柩迎回,還封他為皇帝,但沒過多久,順治就再也忍不住了,於是將多爾袞這個“混蛋”的屍體挖了出來,鞭屍成幾斷以洩他心中的憤恨。甚至連多爾袞的兒子也被以“和碩英親王阿濟格謀亂”罪,將他幽禁,籍沒家產,他的幾個兒子都被貶為庶人。十個月後死。隨後,將其黨羽郡王勞親降為貝子,其餘庫特庫等黨徒處死。被鞭屍的多爾袞的爵號被剝奪,牌位被從太廟中撤出多爾袞的牌位,罷黜宗室,沒收他的財產和府第。這都說明了順治對其無比深刻的仇恨吧。


關河南望


歷史上的中國君臣關係非常微妙,不管你立過多大的功勞,如果皇帝不高興,或者故意整你,那你基本上就什麼都不是了,你再厲害,始終也只是皇帝家的奴才,比如商鞅,霍光,張居正,等等,對滿清入主中原的最大功臣多爾袞也不另外。

為什麼十二三歲的順治小皇帝和孝莊皇后對多爾袞那麼恨,列出多爾袞的幾大罪狀你就知道了。


一,欺母淫嫂

順治帝6歲被扶上皇位,本來他是沒機會當皇帝的,她母親孝莊皇后起了重要作用,因為他大哥豪格和多爾袞都想當皇帝,結果僵持不下,後來多爾袞突然擁立他當皇帝,而這基本上就是他母親的功勞。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洪承疇降清的事,就是孝莊皇后通過美色誘惑才使洪承疇決定降清的,因為洪承疇好色,而多爾袞更好色,所以多爾袞擁立順治肯定孝莊皇后也使了美人計,而且後來也很多證據證明了孝莊皇后嫁給了多爾袞,但是多爾袞女人眾多,孝莊皇后吃醋,所以對多爾袞被掘墓一事不聞不問。


多爾袞還逼死順治的大哥,強娶豪格老婆,也就是他大嫂,而且孝莊皇后為了了他的地位也有曲意逢迎多爾袞的可能,所以順治懂事了或者在別人挑唆下肯定是對多爾袞痛恨之極。

二,囂張跋扈

多爾袞由於戰功顯赫又是皇叔父攝政王,平時囂張跋扈是肯定的,排除異己,任人唯親,像戰功卓著的豪格就被他給逼死,還搶豪格老婆,另一個攝政王濟爾哈朗基本上被他架空,換上了自己的弟弟多鐸。


多爾袞平時出去打獵什麼的,也要王公貴族跪迎跪送,強娶朝鮮公主,覺得送來的不漂亮居然退回去,叫朝鮮重新選漂亮的過來,,,等等。

不過居然多爾袞是事實上的唯一攝政王,朝中的事當然肯定是他說了算,畢竟皇帝還小,雖然有點跋扈,但也算正常,假如是你你也不會用自己不喜歡的人吧,所以說這些都可以說是慾加之罪何患無詞,諷刺的是後來反多爾袞的反的最兇的就是多爾袞的親信蘇克薩哈。

三,排場禮儀如同皇帝


多爾袞不僅府第修的比皇宮還豪華,禮儀排場幾同皇帝,問題是雖然你權傾朝野,但畢竟尊卑有別,你畢竟只是一個臣子,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給皇帝老闆打工的,雖然你貢獻大,但也只能算老闆的優秀員工。

多爾袞還把信符從皇宮拿到自己的王府,理由居然是每次有事調兵遣將去皇宮拿,走來走去的嫌麻煩,從此是直接在自己的王府辦公了,把王府變成了朝廷,順治雖然小,肯定是不滿意的,但是孤兒寡母的也無計可施,只能秋後算賬了,而且據說多爾袞龍袍鬥都準備好了,但是一直沒有取代順治,也是千古之謎。


1650年多爾袞意外死亡,年僅39歲,據說是騎馬摔死的,從小就騎馬打仗的人居然被掉馬摔死,也挺諷刺的,據說原因是多爾袞重色過度,所以身體已經很虛弱。

多爾袞死了,順治一開始還很傷心,以皇帝的標準風光大葬,不過兩個月後,多爾袞屍骨未寒,就被13歲的順治小皇帝反攻倒算,被掘墓鞭屍削首,革去各種諡號除名皇籍,直到上百年後乾隆皇帝才給他平反。

怎麼突然順治皇帝和孝莊皇后突然就那麼恨多爾袞呢?主要還是受了朝中大臣的挑唆,多爾袞平時囂張跋扈肯定得罪很多人,順治才13歲而已,對仇恨的理解估計也不深,但是大臣添油加醋的汙衊多爾袞,加上上面那些事,也為了皇家的威嚴,對多爾袞迅速由好感變成了仇恨,估計孝莊皇后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對多爾袞由愛生恨,可能也有受欺壓的成份,種種原因加在一起就造成了多爾袞的死後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