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陷入“重地段、輕價格”誤區!商鋪“降價”正偷偷來襲

商業地產可謂是個“神秘”投資領域,高價格商鋪也有盈利,低價格商鋪也存在虧損。現如今總體來看,商業地產可謂“捉襟見肘”,既要面對出租,又想轉賣變現,對此商鋪成為業主心中的“刺頭”,面臨商業群體逐漸增多,商鋪的增值效果還存有多大“阻燃劑”,我們還難以估算,但從售賣方來看,他們不再願意將商鋪長時間停留手中。

投資者陷入“重地段、輕價格”誤區!商鋪“降價”正偷偷來襲

商業“捉襟見肘”的原因。

買商鋪的人群多是拆遷群體、公司主體、富豪等,共同目的都是為了實現財富保值再增值。過去幾年,商鋪的增值效果明顯,一鋪養三代並非傳說,現如今的商鋪恰好相反,買來的商鋪如若貸款,還需每月承擔月供,由於商鋪需首付50%款項,且最長只能貸款10年,所以承擔的費用普遍多於房產月供,使得投資商鋪存在隱形“門檻”!資產不夠雄厚者買商鋪並不容易。

另外當下的商鋪不僅遍地鋪網,價格還有“虛高”之勢,商鋪的虛高是預期的誇大,對商鋪投資存在較大信心,一窩蜂地轉移投資“戰場”到商鋪中來。接觸投資的朋友都知道,商品交易的次數越多,越證明此階段此商品更“吃香”,價格也會有所上漲,待到商鋪價格觸及頂峰,便會反其道而行之,一位拆遷朋友深有感慨,希望將商鋪作為增值產品,見證了前幾年商業飛速成長階段,渴望自己也能坐上最後一班“地產列車”,商鋪銷售數據不錯,開發商也轉移更多精力到建設商鋪中來,趁著投資者追趕商鋪熱潮,售賣最後一批“暴利”鋪,於是商鋪數量增加、價格快速上漲!兩者並非永無止境持續下去,到達一定時期就會觸頂。

投資者陷入“重地段、輕價格”誤區!商鋪“降價”正偷偷來襲

不僅如此,隨著商業模式的成熟,渠道變得多元化,電商平臺迅速興起,就連不被看好的微商群體也在電商中賺得盆滿缽滿,這種現象對消費者來說利大於弊,一方面競爭之下性價比更高;另一方面打擊了商品壟斷現象!但是對於實體店來並不樂觀,電商完善實體店多方面缺陷(例如價格高、不夠便利、產品單一等)的同時;也分化了市場消費力。作為顧客的我們更願意花較少的時間與金錢買到最適合的產品,而不是耗費大量時間與財富在實體店挑選,有人說在網上購物也是一種懶的表現,也有人說網上購物更加節省時間,隨時隨地一部手機即可實現購物,比實體店購物方便,同樣也是實體店前進的一大“阻礙”!

其實商鋪的現狀並非單方面造成,有需求供應方就會有提供方,只是忽略了消費力這一重大因素,這幾年人口數量呈現下降趨勢,與人們承擔的生活壓力息息相關,同事今年34歲,特別想要二胎,但目前家庭現狀逐漸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養車、養房、養孩子、養父母成了他身上的4重大山,即使開放了二胎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消化現有庫存。

投資者陷入“重地段、輕價格”誤區!商鋪“降價”正偷偷來襲

短期內降價、降租才是商業地產“正軌”!

一位商家簽訂了5年租賃合同,從事茶葉種植、加工和銷售,還有1年時間合同到期,但是今年租金已經超過第一年的40%,加上這兩年茶葉市場存在變數,不少網上“賣茶女”紛紛被曝光,自己也受到牽連,加上茶葉原本沒有固定價格,與採摘時間、加工方式有關,使得本著做精品茶葉的他也面臨倒閉現狀,好在運營方主動提出降租政策,可氣的是老商家卻不在列,原來運營方此次降價的目的十分明顯,吸引商家入駐,提高街區人流量,以此促進商鋪銷售。

前面筆者曾提到過,商鋪的價值在於曝光率,一個新樓盤最先賣掉的商鋪必然是臨主街門面,投資者堅信臨主街門面保值性更高,二樓甚至更高樓層的價值相對較小。當然也存在二樓以上門面依託一樓臨街而提高價格出售,卻依舊掩飾不住自身缺點,結識3年的朋友在專業市場內購置一套門面,當時看中價格低優勢,開發商也承諾回購,事到如今不僅回購遙遙無期,連出租都是問題,因為是統一經營統一管理,樓層間的扶梯又處於長期關閉狀態,設施與形象逐漸惡化,需要調整業態和租金。

投資者陷入“重地段、輕價格”誤區!商鋪“降價”正偷偷來襲

商鋪降價出售,變相來看有擾亂房地產市場“嫌疑”,但是不及時脫手,商鋪如同定時“炸彈”一般,說不準具體爆破時間,趁著物業結構還未老化,轉手出去未嘗不是明智選擇,降價既是不得已而為之,又是商業地產步入“正軌”的表現。試想一下,只需要一臺電腦、一件辦公室、幾個工作人員即可實現開店,成本低於實體店租金成本數倍,實體店投資者拿什麼跟電商去競爭呢?除了少數實體店,例如餐飲類、體驗類等需要親身感受。

商鋪降租成為現實,前段時間曝光出“某商業街集體請求降租”短視頻,出租方對此自然不會視而不見,商鋪長期空置並不能創造價值,與其“荒廢”下去,不如割捨部分“利益”,不僅減輕了商家經營壓力,還為自己鋪出一條“康莊大道”(加強了與商家上期合作共識)。長此以往增加了商家繼續經營下去的決心,業主自身也可以及時止損!

投資者陷入“重地段、輕價格”誤區!商鋪“降價”正偷偷來襲

未來投資商鋪重運營,輕“地段、性質”!

回到本文開篇,價格再高的商鋪也有盈利,價格再低的商鋪也存在虧損,可見商鋪投資並不受單一價格左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營,商家的經營、開發商的運營對商鋪價值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都希望花最少的錢買最優質的商鋪,設想卻並不貼近現實,買商鋪面對的是售賣方,銷售方以提高利潤銷售成功為目的,購買者所追求的地段、性質都是售賣方的“加價”項,這正是為何老城區價格高於開發區、主幹道高於次幹道、購物中心比社區商業貴的主要原因!例如某城市老城區臨街一樓商鋪高達10萬元每平方米,而開發區臨街一樓只有2萬元每平方米左右,同樣購物中心比社區商業高出一倍,主要原因在於成本不同,老城區地皮自然高於開發區,購物中心的整體包裝費用也高於社區商鋪,購買者和售賣者在談判過程本身就是是矛盾體,只有達成雙方滿意,價格高低便顯得不再重要。

投資者陷入“重地段、輕價格”誤區!商鋪“降價”正偷偷來襲

商鋪的運營價值才能體現投資差異性,轉角鋪商家生意沒有一般商鋪生意好,正是商鋪運營導致的結果,商家的業態、經營理念才是投資核心,盲目追求硬性條件反而存在投資風險。開發商在銷售商鋪的時候喜歡推廣地段,為購買者塑造地段即是財富的“表象”,引導購買者“重”地段而“輕”價格,這是不少購買者容易陷入的“誤區”!既然是投資,更應該注重增值性,花高價買下來的商鋪,反而低價才能出租是投資正常規律嗎?顯然不是!商鋪投資是一種利益置換,只有將商鋪潛在價值發揮出來,才能保障投資免於受損!

你認為商鋪價格會上漲還是下跌? (單選)
0人
0%
上漲(跟物價同行)
0人
0%
平穩(堅持到無能為力)
0人
0%
下跌(此一時彼一時)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