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藏的新石器时代石斧,认识赵宝沟文化遗址的远古魅力


这是一件几十年前家父从河沟里捡到的一件石斧,许多年间一直不知道它的出处和来历。从造型上看十分古朴,并且没有使用过的痕迹。石斧的孔道清晰可见手工钻孔的痕迹,表面刻有水波样的纹饰,但是并没有完整的图案或文字。

从石质上看,和我们河北地区的石质并不相同,但质地十分坚硬、细腻。灰黑色的石质中间杂着黑色的斑点,表面有黄褐色沁斑。从表面看不见明显的使用痕迹。后来一位古玩界的朋友说这是件新石器时代的石斧,上面的刻画痕应该叫“燕翅尖”,但具体年代和信息不详。

这些年我一直留心这件石斧的信息,在大量浏览新石器时代出土器物的图片后,终于在赤峰博物馆发现这张标注为赵宝沟文化时期的石斧,大家看一下,是不是很像呢?这件石斧出土于敖汉旗的小山遗址,距今约7200年至6400年,年代甚至早于大家熟知的红山文化。也因此有人说红山C型龙应该属于赵宝沟文化而非红山文化,但此说法尚未得到专家认可。


其实收藏的乐趣,就是从一件小小的器物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比如我,从这件石斧上,就获知了赵宝沟文化的一些皮毛,也一并传递给大家。赵宝沟文化与兴隆洼文化前后衔接,其原型形成于兴隆洼文化中晚期。其遗址在赤峰市敖汉旗,是对红山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又一支重要远古文化。这件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凤的赵宝沟文化陶凤杯。

而赵宝沟文化出土最典型的器物当为“四灵”纹陶尊,为中华文明和龙的起源填写了辉煌灿烂的一笔,也为辽西古文化区玉猪龙起源提供了实证。首次出现的由猪首、 鹿首和神鸟组合的“灵物图像”,考古界称之文化代表物为“中国第一神图和最早的透视画”, 在意识形态和绘画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是鹿纹陶尊图案的展开图。

考古学家认为,那些刻画灵物图案的尊形器就是祈求狩猎活动成功的祭祀用具。在小山遗址中出土的猪龙、飞鹿和神鸟令世人不得不赞叹其巧妙艺术构思。猪龙、凤身、飞鹿等尊形器,说明了当时社会分化已很明显,这类最早的“艺术神器”比距今六千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的龙虎堆塑早一千余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