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下一個生態“拳頭”產業是哪個?可能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綠色是貴州的底色,生態是貴州的招牌。來一場農村經濟深刻的產業革命,貴州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並且確定了12個特色生態農業產業。

這12個生態特色產業中,哪一個最有可能成為貴州下一個生態特色拳頭產業?可能我們想的不一樣,也有可能我們想到一起去了!會是哪一個呢?不妨一起來看看分析。

貴州下一個生態“拳頭”產業是哪個?可能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道真縣工廠化生產菌袋上架

12個特色生態產業比較,食用菌處在什麼位置?

貴州確定的12個特色生態農業產業,是貴州農村產業革命重要的產業選擇。這12特色生態農業產業,目前發展情況情況怎麼樣,我們通過下表就能夠看個清清楚楚。

貴州下一個生態“拳頭”產業是哪個?可能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在這12大產業中,蔬菜、畜牧、漁業以及中藥材、竹業都可以說是傳統的產業。比如畜牧業,農村人或多或少都會養殖一些雞、豬、牛、羊等,漁業也是一樣,有條件的地方都會有一些養殖,因些這兩項用增加值來作比較,反而更科學一些。

蔬菜是傳統產業,農村人只要在家,或多或少都會種一些,基數本身就比較高。這幾年脫貧攻堅以來,蔬菜得到了更加充分的發展,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而且,平均畝產值不到4000塊錢,只能取穩定發展之勢。

事實上,竹產業、中藥材、水果、辣椒這幾大產業,劃歸穩中求進的產業也是自然的。為什麼?因為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些產業種植面積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產量和產值提升的空間相對較小。

貴州下一個生態“拳頭”產業是哪個?可能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菌棒

前述幾項產業,重點不是在規模上突進,而是在提升生態品質和精深加工方面需要作更多的考慮。

和幾述幾項產業不同,茶葉、食用菌、刺梨、石斛、油茶這5大產業的“升值空間”很大,發展的前景更加看好。

關於茶葉,前面有篇文章已經進行了探討,種植面積、產值已經是全國第一,產量全國第六。如果還沒投產的200多萬畝進入豐產期,產量跟上來,以貴州茶與眾不同的品質,在全國穩坐茶產業第一把交椅是沒什麼懸念的。自然,在省內12大產業中會處於“龍頭”老大的地位——即使產業絕對數比不上其他一些產業,這並不影響其“龍頭”老大的地位。

在剩下的食用菌、刺梨、石斛、油茶這幾個產業中,哪一個最有可能成為繼“龍頭”老大之後的“拳頭產業”呢?正常情況下必定是食用菌。

是不是覺得有點匪夷所思呢?且聽在下慢慢道來。

貴州下一個生態“拳頭”產業是哪個?可能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香菇

貴州食用菌產業現在是個什麼樣子?

從全國來看,近年來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較快,已成為僅次於糧、棉、油、菜、果的第六大農業優勢產業。

貴州下一個生態“拳頭”產業是哪個?可能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早在10多年前的2008年,雲南、福建、浙江等地的食用菌產業就已經突破百億產值。

從貴州來看,雖然栽培食用菌的歷史很悠久,起步也比較早,但早年的發展很慢。說老實話,在提出加快食用菌等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之前,很少聽說或者是關注到貴州食用菌的發展。然而這兩年的情況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食用菌迅速崛起為貴州重要的特色生態產業,發展速度之快、效果之好,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貴州下一個生態“拳頭”產業是哪個?可能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安龍縣食用菌核心產業園

  • 例子1:黔西南安龍縣

據報道,11月8日至10日,2019中國·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將在安龍縣舉辦。為什麼會在安龍縣舉辦?因為這裡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得好呀!有多好呢?

安龍縣採取“園區+小區”的模式,食用菌產業面積1.3萬畝,產量6萬噸,產值突破10億元,帶動群眾15306戶69036人致富。

一個縣有1.3萬畝的食用菌,產值突破10億元,這在縣裡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產業了!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食用菌通常用大棚來培育,一個標準合格的大棚,佔地一就是1畝,投入會達到10多萬。大棚裡安放很多個鋼架,架上擺滿菌棒,1個1畝地的大棚,擺放10000支菌棒。1.3萬畝,能擺放1.3億根菌棒。

10億產值,扣除各項成本,就算5億分攤給15306農戶,戶均也是3萬多塊錢,五六口人的貧困家庭脫貧都沒問題了。至於老百姓的收入怎麼樣?參與的群眾最清楚,媒體的報道也很多,這裡就不細說了,總之你要相信,不賺錢的產業,能這麼快發展起來嗎?

貴州下一個生態“拳頭”產業是哪個?可能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道真縣工廠化生產的杏鮑菇

  • 例子2:遵義市道真縣

如果以貴陽為中心點,地處貴州東北角上的道真縣,正好和黔西南安龍縣對稱。著力打造“菜縣菇鄉”的道真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目標是2億棒。從2017年以來,道真食用菌發展迅速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弱漸強的過程。

道真縣的食用菌,主要有兩相模式:

第一個模式是龍頭企業生產菌棒,賣給農戶,農戶租用(或自建)大棚進行培育,企業負責保價回收進行銷售。

貧困戶租一個大棚種植食用菌,政府扶持期間,一年能收入4-5萬塊錢(政府一個菌棒補助1元,棚租也有補助)。就算扶持期過了,正常情況下一個棚一年收入3萬塊錢是沒問題的。

第二個模式是工廠化生產食用菌。這是另一家生物企業,佔地200畝,從菌袋的生產到出菌,全部在工廠裡完成。去年底一期投產,日產杏鮑菇50噸,全部外運銷售。

貴州下一個生態“拳頭”產業是哪個?可能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羊肚菌

貴州食用菌的快速發展,可以說是一張白紙繪藍圖,為什麼會這麼快呢?主要是因為食用菌生產週期短、市場前景好、比較優勢大、群眾受益面廣,自然而然成了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的重要選項,政策推動力度大,在此背景下,有眼光的投資者是不會錯過貴州這個空白市場的。

此外,還有兩個條件,也是吸引食用菌龍頭企業進入貴州的因素,一個是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那個是貴州的自然氣候條件非常適宜食用菌的栽培。

政府主導、市場動作、群眾參與、利益聯結,因此,短短兩三年間,貴州食用菌生產經營主體達到465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6家、示範合作社6家,50萬棒以上生產基地達到295個。主要品種有香菇、平菇、木耳、茶樹菇、紅託竹蓀、冬蓀、姬松茸、羊肚菌、金針菇、杏鮑菇和海鮮菇11個。其中紅託竹蓀產量3.2萬噸、冬蓀產量0.3萬噸,排全國第一。2018年,全省食用菌種植規模(面積)為20萬畝(億棒),產量90萬噸,產值102億元。

102億元的產值,在貴州12個特色生態農業產業中,僅能排第七位,但是成長速度快、成長空間大,可以說是貴州農村脫貧產業中發展最好的一個產業,完全有望成為貴州最有影響力的特色生產農業產業名片。

貴州下一個生態“拳頭”產業是哪個?可能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食用菌研究

貴州食用菌的“拳頭”之路如何走?

貴州12個特色生態農業產業,茶葉是“龍頭”,食用菌最有可能成“拳頭”,“拳頭”之路如何走?必定有一個過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第一,穩步做大規模。

食用菌生長週期短,興衰都很快,因此,要鞏固良好的發展態勢,在加強頂層規劃設計基礎上,穩步做大規模。不能因為前面發展快,後面就搞大躍進。

  • 第二,完善產業鏈條。

生產食用菌的菌棒材料主要是木屑,目前已有超過200萬噸的缺口,菌棒用完後的廢料處理也還很粗放。食用菌的精深加工極少,食用菌養生服務業尚幾乎沒有,市場銷售渠道還不健全,市場風險的防控機制有待建立。

  • 第三,加強科技支撐。

種植食用菌,還是很需要科技含量的,特別是菌種培育、產品研發等方面。要採取有效的方法,引進和培育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增強發展後勁。

貴州下一個生態“拳頭”產業是哪個?可能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紅託竹蓀

  • 第四,發展特色菌品。

走“以特取勝”的路子,比如紅託竹蓀、冬蓀為代表的貴州特色珍稀食用菌品,雖然目前在種植水平、種植規模上領跑全國,但是還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為紅託竹蓀產量僅3.2萬噸、冬蓀產量僅0.3萬噸。再比如野生菌,貴州的森林面積、氣候條件、野生菌種資源都創造了較好的野生菌發展條件,但野生菌的開發利用幾乎還是一片空白。雲南省4年前野生菌產量應達8.5萬噸,出口產值100億元,這給我們提供了值得參考的範例。

  • 第五,加強品牌建設。

迅速發展起來的貴州食用菌,品牌建設一定要跟上。貴州綠茶、貴州紅茶等都註冊了公共品牌,貴州食用菌也要加快公共品牌註冊。產品品質方面,已經有了生產標準,要加強引導和管理,構建質量安全溯源體系,確保貴州食用菌無公害、綠色、有機的本色和品牌形象。

總之,一個產業品牌的形成和發展,涉及方方面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穩住、堅持、跟進,貴州食用菌的“拳頭”之路一定能夠走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