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大学期间,父母需要频繁沟通吗?

用户67600538


家长如何与上大学的孩子沟通

孩子上大学之后变得独立了,自然而然的减少了与家长的沟通,那么家长们又应该掌握哪些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重拾起当初的画面?下面 整理了家长与上大学的孩子沟通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一.孩子需要家长的理解与鼓励。

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思想,孩子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原来在家中是所有人的中心,受到事无俱细的照顾,现在离开父母、离开家,感觉自己孤伶伶一个人,心里的落差也不小;还有很多生活技能需要学习。短时间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他的心理一定会起波澜,调整自己的过程中也需要家长的理解与包容。长大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势必要走出这一步,上大学是他独立生活的开始,也是他步入社会的起点。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包容他们的一些小情绪,更要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勇敢地面对未来的一切。

二.家长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很多时候孩子跟我们家长说话是不需要我们指指点点的,他最需要的是我们的倾听与理解。他倾诉出来排解了心中的压抑目的就达到了,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我们在适当的时候提些建议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唠叨,倾诉不成,又受到你的教训,他还愿意跟你谈心吗?这个时候沉住气,别着急,火急火燎的会坏大事。

三.教会孩子一些解决生活难题,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的教科书,让孩子们有空间自己去读、去写,就是一种有效的“帮助”。现实生活中会不断出现意料不到的事情,要让他们学会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突然压力的经验和能力,学会更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如何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怎样选择行动方式、怎样有效交流沟通等。

四.把孩子当成我们的朋友同事一样地平等对待。

上大学了,我们要清楚地明白他已经长大成人了,不再是以前那个惟命是从,不敢违抗的小孩子了。他有他的思想,他有他的人生。我们还是把他们当做朋友吧,一个能真正谈心、交流,平起平座、互相鼓励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1.要认识到成功的沟通没有秘诀。

沟通没有通用的模式,与一个孩子沟通的方式并不总是适合于另一个孩子。因此,父母必须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创造自己的沟通方式。

2.要学会倾听。

与孩子沟通需要谈自己的意见,但更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意味着避免打断孩子的话、集中精力于交流的过程。为了便于做到这一点,沟通最好在安静的地方进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扰。如果你正忙于做晚饭或看喜欢的电视节目,要做到认真倾听是困难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观点,有助于澄清事实,避免对孩子的误解。经常倾听孩子的声音,你会发现,尽管你没有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和建议,你的孩子却更多地向你提出问题。这是因为,善于倾听的父母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创造机会交谈。

与孩子沟通需要有恰当的机会。小朋友不喜欢预约的谈话。你想谈的时侯,他们可能没有兴趣;只有他们想谈的时侯,沟通才有可能顺利进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欢在晚饭桌上或睡前时间与孩子谈话,有些父母则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游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不管选择什么时间,我们都要知道,最佳的沟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的。切忌不要总是试图在临时想起的、不固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晨风吹叶


孩子读大学期间,其实父母不需要太跟孩子频道沟通,为什么呢?

孩子在读大学期间,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比如参加学生会,书画会之类的。

还在在读大学,已经融入了一个小社会,孩子需要自己独自面对。孩子的独立,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读大学了,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孩子,教会孩子怎么和老师,同学之间打好关系,为以后毕业了做好铺垫。

家长和孩子沟通,一般一个星期沟通一次就好了,打打电话,发个微信语音,就可以了。

我读大学时候,一般一个月和父母沟通,因为那时候很忙,各种学习,参加学习。





七哥玩转营笑


每周六晚6点到8点,远在东北上大学的儿子都会打电话回来。他说这是他一周内最闲的时候,晚上不用上晚自习,可以安排自己的事情。

或视频或语音,儿子会晒他的晚餐,会跟我说高数有点儿难懂,需要课下多练习才能弄明白,讲他新参加的社团,他在里面负责信息服务,还说他浙江的同学感觉东北太冷了……听儿子一一道来,和他在家里一样,还是那个操心命的孩子。“家里暖气费交了没?天气冷不冷……”

而且系里老师辅导员也会不定期在群里给家长们发步一些信息图片,在这些或上课或活动或讲座的张张照片里,偶然间还能发现自家孩子的身影……

说实话,除了开学去送孩子感觉有点儿舍不得觉得是场离别外,现在心里很踏实,知道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那里是儿子早就心心向往的学校,学校里有他喜欢的专业,有关系不错的室友,有对他们关爱的老师、辅导员……所以大可放心。

放开手脚,让孩子去闯他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默默祝福就成……





粗布单


看你是怎么频繁了,举个例子

我是一个在天津上学的云南人,离家几千公里,说不思念是假的,不过自己比较独立,可能和农村出来的有关系吧。平时有时间会出去兼职,暑假也是一样在外面找兼职做。平时和家里面一周至少保持一次的通话,通话我也是报喜不报忧,感冒发烧啥的从不和她们说,感觉自己能处理好,妈妈也嫌我不经常打电话回去,我也觉得不对,不过每次想打又给忘了。我室友也差不多,估计半月和家里打一次吧,基本都是他家里给他打的,而我对象的话和家里人沟通就比较频繁,一天至少有一个电话,女生一个人在外面家里挂念也实属正常,总之我觉得,家里的孩子上大学了,不仅仅代表学业上,还包括思想,人格等等方面的提高,家里人没必要管得那么紧,估计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在轻松,欢快的大学生活里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做自己喜欢的事,家里管得太严反而不好,不过女生除外,哈哈哈





蟋蟀还是我帅


女儿今年大一新生,现在基本上是每天晚上我们都聊会。女儿性格活泼,在学校里经历的事,无论大小,叽叽喳喳,都汇报。有时候是他爸爸贱贱地发给她个三元五元的红包,有时是她哥哥故意贬损她又胖又丑。虽然一家四口人处在四个地方,但相互了解动向,谈谈心情,说说经历,诉诉委屈,这样既释放了压力又联络了亲情,感觉很好!


誓死化泪浸梅心


我觉得孩子刚上大学的时候提醒孩子好好学习,要有防骗意识什么的,太有必要了。不过,现在的孩子适应能力都挺强的,完全不必要担心他们会学坏。也不要频繁联系,免得孩子有逆反心理。要相信孩子,也要给孩子必要的关心和提醒。


沙漠玫瑰8682


孩子即使读了大学,父母要经常跟他沟通。原因如下:

第一,解他们的思家之苦。对于许多孩子,他们是第1次离开家,第1次离开父母到远方独自生活,进入新的环境,面对新的面孔,有许多不适应。特别是到生病,过节,过生日的时候,更加思念父母的忙前忙后嘘寒问暖,一家人坐在一起的和谐美好,有的学生甚至于会坐上10个小时的车,只为和家人吃一顿饭。在这些特殊的日子,作为家人要及时给他们打电话,给他们送去心灵上的安慰,不让孩子在远方暗自流泪。

第二,监督他们的学习。他们虽然是大学生了,但是毕竟还是孩子,很多时候就会有孩子的天性:贪玩。现在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到了大学后沉迷于网络,翘课,谈恋爱,考试屡屡挂科,一路红灯走下来,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拿不了毕业证。这不是耸人听闻,今年中科大取消了18位大学生的学籍,有部分学生由本科生降为专科生,这是最现实的例子。为了加强大学的管理,2019年教育部发文严格把控大学毕业的关口,取消大学“清考”制度,这一紧箍咒的出台,许多大学生苦不堪言。在这种严格的形势之下,父母不要老是抱着他们成人了,长大了,自己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的观点,还得必须要经常监督,甚至有必要联系孩子的辅导员,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出勤情况,学习情况以及每一段时期的学业考试情况,及时给他们学习上的鼓励,监督,以保证他们在大学里面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顺利毕业。

第三,加深感情。当孩子参加完高考,从离开家到外面读大学开始,就预示着父母和孩子的永久别离,大学期间的寒暑假成了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生活最多的时间。一旦大学毕业,许多同学留在异地工作,在外面打拼的日子不容易,为了能在单位立足,请不了假,不敢请假,可能是一年之中能和父母见一面相聚几天,或者是几年不见面。在由学校过渡到工作期间,父母家人要经常与孩子打电话联系,交流感情,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他们的情感生活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

打电话给孩子吧,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思念亲人的孩子,常联系,既解了父母对儿女的思念之苦,也让孩子得到情感的慰藉,得到学习的鼓励,学会感恩的情怀,何乐而不为呢!


戴月归来


有的父母抱怨说,孩子只有要生活费的时候,才打电话回家。只说了多少钱,还没聊几句,就挂上了。有的家长说,孩子把自己的微信,给拉黑了。也有的家长高兴地说,孩子上了大学,还是大事,小事的,都跟我们说。为什我会这么大的区别呢?这与父母和孩子的原有的沟通模式有关。

1、原先的沟通模式

如果父亲比较专制,不爱交流,或母亲比较爱唠叨。孩子叛逆的会比较厉害。如果父母没有抓住高三的机会,改变交流模式,变成平等和尊重的民主式的交流方式。孩子一旦上了大学。这种关系很难在改变了。

在《我是演说家》中,叛逆的演讲者说,直到父亲年老病重,才想着改变和父母的关系。

孩子在大学里,根本就不想,也没有这么多的智慧,改变原先交流模式。所以父母和孩子打电话,孩子是不耐烦的。如果像题主说的那样,父母还频繁打电话,那只会强迫他,把你拉黑。

2、孩子需要独立

除了一天的作业外,他们还需要,玩游戏,体育运动,娱乐电影,明星八卦,还有谈论异性。同龄人谈论事情,根本没有压力。也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指导者。

还有,他们有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来做决定了,该有独立的思想了。而和父母谈论的话题,就比较窄了。父母的知识就那些,都谈了10几年了。如果谈论专业知识,父母不懂。如果谈论父母的朋友和工作上的事,孩子又不感兴趣。而孩子感兴趣的事,又怕父母批评,不敢说。如果是大一的孩子,还好点,有些新鲜事可谈。大二,大三真心得不希望太约束了。

3、话语权已经掌握在孩子手上了

无论家长愿不愿意承认,话语权已经掌握在孩子手上了。他们可以决定谈多少,谈什么,父母只有听得份了。父母还是要找点别的事情做的。转移对孩子的关注的。如果孩子需要你,你再出现吧。我们家长该交代的已经交代过了。孩子怎么做不学习,逃课,迷茫,挣扎——这是他个人的课题。相信他能够克服。我们家长选择相信。也只能选择相信。


江苏考英语


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需要适当沟通。父母与子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但孩子长大的过程不应该是渐行渐远渐而无书(书信)的过程。原因如下:

1.初读大学,孩子心灵需要慰藉。读大学的孩子,初次离家,面对新环境,想家情绪很浓,需要父母及时地安慰、鼓励。

2.知识增长,并不是心智成熟。独生子女独立性较弱。离开父母,独自面对生活学习,会有很多困惑。家长应及时了解,适时宽解,适时指导。

3.孩子远行,父母心牵挂。俗语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特别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和家庭的全部希望和寄托。孩子走多远,父母的心就会跟多远。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多沟通,以解牵挂、思念。

4.及时沟通,慰藉父母孤独。孩子远离是独生子女家庭孤独的开始,是二老四目相对的“养老模式”的开始。多于子女沟通,可以弱化或抚平孤独感。

父母与孩子是前世的因缘,且行且珍惜。父母应让孩子在父母关爱的目光中渐行渐远,到达人生的彼岸。

打字不易!请假关注并不吝点赞、转发!


燕舞春来


孩子上大学期间,父母需要频繁沟通吗?

一般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爱跟家长沟通了,尤其是男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就少了,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可能一星期甚至一个月不回家,一旦回到家了就拿着手机玩,不是刷抖音,就是玩游戏,几乎不和父母做任何沟通,父母问一句答一句,不会主动的找到父母谈天说地,只会沉溺在他自己的虚拟世界里。

到了大学,那就等于到了一个自由王国,这里远离父母,一年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家,孩子除了跟家长要钱时才会跟父母联系,频繁沟通更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上了大学的孩子还和父母频繁沟通,那么就说明这个孩子没有独立性,在心理上太依恋父母,不适应大学生活,否则正常情况下,上了大学的孩子不会频繁和父母沟通。

刚入大学,对一个大学生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他们会认识新的同学,认识新的城市,很多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新奇的。

刚入大学阶段,他们的心里肯定是喜欢这些新奇的东西,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探索新环境和新同学沟通上,而不会把大量的时间拿出来跟父母去频繁沟通。

从父母这一方来说,如果频繁的跟上了大学的孩子沟通,这样也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毕竟孩子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来处理,也应该让他自己来处理,给他独立的空间。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北京大学高材生杀害母的事件,他的母亲就要求他每天跟自己沟通打电话,其实就是在用电话遥控控制孩子,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精神压力。

上了大学的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风筝,父母也不要试图手里拿根线,整天使劲的拉着风筝。上了大学的孩子应该是一只雄鹰,父母应该让他们在辽阔的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让他们去锻炼、去飞翔,这样的话他们的羽翼才能够丰满,翅膀才能够坚硬,才能够飞得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